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放在第一位。揭露这一问题往往很难,难在不容易抓到具体事实。这篇消息的作者从一个普通患者的经历入手,抓住连医务人员都说“药开多了”的个例…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1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4.
刊登在2002年8月10日《武汉晚报》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5.
在不久前揭晓的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中,地方新闻单位——武汉晚报社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因“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而获一等奖。 报纸是办给人民群众看的,读者是否关注,是选择批评报道问题的前提之一。批评报道要想获得广泛的舆论共鸣和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选择群众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取材来自生活海洋中的"一滴水",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流涌动,反映了医德风、行风建设等重大问题,对新闻写作的启示有三:  相似文献   

7.
在不久前揭晓的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中,武汉晚报社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因"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而荣获一等奖。批评报道要想获得广泛的舆论共鸣和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选择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作报道而近年来,医院开"大处方"一直是百姓反映较强烈的问题。2002年8月9日,市民杨先生来到《武汉晚报》编辑部投诉:他小女儿仅仅有点咳嗽,结果到儿童医院就诊时,哮喘专科的陈教授给开了一千多元的药。晚报女记者李红鹰经调查后发现,这位教授果然玩了猫腻,他在病历上所开的药名和数量竟与处方上的完全不对应。更令杨先生气愤的是,看病的陈教授明明刚给孩子查过血,证明孩子是过敏体质,但为了多开药,居然给小患者开出不少过敏体质慎用的药品。  相似文献   

8.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3,(12):42-43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使一般人看来平凡的事例,显示其内在令人惊奇的特质。给我们采镇针写新闻佳  相似文献   

9.
(记者李红鹰 实习生吴芳)7日,武昌杨先生带着2岁的女儿到市儿童医院看病,没想到看一个“咳嗽”就要花1000多元。因此,他于昨日投诉到本报新闻110。 据称,杨先生被导医引到专治哮喘的陈教授诊室,陈问了几句,让他先带女儿去验血,发现孩子对常见的31种物质的过敏反应均呈阴性。 陈教授根据孩子患过湿疹,判定孩子是过敏性体质,便在病历和处方单上分别开了处方。杨先生见药开得很  相似文献   

10.
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武汉晚报推选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荣获一等奖。我们深感荣幸,特将该文写作过程与写作体会记述于此。百余市民投诉“大处方”武汉晚报有一条为江城百姓所熟识的“新闻110”热线,这条热线一头连着读者,一头连着报社,编辑部一些重大选题往往来自于此。2002年上半年,编辑部在集中研究半年来“新闻110”热线线索时发现,有百余市民对医院医生乱开“大处方”反映强烈,意见集中。但由于这些投诉都不够典型,说得过于笼统,指向不一,加之我们的一些采访被有些医院以技术方面的原因予以搪塞敷衍,有一些零星报道…  相似文献   

11.
↗新任总书记胡锦涛面对世界聚焦 一等奖 2002年11月15日11时36分,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会一中全会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首先走进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通过现场排排摄像机、照相机,向世界关注的目光致意。这一天,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产生成为世界的头条新闻,现场吸引了中外媒体500多名记者。  相似文献   

12.
叶程鹏 《新闻记者》2003,(10):25-25
读浙江日报摄影部邵全海《“绳桥”上的震撼——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上学>》一文(原载浙江《新闻实践》2003年第6期)后,我不但失去了往日读此《上学》作品时也曾感受过的心灵上的震撼,反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股寒意!为什么?请看作者在文中写道: “据《上学》的作者——三秦都市报摄影记者杨小兵讲,他第一次看到这种‘绳桥’时就惊呆了,那感觉只有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情感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宣传特定的形象呢?如何将特定形象写得“美”呢?第1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载《光明日报》2001年2月5日)一稿,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郭小良 《青年记者》2016,(23):70-71
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是习近平同志2016年2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2015年,由江西卫视和萍乡县广播电视台共同创作的《寒酸的县委办不寒酸的民生》获得第25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件视角独特、主题鲜明,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佳作.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新民晚报》2004年7月8日上的《感恩老兵》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等奖。这篇作品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获此大奖,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它的主题思想针对性强,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时代意义,新闻价值高。从写作上来说,它有下列三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获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摄影作品<上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震撼人心的形象冲击力,征服了所有参评的资深评委,成为唯一一幅获得满票(49票)的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是主题重大,立意深刻。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评论的写作高下,首先反映在主题的开掘上,具体体现在是否摸准了社会生活的脉搏,是否  相似文献   

19.
呼唤感恩的回归,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这篇作品的广播传播,无疑起到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文艺评论的日趋衰落和边缘化,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归究起来,原因大致有四:一是评论不像文艺作品那样读来令人轻松愉快,其阅读范围有限;二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正日益蚕食着人们的理论思维兴趣;三是与媒体生存相关的经济压力的增大,导致刊发文艺评论的阵地急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