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在“教”与“学”双向传递过程中,这三者能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其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组成和谐教学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史红霞 《中学文科》2006,(10):31-31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在教与学的双向传递过程中,这三者能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同时,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审美创造过程。如果教师能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协调、均衡、稳定、有序,达到和谐优美的妙境,无疑会增强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骏 《考试周刊》2013,(84):42-42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语文教学,其实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课程教育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学生这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在“教”与“学”的双向传递过程中,三者能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和教学质量的好差。同时,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更是一个极具审美色彩的生成过程。如果教师能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配合得适当、协调,达到和谐优美的妙境,则定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在学校中。和谐教育的重点是和谐教学。适应、协调、促进发展.即和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即教学。什么是“和谐教学”呢?教师以“和谐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和谐的发展”.即是“和谐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是凸显新课改的主阵地,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三者能否和谐的统一,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如果教师能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配合得适当、协调,达到和谐优美的妙境,则会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是师生都能按照自己的预期或超出预期而得到收获的课堂。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追求语文教学和谐境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瑞芬 《考试》2009,(1):110-110
现代教师为人师表的内涵较之古代更为丰富。它不仅需要传统的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有教无类的宽厚气度、教学相长的谦虚品格,还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民主精神和崇尚真知、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面对活生生的学生,就要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相似文献   

9.
吴建瑛 《现代语文》2005,(11):57-58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落实这一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组成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语文教改在全国范围之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技校语文教学囿于其特殊性,即使用范围的狭窄,教改的幅度不大,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技校语文教学不是应试教学,对“教”与“学”双方来说都无升学压力;其二学生的基础太差,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这一点才是技校语文教学甚感棘手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普高的扩招,导致技校学生素质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1.
郜敏 《考试周刊》2014,(46):43-44
要让语文教育获得丰硕成果,就必须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两个基本点,重新定位教与学,收复语文失地。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优化情趣教学,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带着兴趣学。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创造性地优化语文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龚培华 《考试周刊》2010,(25):39-40
语文教学要达到“教不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就必须做到“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课堂有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教育者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的语文课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一、在愤悱启发的准确切入中追求“谐振”效应 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教育思想早就无人不晓,然而如何去进行恰如其分的“愤悱启发”呢?窃以为,关键是找准切入口。生源好的学校也许缺少切身的感受,生源差的学校都会感到“启而不发”的尴尬和苦恼。其实,“启而不发”就是“教”与“学”没有达到“频率相近或相同”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一味埋怨学生脑子笨、基础差,不如多做一些“学情”调查,弄清楚学生真实“处境”和“心境”,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谐振”的切入口。例如笔者教学《别了,司徒雷登》时,问课文题目好在哪里?一连站起来几个同学都说不出所以然来。怎么办?回到“填鸭”的老路上去吧,又心有不甘;  相似文献   

15.
吴丽丽 《中国教师》2009,(18):37-37
<正>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也是教育的追求。"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元素,它们的完美统一是课堂教学能够和谐的基础和核心。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且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仅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且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和谐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在和谐环境中才能使创新的精神得到发展,先进的理念得到传播。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在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情境下,教学效果才能最好。但是在课堂上如何才算是“和谐”,如果出现不同的声音是否就是“不和谐”呢?什么才是真正的和谐,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呢?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鉴别能力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厉晓红 《现代语文》2013,(6):123-124
语文是一门关乎智慧与美的学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中有明确的要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智慧多于碰撞中产生,美多于静默中领受。基于此,语文教学就必须格外注意动静结合。"动"和"静"首先体现在诵读。诵读可以声震屋瓦,铁绰板铜琵琶,大江东去,那是豪迈,是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教师、教材、学生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在教与学的双向传递过程中,这三者能否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要实现和谐的语文教学,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