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爱萍 《成才之路》2010,(26):79-79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没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来说,是指在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以形成健全的品格个性,能做到自然应用自己的智慧去适应客观环境,使个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引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心理健康则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应该是广义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主要从学习、人际关系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活动、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其标准如下:(一)心理健康与学习。智力发展正常是青少年学生能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层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与最佳状态.由此可见,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社会功能。所以,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社会功能。所以,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的,而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一点已被人们所认识、接受,但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还很欠缺,还未能真正成为大家公认的必修课,对于心理健康的研究、自我维护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包含着躯体健康,还包含着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一般原则是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而心理健康至少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适应与发展的心理状态,而体...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开始实施以来,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健康不单单指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保持持久、稳定的健康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广泛关注及重视。对于中学生来说,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不应忽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孙晚霞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缺损或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也就是说,人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1.
王卫霞 《快乐阅读》2012,(35):90-91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可见,高中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那么,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智力正常,能适应社会环境,情绪协调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耐挫力强,有客观的自我意识,学习及生活效率高,心理和行为特征符合年龄和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宝珊 《山东教育》2005,(15):61-61
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今天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健康包括“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理)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指没有冷热病或虚弱的现象存在,进而还指每个人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她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在个体身体上、心理上均能保持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提出如下标准:心理健康的人,是具有完善人格、稳定情绪的人。他们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自尊、自爱、自信,情绪积极,能保持心理平衡。对于中职教师而言,具体表现在:心态保持乐观友善、积极向上,待人热诚;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冷静处理有关学生的不良事件;工作上如果遇到不愉快,不带入家庭。  相似文献   

15.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是心理健康?194 6年世界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从上述经典定义可见:1.心理健康首先表现为身体机能正常,个体心理包括智能、情绪与他人不相矛盾,对环境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是心理健康的要素。2 .心…  相似文献   

16.
吴展玉 《贵州教育》2013,(21):48-4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健康必须包括“身”与“心”两个方面的健康,躯体健康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能促进躯体健康。因此,现在人们对于心理上的健康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观点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它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具体地说,生理健康是指体格健全,身体各部位功能正常,没有疾病,没有缺陷;心理健康是指能自我控制感情,用意志去克服、抑制自己的愿望,有稳定的性格,智力正常;社会健康是指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良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种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使学生成为生理与心理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健康的最新概念是指在躯体上、智能上、情感上、道德上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更重要的在于心理上的健康。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学习方面和自我意识方面。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往往联系在一起,构成学生们心理行为的并发症。而在这三个方面中最突出的问题还是自我意识方面。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对个人调节能力、个性形成乃至其全面、健康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一不受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所…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显然,心理健康成了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使有些学生形成了性格内向、情感压抑、孤僻自卑的心理特征,甚至有的学生在心理上有了障碍或疾病。因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他们在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诸方面都得到正常的健康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智慧适应各种环境,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