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真理的阐述,目前主要有三种:实用论、融合论和符合论,但三者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及不足.马克思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真理符合论的理论.真理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客观的统一,真理具有多种属性,其本质属性是科学性和过程性.  相似文献   

2.
真理具有多种属性。它是具体性、主观性、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普遍性、特殊性、科学性、价值性、一元性、多样性、系统性、全面性、条件性、过程性、层次性、矛盾性的统一体。深入地探索和研究这些属性,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真理,充分发挥真理的作用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真理的本质属性这一问题上,“客观真理说”与“主观真理说”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缺陷,要克服这一弊端,就要从真理属性的多样性出发来认识真理的本质属性问题。真理的科学性才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4.
真理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 ,科学地把握真理的诸多属性 ,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真理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科学性、价值性、全面性、具体性、过程性、矛盾性。根据真理十属性的要求 ,强调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增强主体意识、唯实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求是意识、效益意识、大局意识、结合意识、发展意识、辩证意识。树立和强化上述十意识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对真理的具体属性作具体分析,应该成为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真理论有两大问题:一是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二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唯物地又辩证地回答了这两大问题,指出凡真理都是客观的,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一切真理共同的,普遍的和本质的属性。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根本不是真理的普遍属性,而只是某些真理的特殊属性。因此,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同志都从来没有作出“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无阶级性”的普遍性结论。坚持具体真理具体分析,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严格科学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一、单项选择月(本大肠共30小肠.每小肠1分, 共3。分)在锤小肠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理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肠后的括号 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 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 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  相似文献   

7.
真理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关系;实践不仅是真理关系的实际确定者,也是其形成、发展的内在根据;实践不仅是理解真理关系各种属性的关键,也是衡量与验证真理关系状况的根本标准。这一切都表明:真理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实践性,并据此剖析了国内几种主要真理观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文艺学隶属于人文科学。科学性和价值性是文艺学的两大属性。与自然科学的科学性相比,文艺学的科学性更加重视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科学方法的应用。但对科学性的强调不能脱离人文的视野和维度,价值性才是文艺学的最根本特性和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9.
略论真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任维德(内蒙古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关键词:真理,科学性,价值性真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真理二重性的具体体现,是真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却又是研究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学术界或教科书对真理二重性的论述,多集中于真理的...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教学与研究》发表了李秀林、郑杭生二同志合写的《真理不能有阶级性》的文章(下简称文章),深入批判了林彪,“四人帮”鼓吹的“阶级的真理”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又否认了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并说谁主张真理有阶级性,谁就很难与上述谬论划清界限。其中道理,没有想通,略谈浅见,以供讨论。文章指出,在“四人帮”那里,“真理的阶级性等于阶级的真理”,它“只能意味着各阶级有各阶级的真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能再有别的解释。”应该说,这与真理有阶级性的观点是根本不同的,但文章似乎把两者完全混同起来,理由有二。第一,文章说真理本身有无阶级性与真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主义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科学主义只看到其科学性的一面,而忽视其人文性的一面,所以它既推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想要达到科学性和人文性统一,首先应该看到两者的对立,对立才是统一的前提。但这里的对立不是两者相互指责,而是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Parental denial of reality is a form of emotional child abuse. The case history of a 49-year-old patient in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is described in order to illustrate how parental denial, especially parental collusive denial, of reality may impair a child's sense of reality by invalidating his perceptions and memories. The resulting doubts about their truth may result in a feeling of "being crazy."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在于这一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是综合科学性、时代性、发展性等基本特征的理论形态的先进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在当代直接表现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近五十年来,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总体水平尚不尽如人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吴敬梓研究的科学性。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辨证法、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提高研究自身的素质,才能真正将吴敬梓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人的实践和认识发展的历史 ,也就是人类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发展的历史。人类活动的最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完成的革命变革 ,关键在于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原则 ,从而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忽视主体性的缺陷 ,也克服了唯心主义的否认客观基础上的主体性原则。认识论从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到主体性原则的嬗变是必然的。为此 ,就要研究主体性原则 ,并通过研究而确立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合理的主体性原则。这样 ,才能维护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16.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统一,只有内化于心,才能更好地外化于行,一定要在增强人们对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应把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贯穿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始终。  相似文献   

17.
《史记》写作的学术文化背景是由民间阅读文化空间形成和神话历史化交互作用构成的;《史记》的叙事特征是用“从此以后”这种特殊时态显示的,而本质是拒绝整体性,但是由专名构成的叙事身份从逻辑和价值论两个层面保证了叙事真实性,这限定了史记学的论域及其当代学术文化意义:寻找抵抗虚无主义的修辞学形式。  相似文献   

18.
从真正意义上说,新文化运动中思想革命的真相是,主将们在实质上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地否定批判,与传统文化"中断"或"断裂",尽管在态度、语气上使用了较为偏激的说法,但这不过是一种思想改良的策略,相反,陈独秀、鲁迅、胡适这些最勇敢地主张学习西方进步文化的革命者,恰恰也正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弘扬者。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创立的经济行为理论突出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客观经济发展过程的影响。资本家作为经济主体所具有的个性因素,使其经济行为带有明显的主观性,但他们的经济行为本身就构成资本运动,所以不能不遵循资本运动的客观规律,具有客观性。了解资本家经济行为的这种特性,对深入了解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及其科学性有重大意义,对理解现实的资本运动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