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教材中关于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认识是不断变化的。最初的认识,认为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是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指导性、针对性等等,尤其强调指导性、政治性。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表述:比如说,“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等显特征的评论章”;“离开了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都不成其为新闻评论。”(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2月第一版,第5页)又比如说,新闻评论“应该有这样四个特点,即:鲜明的党性、较强的时间性、明显的指导性、广泛的群众性。”  相似文献   

2.
党报的新闻评论,如同其他报纸的新闻评论一样,也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等特征,也是就新近发生的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面向广大读者所发表的政治性的评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他们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所撰写的新闻评论,也都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  相似文献   

3.
《采写编》杂志2006年第1期发表了金陵客先生的《论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一文.该文的基本观点认为传统的对新闻评论基本特征的概括"过时了",并说新闻评论具有"政治性、群众性、指导性、针对性等等,这些被传统教材视为要素的东西,似乎无处生根."金先生认为新闻评论是没有政治性和指导性的,进而他将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概括为"新闻性"、"思辨性"和"公益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以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成为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现代新闻传播越来越重视新闻现场和新闻评论,因此,新闻评论作为灵魂和旗帜的地位日益凸显和巩固。一个媒体言论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与灵魂。无论从引导社会舆论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自身的属性来看,新闻评论都以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新闻性、广泛的群众性、严格的科学性、权威的引导性,成为党报不可或缺的重要新闻载体。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的特点.相比而言,《人民日报》评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强的优势更为突出,而人民网的群众性和传播力优势更加明显,这为两者的统一提供了可能性.《人民日报》评论追求线上与线下统一的过程,也是线上和线下优势互补、协调、配合、融合的过程. 一、《人民日报》评论追求线上与线下统一的迫切需求 新世纪以来,新闻网站在现代传播体系中从配角蜕变为主角之一,从边缘媒体成长为主流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我国网络媒体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公有制(重点新闻网站)和私有制(民营网站)并存.网上信息服务提供者有新闻网站、论坛、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互联网应用.  相似文献   

7.
增强新闻评论的新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政治性论文不同,作为新闻评论,它不仅应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还得具有一个突出的特性,即新闻性。实际情况表明,大凡不具有或缺乏新闻性的论说文,可以是一篇具有学术价值的政治论文,但决不是一篇令人称道的新闻评论作品。目下,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这一特性比之以往虽已逐渐被各新闻媒体所重视。但确实也有为数不少的新闻评论缺乏新闻性,缺乏信息量,或者新闻性不鲜明、不突出,只是一味干巴巴地讲些空话套话,引不起受众的广泛兴趣。新闻评论行家范敬宜同志主张新闻评论应多让读者品尝鲜货,像顶花带露的新鲜黄瓜那样,招人喜欢;而不宜…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理论的价值随着时间的延伸而更加明显,新闻的价值则是一瞬即逝的匆匆过客。诚然,读者对绝大部分新闻性报纸总是匆匆翻阅,睹“新”为快,无意再度回首,并连带着使评论也即刻成为明日黄花;但是,评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自身的“缺陷”,使读者发出“没有看头”的感叹。因此,我们应该探讨新闻评论效应如何强化与延续的问题。社会反响程度是评论效应的综合体现。新闻评论所关心的是“直接的当前现实”;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是其本质特征。它必须立足当前,面对最广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新闻评论,是指包括党报在内的一切党领导的新闻媒介(即所有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所发表的评论。前面所谈的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只是指明新闻评论的一般特征,这个特征也包含在无产阶级新闻评论之中。除此而外,无产阶级的新闻评论,还具有它自己的某些显著特征,而这类特征是资产阶级新闻评论所没有也是不可能有的。无产阶级新闻评论首要的一个特征是具有鲜明的党性、阶级性,它是作为党的旗帜、党的号角、党的声音出现在党所领导的所有新闻传播媒介之中的。我们的新闻评论不但不隐瞒自己的党性、阶级性,而且公开声明它是代表党发言的,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说话的。无产阶级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具有  相似文献   

10.
李鹏 《青年记者》2003,(8):37-37
在党报新闻评论的园地中,时评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朵奇葩。时评,顾名思义,因时而评,就事阐发,是对最近发生的事件或流行的观点进行的评论。它以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新闻性、广泛的群众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针砭时弊、尖锐泼辣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1.
重新认识新闻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评论的特点需要根据发展了的新闻评论实践进行重新认识。把新闻性、政治性和指导性作为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不合适的。新闻评论有五大特点 :以新闻事实为依托、时效性、思想性、论理性和大众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介中的新闻评论都有它们的共性:有的放矢,具有强烈的新闻性;观点鲜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面向基层,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的延长、深化、升华,在引导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的“编后话”,可以说它是多种电视新闻评论形态中的“轻骑兵”,是电视台在具有新闻价值的、比较重要的某条或某组新闻前或后依托于新闻内容进行评说的“小言论”。它具有新闻性、时效性、政治性、指导性、战斗性、群众性等基本特征,对反映社会舆论和引导舆论导向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在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充分发挥电视新闻中“编后话”的作用,在编后话的写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灵魂、旗帜和号角,具有新闻性、政治性、指导性、战斗性等特点.在舆论导向上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新闻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精品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等显著特点。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按照论述的逻辑思路,按照读者的认识规律,这是评论精品篇章结构的三个基本原则。由于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变化无穷;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千姿百态,林林总总;人们的认识也是千变万化的,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因而,作为反映和评议论证有重大新闻价值的客观事物的新闻评论精品,其结构形态自然也应当多姿多彩,多种多样。作为一篇公认的评论佳作、精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鲜明的个性,达到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16.
新闻小言论,广义上是泛指短评、编后、署名的专栏新闻评论等具有新闻性的小型言论;狭义地说则是特指设在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的专栏评论。这类评论文体是近几年随着新闻改革的发展而兴办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报端的要数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专栏,创办于1980年1月2日。随后,各报纷纷仿效,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类似的新闻小言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介专栏评论近几年发展较快,本文通过对专栏评论的特性(新闻性、导向性、群众性、丰富性、批评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发展趋势(小型化、新闻化、通俗化、整合化)分析,为探索和实践专栏评论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柴巧霞 《新闻世界》2010,(10):29-30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相应的现代公共精神建构的滞后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诸多深层次的焦虑,而各类突发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更加剧了集体的焦虑现象。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融新闻性、群众性、理论性、政治性为一体的文体,发挥其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不仅有利于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话语平台,而且对于公共精神的建构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共领域、公共精神等相关问题的阐释,来简要论述新闻评论在公共精神的建构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文 《新闻知识》2003,(10):46-47
新闻评论就是“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文章”,具有新闻性就是要与新闻有密切关系。既然与新闻有密切关系,那么肯定就与事实密不可分,因为事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新闻评论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学作为新闻学的一门学科,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中的一种,自有它特有的性质。研究并弄清这种特性,既是新闻评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又对新闻评论工作的实践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新闻评论的基本特性,是题材的新闻性,选题的针对性主题的倾向性、体裁的论理性。 一、题材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在“评论”前面冠以“新闻”二字,充分说明了二者有着不解之缘。没有新闻性的评论,如政治评论、文学评论、音乐评论、影视评论等等,便不能称为新闻评论。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才能称有新闻评论。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议论文的一个根本属性。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说的是评论与新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它依托新闻论理,直接评述新闻、点明新闻价值、补充新闻不足、阐明新闻意义、深化新闻主题、加重新闻分量、扩大新闻作用等几个方面。 1、依托新闻论理。 这同毛泽东同志1919年说的“傍着活的事件”来写评论是一个意思。评论依托新闻报道。甚至同新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