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通过布置课前阅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十月革命的历史史实,课上通过梳理知识体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十月革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十月革命的爆发原因、十月革命的特点、十月革命的意义三个重难点问题进行理解。最后,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提出对十月革命的见解。按照了解—理解—见解的基本思路,从历史观察、资料整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得出的新结论,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铺奠了最初的基石.他在同时代人中最早认识到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及其对祖国命运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国人民正是从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歌颂、宣传中看到了自己民族解放的新希望.而中共的诞生,则是对由十月革命发端的新的世界革命潮流的最直接的回音;他对中国革命问题所作的多方面的探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思想上高度重视建党工作,他站在中国革命有所附托的高度提出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张,并成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法也需要改变。为改变政治教学中枯燥的、督促背诵的教学方法,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需要厘清和阐明与之相关的三个重要问题:十月革命前中国人是否知道马克思主义?俄国是否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一途径?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否是十月革命外因决定的结果?如何解答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对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内在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的产物.它与十月革命的关系极为密切:建立苏维埃制度是布尔什维克革命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苏维埃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是布尔什维克判断革命形势成熟程度的晴雨表,布尔什维克最终通过十月革命在俄国确立了苏维埃民主制度.十月革命建立的苏维埃民主机制历经七十多年的实践,其意义是深远的,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要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自主探索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相似文献   

7.
我国史学界在对于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及其同世界革命的关系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不正确的看法。这种看法,从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历史时代这一正确前提出发,但却得出了十月革命后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一切民族民主革命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错误结论。不少研究者在论述十月革命后各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时,往往好下“它发生在十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历史时代,所以它是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能力是在语言活动中习得的。语文教学要在一定"语言活动训练场"中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语言鉴赏、语言评价等语感能力。因此,语文课堂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语言训练场",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而疑问具有强大的课堂驱动力。一、疑问是语文课堂的导向驱动力头脑中有了疑问,就拥有了解决疑问的天然动力;课堂中有了疑问,就获得了语文教学的内在驱动力。不管这疑问是经由教师设疑激发产生,还是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产生,都能在学生心中设置一个悬念、引发一个兴趣。疑问驱使学生沿着一定的方向有所行动,疑问引导学生沿着一定的路径参与活动,语文课堂在疑问的激发下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9.
学则须疑     
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费尔巴哈说:“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并与怀疑一道形成的。”疑问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起点,是进入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那  相似文献   

10.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对于这场革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观望到经历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陈独秀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过程与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相一致:陈独秀最初从民主主义与社会进化论角度看待十月革命;苏俄宣言与巴黎和会的双重刺激加快了他对十月革命的认同;后来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彻底接受了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理念通过布置课前阅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十月革命的历史史实,课上通过梳理知识体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十月革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十月革命的爆发原因、十月革命的特点、十月革命的意义三个重难点问题进行理解。最后,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提出对十月革命的见解。按照"了解—理解—见解"的基本思路,从历史观察、  相似文献   

12.
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方法;有了疑问,才能产生思考;有了阅读,才会产生疑问。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展,在阅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促进学生思考是教师当下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我们常常在学生思维的关键之处和转折之处,恰到好处地设置疑问,会给学生的思维打开一条广阔的通路,这就是我们经常研究和探讨的所谓“问题法”.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是怎样给学生设置疑问,从哪些方面去设置疑问,设置疑问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疑问,但疑问如何激发?又如何解决。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疑问能力以及事半功倍地解答学生的疑问?本文从学生疑问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疑问能力;如何给学生答疑等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之所以不容否定,乃是因为这次革命解决了此前人类社会历次革命未曾解决的三大问题,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有些人在苏联瓦解后对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持否定态度,这是由于他们没有分清十月革命与苏联的演变、瓦解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没有确切认识十月革命胜利的主客观条件,没有真正了解十月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作用,没有弄清楚十月革命提供的基本经验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 ,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法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创设情境 ,激发疑问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问的开始 ,有疑问才有问题 ,有问题才能提出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 ,敢疑敢问 ,不盲目地依赖课本现成答案 ,积极思维 ,进而发现新问题、新关系 ,提出有创新意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经常与一些年轻的语文老师接触的机会。他们常常就语文教材、教学提出一些让人深思的问题,如,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老师和学生不太喜欢,为什么教材中还要编排;如何才能教好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年轻的老师有如此疑问是情有可原的。目前,我国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在普通小学占到了45%,这表明他们大多数出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成长环境的差异,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也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现在有些人一提革命传统教育,就戴上有色眼镜,认为教材中选编这类课文有些媚俗,不合时宜。就这个问题,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创造心理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在强烈的心理需要下产生新的思维冲突,从而在脑海中产生新疑问.学生为了疑问而想学习、想发现,教师应在学生疑问之上设计课堂教学,在师生交互问题中实现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王楠楠 《学苑教育》2023,(15):27-28+31
备课和课堂教学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备课即是备学情,教学要关注学生在课上的疑问,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基于学情让教学有“学生味”。其实现途径是:基于学情,设计教学目标与内容;尊重思考,深究疑问与发现拓展思维;立足高效,鼓励质疑以促进课堂生成。  相似文献   

20.
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育的要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