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我们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的活动时,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透过这些热闹现象的背后.我们又看到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透过这些热闹的现象,我们又看到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一、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这是否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活动时,常看见许多  相似文献   

5.
马长辉 《成才之路》2010,(36):11-11
当前,新课程理念正在内植于教师头脑,外显于课堂。许多思品课堂特别是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上,课堂活动非常"热闹",这种"热闹"既表现在形式的多样,如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又表现在学生情绪高涨而产生的课堂喧闹。似乎一节思品课没有讨论,没有表演,这就不是一节成功的、有效的课。说实话,难道“热闹”就等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尽管本人还没有亲身尝试过,但为了与新教材接轨,也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听了不少初一老师的课,觉得新课标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课本剧、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堂有了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7.
顾雅琴 《海南教育》2014,(20):85-86
一、观察原因 课改以来,我校语文教研组敏锐地把握了"对话教学"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话题,沉寂的课堂气氛热闹了起来,对话教学成了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也尝试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这有力地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话语权,给生本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发现,包括我在内的众多一线教师还是没有真正领会到新课标的精神,片面地理解对话,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与生本课堂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8.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改革不能甘居于后,有站在风口浪尖被称为“弄潮儿”的改革者和带头人,也有百舸争流的改革大军。语文课堂教学轰轰烈烈,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机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教学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同时我们也看到,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语文课不要空洞的热闹。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放开手脚,自然也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的形式也就多了起来——课本剧、演讲、小品、辩论层出不穷,让语文课充满了生机。  相似文献   

9.
叶木兰 《海南教育》2014,(12):66-67
课改的春风使基础教育唤发出了生机和活力,课堂活了、老师活了、孩子活了。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被越来越多教师所关注。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王娟 《考试周刊》2010,(51):68-68
如今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课堂中,"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活动"等做法使数学课堂异常"热闹"起来。但在"热闹"的背后,生机与活力,思维与创造是不是就真正来临呢?"热闹"之下是"浮躁"还是"深刻",是"追风"还是"思辨",下面我以数学课堂的若干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与此对应的是教研活动形式也变得多样生动起来,而热闹的形式到底诠释了多少实质内容和体现了怎样的研究价值呢?2007年11月,笔者参加了X校县优秀教研组观摩活动,在旁观中审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蒋克娟  周延忠 《教师》2011,(23):44-44
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唱独角戏的模式已得到很好的改变,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们也开始追求课堂上"热闹合作"的形式。可是仔细观察与冷静分析这种现象,我们发现部分教师课堂上只追求表面的热闹,忽视了热闹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对它存在的问题也视而不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课堂的良好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本文就目前热闹课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做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在传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树中一路前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也有不少教师只一味机械地模仿名家、大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内涵,致使语文课堂表面热闹,实质低效。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倘若在"深入"和"浅出"中多思量,做到深入解读文本,浅出教学内容,定能打造出扎实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实现有效互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有效互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有些教师却错误地将其理解成"教师问、学生答","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这样一来看着挺热闹,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然而经实际一检验,效果仍然不好。  相似文献   

15.
唐玉娟 《考试周刊》2011,(79):69-69
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活"起来的课堂,"活"起来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并要求教师平等地参与、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起来的课堂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一、重活动形式,轻文本阅读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课本剧、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生机盎然。然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是否会带来丰硕的收获?当我们课后静心反思时,才发现自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活动形式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追寻简约、有效的课堂境界,就像叶澜教授所倡导的:"在扎实、充实、丰实、真实的课堂中上出有意义的、有效率的、有生成的、常态性的课。"当前课堂数学中存在种种"浮华"现象,其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太注重热闹不关注数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在师生、生生、生本平等对话中演绎生成。热闹的课堂上有一种"活跃"的假象,出现不讲实效的"假对话"。笔者撰写本文对貌似"热闹的对话教学"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真实对话"、"巧用教学策略"、"构建生态课堂"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龚海霞 《广西教育》2014,(21):23-23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赛课活动,热闹的动画、艺术的情境、新颖的练习,让笔者在获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热闹的课堂是不是就是有效的课堂?活力四射的课堂是不是高效的课堂?课堂改革的轰轰烈烈,使我们教者在课堂设计时总习惯于瞄准情境的创新、动画的新颖有趣、练习的开放灵活……导致了课堂教学由"满堂灌"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繁华背后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精彩"的课堂背后的作业却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其实是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的"学"比较有结构、比较完整。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换言之,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的活动"这个基点上。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内含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使新课程理念的现实化有了一个抓手,一个坚实的落脚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