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国华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2):18-19,26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反映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技术与经济学院提出了"筹划全程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符合市场所需人才的定位要求,能够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2.
《家长》2012,(7):2-F0002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坚持“以德育人、科研引领、规范行为、全员育德”的工作思路,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以就业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以“全面全程就业指导”促进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以服务推进大学生就业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保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的研究生军事公共课程方案,坚持以素质需求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具有明确的教学针对性,突出的教学实践性,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军事素质需求的统一、基础性与前沿性的统一、阶段性与全程性的统一、第一任职需求与长远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分解,使之分布于各个课程中。引入全程工程创新实践项目,配备"双师"型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形成以具体课程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短期考核、专业综合设计为中短期考核、全程工程创新实践项目以及毕业设计为长期考核的"长短期多闭环、多反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机电工程专业是一个知识复合型的专业,该专业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本文探讨了机电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以全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电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系和长效机制的构建,阐述了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课内实践能力培养层次、全程基本实践能力培养层次、课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层次三个层次,分析了全程能力培养的内涵,介绍了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要建立学习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其核心首先就在于切合现实需要与发展规律的创新设计,包括学习全程架构设计、课程体系设计、制度引领与实施保障。要建立学习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重点就是构建好"三条渠道"体系,即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实践教学地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挖掘课外活动副渠道,锻造学生就业能力;打通校外实习第三渠道,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史晓红  周应宝 《考试周刊》2013,(58):119-120
全程教育实践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与国内体育教育专业现状提出的一种新的构想。全程实践教学模式以实践为核心概念,具有"双目标"、"多场所"、"全程性"的特点,全程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包括课程内实践教学、专业技能培养体系、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等组成模块,逐步形成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突出教师职业特色,建构实践价值取向的培养模式。洛阳师范学院依据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以突出职业导向为特征,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的"全程实践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立足行业、立足合作、立足实践的全程实训、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环环相扣、协同育人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我院作为一所职业技术学院,20年艰苦创业的经历和办学经验充分验证了这一理念。我们的经验是:坚持知行并举,全程贯穿创业教育;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创业能力;坚持创业实践,锻炼创业综合能力。本文就此经验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手绘透视效果图”课程积极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全程考核为手段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为例,通过设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内容、实践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和建立注重评价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课程考核方法等,实践一种新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构建“问题依托,全程参与”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其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科学设置教学问题,建立课程教学的问题体系和精心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解决问题两大环节。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必须注意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注重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构建成人函授教育全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有效的成人教学管理模式应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导师对学员在职学习的引导与监督作用。全程教育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大教育学习观,提出了对函授学生进行生命全过程教学的构想,文章指出成教学生以在职自主学习为主,成人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习的全程性、教学的全程性、管理的全程性”,使学员全方位地接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理论和实践训练,从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分析该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全程校企合作的对策:借助我国建材工业深入推进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坚持培养创新型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让企业人员全程参与到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高职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在陈述"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介绍软能力主要内容和分析软能力培养与开发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下,融入专业教育、软能力的全程培养与开发,推行项目制教学、软能力的渗透培养与开发,强化实训实习、软能力的实践培养与开发,丰富第二课堂、软能力的立体培养与开发,实施多元评价、软能力的考核培养与开发等五个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制订以及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硬件体系,始终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地方大学坚定走高等职教之路的关键。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内容改革,考核形式改革、教材改革和始终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四改革、一坚持”方针是办出特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所主要面向商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职院校,近十年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优良传统,坚持"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系统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深化改革,措施得力,创业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础,培养创业精神和意识;以创业为导向,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打造创业教育基地;践行"管教管导",造就"三创型"师资队伍。夯实基础,强化示范,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涌现出一批校园创业明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带动了就业质量的提高;强化了内涵建设,提升了综合办学实力。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相似文献   

20.
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新文科师范类人才,是地方高校历史学师范类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近代史(下)》课程立足这一要求,坚持新文科“基础+”课程建设理念,探索新文科与新师范专业课程建设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课程以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创新创业能力与师范生从教能力双重培养为导向,突出对学生的历史学基本素养、初步创新研究能力、近代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与开发利用能力、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提倡跨学科课程理念、多学科深度学习方式;强调对近代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挖掘,将课程思政融于教学全程,赓续红色血脉,涵养高尚师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