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都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两者经常在翻译和文化交流中被相提并论。但二者无论是形象还是象征含义都差别显著。本文试图从文化成因的角度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以加深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龙"的英文译名争议颇多,有的学者坚持传统的"dragon"译名,有的认为此译名损坏国家形象,建议改为其它译名。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龙"的英文译名应当在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视野下进行创新思维翻译。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这几乎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共识。2006年12月4日,上海的《新闻晨报》刊发了一条"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新闻,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4.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字面概念虽相同,但其来源、象征意义以及民族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龙”不管是翻译为dragon或the Chinese dragon都未能准确地表达中国龙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把Long或China Long作为“中国龙”的专有名词使用,以保持龙文化的理念和民族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在西方国家文化,龙总是和一些不好的寓意联系上,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象征着死亡恐怖,战争和杀戮,与中国文化大不相同,可以说是邪恶的象征。反观中文的"龙",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中国人因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骄傲。中国"龙"在神话当中,常常与繁荣昌盛,富贵荣华联系在一起。本文将介绍从文化起源,文化象征和文化含义等方面来介绍中西文化中"龙"的不同寓意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龙”是中国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的集合体,是中国先民在生活的体验中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神兽,象征吉祥如意,反映出我国文化中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但近年来,具有积极美好意义的龙被译为西方邪恶代表dragon,产生了文化误读。本文基于文化相对主义,以中国龙的重译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际形象的重塑做出贡献。研究发现,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考虑,使用异化方式翻译龙,选用译本loong,有效避免了文化误读,并为其他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载体的汉语中,"红"这个颜色词蕴涵的文化意义极为丰富,中国人爱红一方面是因为红色本身鲜艳醒目,但更重要的是红色有着深层的象征涵义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中国人红色情结的起源、"红色"的象征意义及中西方文化中"红色"之差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寻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西方政治漫画中作为中国国家形象代表的龙 谭星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中西方对中国龙认识的对比分析》中指出,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嘉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却完全不同.西方的龙是一种野蛮的怪兽,象征着贪婪和罪恶.可能正是源于这一点, 西方媒体便通过政治漫画塑造出各种扭曲、狰狞的恶龙形象代表中国,表达西方社会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西方带来威胁的担心.  相似文献   

9.
谭星在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龙与中国国家形象——中西方对中国龙认识的对比分析》中指出,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嘉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却完全不同。西方的龙是一种野蛮的怪兽,象征着贪婪和罪恶。可能正是源于这一点,西方媒体便通过政治漫画塑造出各种扭曲、狰狞的恶龙形象代表中国,表达西方社会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西方带来威胁的担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龙与西方的Dragon在形象、性质和作用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中国龙主要是正面形象,曾被奉为雷神、雨神,曾是帝王的象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华人的文化纽带。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看守财宝的怪物,凶狠、残暴、危害百姓,在《圣经》中它是与上帝作对的魔鬼,与中国的龙有本质的区别。"龙"与"Dragon"的互译最初是西方传教士所为,由于某些原因,这种误译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互译妨碍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多数学者主张将二者分别用音译形式翻译。从长远来看,音译形式将更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母婴世界》2012,(1):26-43
今年是农历的龙年,选择在今年生孩子的夫妻格外多,“因为龙在中国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的确,在中国文化中,龙很特殊,虽未真实存在过,但几千年来却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今天,其象征意义虽未见得还是“权力”或者“财富”,但作为文化图腾的地位一直未变,而中国人心中的恋“龙”情结也一直未变。前几年曾有人说过龙的形象不够友善而建议修改,结果被网友群起攻之,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相似文献   

12.
沧浪之水因孔子听到"孺子歌"而留名,因屈原流放的事迹和他的《渔父》而获得象征意义,"沧浪·渔父"的组合成为后世文人隐逸意识的文化符号,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它要素,在元代完成了从楚辞中的客体形象,向代表中国文人主体人格精神的象征性艺术形象的转变。汉水流域是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龙的形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帮助黄帝统一中国,帮助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在封建时代,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是不可侵犯的威严。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龙成为一种吉祥物,飞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舞龙、赛龙舟,在灯谜、对联、图画中,龙成为了不朽的主题。龙的形象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向上、奋斗的象征,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新世纪的中华魂。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是由女娲捏黄土造出来的。按普遍的说法,女娲的下半身是蛇,她最早是由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什么是图腾呢?图腾是原始社会氏族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4.
吴鸣建 《神州学人》2011,(12):26-28
“龙”,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之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对动物词的认识往往有异同之处,故而产生丰富的文化联想,并出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文化隐喻现象。通过对比中西方"兔文化"的异同,本文探讨了兔子在中西方文化中承载的联想、比喻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龙”与西方“dragon”文化不等值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语言交流中,"龙"与"dragon"常作为两个等值的词汇,而实际上,"龙"与"dragon"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具有不同的形象和寓意,因此把"龙"与"dragon"对等是不合适的。并由此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针对存在的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简·爱》小说中多次出现对"月亮"的描写,"月亮"意象在《简·爱》中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象征意义。在东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学传统中,月亮作为一种神话象征存在于众多文学作品中,西方经典著作中的"月亮"常包含有褒贬两重相对对立的象征意义,中国文学中的月亮也往往带有特定的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18.
龙是中国人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自古以来,龙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是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是“神龙”。华夏民族自称“龙的传人”。自汉代以后,龙被帝王所利用,成为帝王的化身。龙文化在我国有深厚的基础和积淀。今就龙文化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19.
稼轩词中的“龙”形象十分丰富,它们既是辛弃疾笔下用典的神兽,也被用于比喻皇族成员、岩石、花、雪等人或物象。词作中还屡次出现以“龙”命名的地名,如龙潭、龙泉县、龙安寺等等。此外,图腾、宗教中的“龙”意象及以龙喻文在稼轩词中也偶有涉及。形象各异、内涵丰富的“龙”共同构成了辛词中的龙文化,它们或是用典,或是真实写照,使辛词更加形象生动,进而起到强化词风、突出词人内在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1年4月,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其中专场讨论了中国当代作家姜戎的《狼图腾》。与会者围绕作品就当前中国民族身份认同、生态关系、"狼"和"龙"的象征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