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叙事学、文体学等理论方法,细读霍桑具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教长的黑面纱》,以展现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以霍桑的《教长的黑面纱》的为例,通过分析短篇小说中面纱的象征意义和教长的形象,来说明在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关注文本的不确定性。正是文本的不确定性,启发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长的黑面纱》是美国作家霍桑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德高望重的胡珀牧师突然蒙上黑面纱再不曾摘下直至死亡的寓言故事。本文着眼于异化的人物,怪诞的写作手法和富有内涵的象征等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霍桑是象征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在他的小说如《红字》、《教长的黑面纱》中,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表达作者隐含的思想。基于此,通过分析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的三个主要象征符号——人名、粉红缎带和魔鬼的手杖,来展现作者所要揭示的人类原罪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5.
霍桑三部作品中"恶"之主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桑的《红字》、《拉帕西尼的女儿》和《教长的黑面纱》这三部代表作品,执着于宗教意义上“恶”的观念,一方面他把“恶”当作造成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另一方面认为解决“恶”的途径是行善和自忏。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与霍桑同是美国19世纪中期的文学大师,两人在哥特小说创作上极有建树并享有盛誉.通过比较爱伦·坡的<黒猫>与霍桑的<教长的黒面纱>两篇哥特短篇小说中的黑颜色内涵,从而体现出两位作家不同的文学理论和创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短篇小说《教长的黑面纱》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名作,这部作品用词讲究,语义深刻,特别是似乎、仿佛、好像、没准儿等词的频繁运用,使得整个文本徘徊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语义矛盾,该文把这类词界定为 "也许类"词,通过对这类词的遣词分析认为,"也许类"词的使用所造成的意义矛盾,暗合了解构主义的两难状态,也就是否定"形而上"然而又预设了"形而上"存在的矛盾境界。  相似文献   

8.
纳撒尼尔·霍桑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无疑是引人注目的.在其作品Ⅸ牧师的黑面纱>中,霍桑便把黑色面纱作为象征符号,通过教民们对胡珀牧师脸上突然出现的黑色面纱的反应,展现了牧师及教徒们对潜藏人性的理解.而作为贯穿全文的象征符号,黑色面纱的涵义并非单一的.霍桑通过对布道场面,教友们的态度的转变以及牧师隐晦的话语的描写,赋予了面纱丰富的涵义.  相似文献   

9.
欧·亨利与霍桑是美国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家,本文将从分析欧·亨利和霍桑的写作风格入手,进而从"文本的召唤结构"及"艺术空白"的角度分析《最后一片叶子》和《牧师的黑面纱》创作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短篇小说<教长的黑面纱>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名作,这部作品用词讲究,语义深刻,特别是似乎、仿佛、好像、没准儿等词的频繁运用,使得整个文本徘徊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语义矛盾,该文把这类词界定为 "也许类"词,通过对这类词的遣词分析认为,"也许类"词的使用所造成的意义矛盾,暗合了解构主义的两难状态,也就是否定"形而上"然而又预设了"形而上"存在的矛盾境界.  相似文献   

11.
《教长的黑面纱》是美国19世纪小说家N.霍桑的名作,“黑面纱”的真正意义一直是读者争论的问题。然而,不管争论如何激烈,几乎采取的都是结构主义方法,作为能指的“黑面纱”,有确定的所指意义。但从解构主义观点来看,“黑面纱”的所指,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延异性.事实上利用解构主义观,通过对小说中“黑面纱”其所指的追问典型片段分析,发现“黑面纱”在追问中实现了“延异”,其所指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教长的黑面纱》是美国19世纪小说家N.霍桑的名作,“黑面纱”的真正意义一直是读者争论的问题。然而,不管争论如何激烈,几乎采取的都是结构主义方法,作为能指的“黑面纱”,有确定的所指意义。但从解构主义观点来看,“黑面纱”的所指,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延异性.事实上利用解构主义观,通过对小说中“黑面纱”其所指的追问典型片段分析,发现“黑面纱”在追问中实现了“延异”,其所指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文化和《圣经》一直都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其罪论说也常在文学作品中有体现。在寓言体短篇小说《牧师的黑面纱》这部作品中,罪就是围绕面纱这一主线,借助面纱遮盖下的牧师以及外围人的各种态度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牧师的黑面纱》(The Minister's Black Veil)是美国十九世纪初最重要的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cl Hawthorne,1804—1864)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故事重述》中最为出色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充满了寓意和象征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新英格兰牧师突然戴上神秘黑纱的故事。作者在序言中声称“象征着不同的含义”并又名为“道德寓言”。那么,我们要问,霍桑在这含混的象征和忧郁的寓言中到底要告诉读者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霍桑在《红字》中成功的塑造了海丝特·白兰,成功的开创了美国女性主义写作,从女性的角度来研究霍桑的作品,更能深刻的体会霍桑作品当中的深刻内涵。在《福谷传奇》和《红字》当中,霍桑对当时的美国社会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强烈的批判,同时也寄托了他的女性主义的认知。文章从女性的角度研究霍桑的女权观入手,分析了《红字》当中海丝特·白兰的设定和刻画描写,最后分析了《红字》当中的女权抗争,希望能对从女性角度探究霍桑作品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论者多认为霍桑主要写人的罪恶,霍桑作品的主要特点是阴暗。在对霍桑长篇作品《七角楼》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宗教文化角度出发对《七角楼》主要人物结局处理、对待财富的态度及小说中伊甸园意象的运用进行分析,发现霍桑作品还体现了比较积极乐观的一面——用爱来拯救世人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7.
霍桑在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红字》一直受到大家喜爱,其中所表现的女权主义倾向也吸引了众多目光。通过对霍桑作品《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的形象分析,阐述女权主义在海斯特身上的体现,并以此探究作者霍桑的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霍桑的短篇小说《唯美的艺术家》中的两个主题: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和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指出:这一作品在将艺术与生活进行对照的同时,强调了两者各自的优劣处。此外,作品在突出艺术家的超脱特点的同时,既突出了超脱的积极作用,又暗示了过分超脱的负面影响,这些都体现了霍桑的矛盾心态。因霍桑在这两个问题上的矛盾心态在其他作品中多有体现,故《唯美的艺术家》可谓霍桑矛盾心态的寓言化再现。  相似文献   

19.
张娜 《文教资料》2012,(17):24-26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文学界对霍桑其人和他的作品的研究热潮从未停息。在大量关于霍桑生平和作品的研究中,又以对《红字》的研究占据最大比例。本文将从叙事学这个较新的视角出发,以叙事时间理论为支撑,分别从倒叙和预叙两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中分析《红字》的叙事顺序。通过叙事学角度分析《红字》,对《红字》中的情节、社会、人性等主题进行再透视,解读霍桑娴熟的写作技巧如何在《红字》中精彩呈现并且进发出引人入胜的叙事张力。这部作品在今天的意义不减当初.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20.
移植与重构:《红字》中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深受《圣经》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基督教文化色彩。霍桑在《红字》的创作中巧妙地移植和重构了《圣经》中的原型,使小说的人物形象与《圣经》原型形成了强烈的互文性,也因此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