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主要是传递信息。就一篇新闻作品而言,它是由一个个“信息细胞”构成的,这一个个“信息细胞”,组成了整个稿件的信息总体,就是说信息中有信息。我们现在提倡扩大或增加整个报纸、整个版面的信息量,同时也应该提倡扩大或增加每篇稿件的信息量。衡量一篇稿件“空”与“不空”。实际上标准就是看信息量大小和多少。增加每篇稿件信  相似文献   

2.
写新闻要注重选角度,新闻角度是新闻稿件见诸报纸的“敲门砖”。再好的新闻事实没有付诸于报纸、电台,等于零。因此说,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生命。新闻角度的选择面很宽,这里主要谈谈新闻“表现角度”。任何一个记者、通讯员.他的采访本都像一个大材  相似文献   

3.
留心的读者,近两年会在《解放军报》、沈阳军区《前进报》等报刊上发现署有张先芳名字的新闻稿件,而且有些稿件还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报纸头条位置。笔者是张先芳的直接领导,在这里可以向大家披露两点内幕:其一,张先芳决不是什么窈窕淑女,而是一个身高1.80米的典型山东大汉,所以决无因报刊编辑怜香惜玉而受特殊关照的可能;其二,张先芳是我们报道组新闻采访车的驾驶员兼打字员,每年行车都不下几万公里,打字不少于10万宇,再加上“年产”三、五十篇新闻稿件的“文绩”,我想读者朋友不难得出结论:张先芳这小子是个人物。199…  相似文献   

4.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5.
由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新疆新闻学会、新疆广播电视学会共同组织的1992年度“新疆新闻奖”作品的评选已于4月19日揭晓,报纸、广播、电视共评出一等奖19篇(件),二等奖42篇(件),三等奖89篇(件),鼓励奖34篇(件)。有机会参加这届“新疆新闻奖”的报纸(汉文)稿件评选工作,得以对全疆各地报纸选送的参评稿件有个概括的领略。下面,仅就参评和获奖作品做一粗浅的评析。  相似文献   

6.
莫说绝话     
近读报纸,发现一篇题为《好连长为啥不愿当标兵》的消息,此稿道出了典型人物负担过重、周围人惯用异样眼光把典型与常人截然分开来看待这一问题,呼吁要“给典型松绑”。这篇稿件无疑是个抓问题比较成功的高质量稿件,值得我们新闻采写人员借鉴效仿。这里要说的是,造成典型准当和不愿当典型这一问题,除了“出头椽子先烂”等客观因素外,我们平常采写、报道、宣传典型时爱说绝话,爱讲怪事,甚至有意拔高,人为地把典型树得“高、大、全”,致使人们对典型“难以理解”,恐怕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从这一点上说,新闻采写者负有责任。任何…  相似文献   

7.
看了两个月的南通日报,觉得这张报纸蛮有特色。“专栏新闻”——从这里看报纸的设计南通日报的许多新闻报道,采用了“专栏新闻”的形式。比如,在十三大召开以前,他们开设了宣传各方面新成就的“在改革中前进”专栏;十三大开幕以后,报纸就政治报告的有关部份,连续发表数篇记者采访读者谈初步感受的报道;十三大闭幕以后,为宣传深化改革,新设述评式的“南通改革纵  相似文献   

8.
剽窃他人的文字,古今中外一向被视为禁例。近来发现有的报纸记者、编辑,对通讯员的稿件,实行“拿来主义”,经过一番改头换面,据为己作;有的照直抄来,署上自己的名字,作为“本报记者专讯”发表。这算什么? 眼下就有这样一件事情:有家报纸发表了一篇署名本报记者某人的新闻,报道的是一个先进典型。新闻中主人公所在地的通讯员看后不禁惊呆了:这不是我们供给这位记者、他又  相似文献   

9.
常听到读者抱怨报纸上没有新闻。乍听起来,使人觉得奇怪:还没有哪一家报纸开过“天窗”呀!即使从稿件上看,“本报讯”、“新华社×地×月×日电”之类,在各类稿件中也占多数。这些难道不是新闻吗? 当然,读者的抱怨不在这里。他们主要抱怨报纸上真正称得起新闻的东西太少,同他们关系密切的新闻太少,新鲜、重要、可读、可信的新闻太少。打开报纸,一般化的工作总结、经验介绍、会议报道、长篇讲话  相似文献   

10.
南京军区后勤部某分部老新闻干事宁业龙,在新闻战线上已工作了十九个年头。他的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被军内外报纸、电台、杂志采用700多篇(幅),他还两次荣获《人民前线》通讯报道一等奖,四次荣立三等功。当笔者请宁业龙谈谈十多年的采写经验时,他对我讲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不但是卓越的文学家,而且是第一流的新闻记者。十月革命前,他担任过《萨马拉日报》、《下新城小报》、《敖德萨新闻》的记者,参加过列宁创办的《火星报》、《斗争报》的编辑工作。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在发展苏维埃新闻事业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主办、参加和指导了十三种报刊,把报刊工作看作是自己切身的事业。他的新闻活动最旺盛的时期,是在苏联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他自己就说过,他是个“老报人”。卢那察尔斯基称他为“伟大的工人通讯员”。高尔基非常尊敬报纸的编辑和记者,因为他知道“办报工作不知要付出多大心血!”他说,办报工作是“为真理和正义事业服务的真正危险的行业”,“我要终生为报纸而工作”。高尔基丰富的新闻理论和实践,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极其珍贵的遗产。这里发表的他同报纸编辑同志的谈话,可以看出他对新闻工作者寄予多么大的期望,对他们的教诲是多么诚恳,对他们的要求又是多么严格。这篇讲话没有收入《高尔基全集》俄文版,这篇译文在我国是第一次发表。  相似文献   

12.
一个月来,我们收到函授学员陈讲峰写来的十多篇稿件,一一拜读后,觉得他很热爱新闻写作,写作态度严肃,采写的稿件也大都经过调查研究,能抓住问题,且叙述流畅,语言朴实,说明他在新闻采写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这里,我们结合他的稿件,就初学写作者常见的几个问题作一剖析。一、要把话说明白新闻稿件终究是发表出来给人看的,因此,一定要把你要传播的新闻事实说得明明白白,这是对稿件的起码要求。然而,有的作者恰恰不大注意这个问题,以为自己明白的,读者就一定明白。比如小陈在《武警秦皇岛市支队着眼“处突”练硬功》一文中…  相似文献   

13.
詹国枢 《新闻界》2000,(4):19-20
办了多年报纸 ,有些问题却一直没弄清楚或者说没完全弄清楚。比如 ,报纸该登什么稿?有时 ,记者发来一篇稿子 ,编辑看了说 ,这稿子 ,没啥意思 ,不登了!有时 ,报纸登了一些稿子 ,记者看了说 ,这样的稿子也能见报?没劲!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公理”何在呢?从读者心理出发 ,想了一个比较简单因而可能也还适用的公式 ,叫做“三要两不要”标准。标准一 :要登读者“很想知道”的稿件报纸该登什么稿?当然该登新闻稿。然而 ,我们每天抓了不少新闻 ,也登了不少新闻。为什么读者还是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呢?这还得从新闻的定义说起。什么叫…  相似文献   

14.
我“爬格子”已有9个年头了,相继敲开了全国83家新闻单位的大门,发表了多种体裁的稿件2000余篇。有人间我的诀窃是什么,我在实践中体会最深切的一点就是,要留心研究不同报刊的不同栏目,针对栏目特色写稿件,给稿件选合适的“婆家”。 记得初学写作时,我把投稿视为“跳井”,投进邮筒的稿件经常是“泥牛入海”。1986年夏季,我参加了抚顺市首批新闻干部培训班,听报纸编辑讲了“报纸专栏特色及稿件要求”的课后,我茅塞顿开,从此自觉摒弃过去那种用复写纸发“通用”稿件的散射作法,留意揣摩各家报纸的办报特点,及其栏目选用稿件的“胃口”,有的放矢地写稿,定向投稿,这样做的结果,稿件刊用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袁海涛 《新闻窗》2011,(1):37-37
报纸的夜班编辑室,可以说是报纸的产成品组装车间.第二天要发表的所有新闻稿件都在这里组装进报纸版面。在这里工作的夜班编辑,可以说是新闻产品的工程师、对稿件选择、稿件编辑、标题制作、报纸版式等关系报纸质量的各个方面均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6.
函授之页     
《军事记者》2004,(6):69-69
每每捧读着自己厚厚的剪贴本,抚摸着胸前那闪光的军功章时,我不禁想起政治处张贵国主任曾用一台凤凰照相机吸引我走上新闻写作道路的往事。 4年前的初冬,他得知我喜欢在业余时间里练习新闻写作,就要看我那些从来发表过的新闻稿件。我不好意思拿出来,但张主任执意要看,他仔细地翻看了几篇后,对我说:“不错,基础很好!两个月内必须有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刊登,哪怕只是一块小小的‘火柴盒’,我也会奖你一台凤凰照相机。” 说心里话,我一直在偷偷地坚持练习新闻写作,可是没有一篇能够变成铅  相似文献   

17.
《四个老兵的心里话》与《中国硅谷:“劳动和劳动价值”有新说》两篇记者调查,在《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刊发后,引起一些媒体的关注,受到从总部到基层的普遍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分别摘播报纸或刊发消息,称“这是深入学习‘七一’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好教材”,是“一篇难得的好报道”,是“深化《讲话》的一次成功的新闻实践”,是“用新闻手段宣传《讲话》精神的一个贡献。”作为这两篇调查的作者,重读两篇作品,回顾采写过程,感到一个最深切的体会是:用新闻手段宣传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不少人都讲,好的版面设计可以为稿件《不仅指新闻稿件)升值、增值,这从直接感觉和经验上说是对的,但版面设计与稿件增值之间到底关系如何,还须从理论上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工作。 我们以为,讨论版面设计与稿件增值这一问题,从简单的逻辑顺序考虑,必须回答以下问题:①版面设计能否为稿件增值,而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得追问;②这里所说的“值”指的是什么值,它与稿件固有的各种价值属性或潜在价值有何关系;③能否升值或增值的客观根据是什么。只有把这几个在层次上无紧密联系的基本问题搞清楚了,其它一些操作层次上的问题,诸如如何利用版面设计为稿件升值、增值,如何改进版面设计以吸引读者,增强报纸的可读性等问题,才有了探讨研究的意义。因此,本文着重谈谈我们对前面三个问题的认识与体会。 报纸编辑经验告诉我们,一篇稿件,置于不同版序、版位,不同区序、栏序;标题制作字号大小不同、字  相似文献   

19.
又到入梅时节,细雨迷朦。“春眠不觉晓”的邕城尚未睁开睡眼,作为南宁晚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的蓝直荣,早已被多年新闻工作生涯形成的生物钟催醒,准备赶到报社上早班审阅当天见报的稿件了。 每天早晨北京时间6点30分,蓝直荣都要在这个时候到达报社办公室,开始他一天紧张的工作。重要稿件他要亲自过目,如果需要,他要赶紧配上一篇言论。 1992年6月1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了一条新闻:国务院批准南宁市等为对外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蓝直荣赶紧查阅时事编辑送来的稿件。好!新华社也发来了这条新闻。发头条,套红!还要配一篇言论。这之前,蓝直荣刚刚编发过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兴奋的心情  相似文献   

20.
从事新闻工作4年多了,看着一篇篇新闻稿件变成了铅字,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高兴之余也有忘不掉的苦涩,最难忘的是发表的两篇“处女作”。1993年,我怀着对新闻写作成才的向往来到分部报道组学习。那时,白天拼命采访,晚上加班写稿,天天如此。但通往新闻报道的道路并不平坦,我满怀希望地将一篇篇稿件投向绿色的邮简,可迎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眼看一起学习的报道员小彭将一篇篇稿件变成了铅字,我是又嫉妒,又着急,不住地埋怨自己不中用,同时脑海里又产生了“走捷径”的想法。一天,在翻阅报纸时看到一篇报道:烟台某乡镇党委做出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