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语篇研究的核心是语言衔接,衔接手段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硬干语篇语法衔接手段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本文主要探讨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和英汉语篇语法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言对比是当代语法研究的一种积极趋势,是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汉外对比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之一.通过对俄语与汉语的被动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两种语言的特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语篇,探究名词化现象在级阶转移、信息结构、语篇类型、文体功能和民族心理诸方面的表现。以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的理论、和对比语言学等为理论指导,在功能与认知、文化和语篇语言学等视角下,结合实例的剖析,开展英汉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学术书评中的语法隐喻是实现书评语篇本质属性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对比发现,英语书评中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具体体现在动词隐喻为名词这一类语法隐喻上.造成这一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英汉语的动词结构差异造成的,汉语中能够被隐喻为名词的动词总数明显低于英语;二是因为英语具有"名词优势",而汉语倾向于"以动词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在语篇语言学中,衔接是语篇连贯建构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小句相互串联构成连贯的语篇。虽然各种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同时存在,但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出现频率相差甚大,处理不当便会影响译文质量。本文以衔接理论为基础,选取塞缪尔·斯迈尔斯的散文《以书为友》,对比分析两个中文译本对原文衔接机制的处理,以期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法衔接手段的替代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基于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以《儒林外史》及其英译本为例,对比英汉语中替代的异同,可以促进两种语言本体的研究,对于探讨语法衔接机制的特点和规律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
朴正林 《现代语文》2016,(4):155-158
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离不开语法化,语法化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法化也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两种语言的语法化对比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人体名词汉语"头"和韩国语"??"为例,对比分析汉韩人体名词"头"从基本义到功能扩展及产生的特征与机制。希望能为第二语言教学和汉韩翻译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对比分析了毛姆的短篇小说《午餐》中英语原文和汉语译文在语法衔接手段使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论述了英汉对比的理论意义,具体表现在:英汉对比研究对建立一个汉语语法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当代语言学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可以促进汉语界和英语界通力合作,消除英汉语研究之间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自从韩礼德和哈桑于1976年首次提出衔接理论,长期以来,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许多研究。衔接是生成语篇的必要条件,是语篇的基础,是使语篇语言简练、信息突出、逻辑连贯的重要手段。20世纪60年代,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开始跨越句子的束缚,把语篇作为研究的单位。研究者们在研究英语语篇和汉语语篇时发现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存在着差异。从韩礼德提出的衔接机制理论入手,以奥巴马访华时在上海的演讲稿(中英文)为分析语料,对比分析英汉语篇在衔接手段上的差异并总结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是对比语言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围绕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修辞规约异同及汉族文化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这两个话题,国内外学者作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方法复杂多样,但定性和实证对比研究居多;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然也存在不同的声音。而多元化的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理论值得期待,基于口语语料和网络对话这种新文体的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谚语的文化中有关动物谚语的形象差异作了比较;英汉谚语具有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主位—述位理论源自布拉格学派的交际动力学理论,经过韩礼德的重新界定,已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本文基于英国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主位结构理论中及物性对英汉学术文章的主位结构作出了定性和定量对比研究,以期发现英汉学术文章各自语句结构特征及探究语类和语言在形成主位结构中所发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篇深层逻辑语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语义关系是指由某种表层逻辑结构显现,并通过语言表达而附加出来的意义关系。由于汉族人和英美人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别,英汉语篇深层逻辑语义关系也存在区别。本文从语篇模式差异、上下文语境、句法结构差异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启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仔细分析原语内在的逻辑语义关系,再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逻辑形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语料库翻译研究,以翻译平行文本语料库为对象,主要关注词句层面的分析,缺少对语篇整体结构的关注,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指导有限。研制以翻译为导向的、能够体现语篇宏观结构和微观语言特点的小型双语可比语料库,并以体裁分析理论为基础进行语料选择和语料标注可以更好地为翻译实践和教学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丁薇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99-102
翻译是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翻译教学、英汉对比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以及中介语对比分析和差错分析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为理论背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资源进行整合,提出了构建翻译教研网络平台的设想。通过与传统课堂翻译教学相比,该平台能将翻译教学与研究有效结合,实现师生共享资源,教研相长,同时也有利于个性化翻译教研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世界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出发,对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英汉对比分析领域所取得的几个方面的成就和此领域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O' Connell和Jin研究中的西方标准文献综述模式为理论基础,从体裁分析角度出发对中外硕士应用语言学论文文献综述部分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外硕士论文在文献综述中都涉及到了五个语步,基本符合西方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模式.但中国学生相比之下对研究现状的梳理整合,归纳分析能力较差,并且很难对现有研究成果提出直接明确的批判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杨剑英 《海外英语》2012,(2):249-250
旨在对英汉语言的照应和替代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照应和替代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 & Hasan提出的五大衔接手段中的两种。先对比了英汉语的照应功能,指出其中的许多相似之处。对于替代功能,汉语的替代形式不如英语普遍,但现在研究尚少,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20.
针对英语和汉语中重构性话语标记语频繁使用的情况,基于对所收集语料(主要为学术性文章)的统计分析,本文分别从语法和语用两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重构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两种语言中重构性话语标记语在语法形式和语用功能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