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 ,在向学生讲述这一重要内容时 ,深感学生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在改革开放日趋深化的今天 ,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不断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向往了解容闳的传奇经历 ,容闳派遣中国留学幼童赴美深造的历史背景 ,当年留学生运动的规模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功绩。我在备课过程中 ,查阅了大量关于容闳的资料 ,发现关于他个人的研究专著不下 2 0种 ,至于单篇论文更是不胜枚举。容闳的一生业绩斐然 ,特别是他创议并派遣中国幼童分四批赴美国留学的壮…  相似文献   

2.
容闳作为近代赴美留学的第一个中国幼童,拉开了中美教育交流的序幕。容闳学成回国后于1872年起组织120名幼童留学美国,是近代中国官派留学的先声,直接影响了1908年开始的庚款留美运动。晚清幼童出洋肄业的破产,是中学与西学冲突的真实反映,与美国国会的排华阴谋有一定的关联,也影射出容闳尴尬的边缘人角色。  相似文献   

3.
从容闳与留美幼童这个重大事件所处时代及事件性质所具有的标志性来看,从解剖一个时代社会横断面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留美幼童在中国留学史中所表现出的先锋、示范作用来看,容闳和留美幼童的足迹是值得我们努力追寻的。有关容闳与留美幼童历史的研究,十余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现了不少值得探索的新课题。对容闳与留美幼童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2014,(24):1-1
正1847年1月4日,三个珠海青年在广州黄埔登上同孚洋行的"亨特利思"号商船,前往美国求学。其中一个8年后获得美国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个在美国系统接受近代西方新式教育并获得正式学位的东方人,他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容闳,开创了近代中国留学教育之先河,发起促成的幼童赴美留学运动,一生映照了近代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王耀耀 《师道》2005,(4):52-53
2004年8月3日,美国耶鲁大学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纪念中国首位留美学生容闳自该校毕业150周年。1847年,19岁的广东青年容闳赴美求学,并于3年后考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留美学生。回国以后,容闳前后组织了4批共120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晚清留学美国运动是清政府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出于为洋务运动储蓄人才的目的,清廷在容闳、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建议和奏请下自1872年至1875年先后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尽管在中体西用指导下的幼童留学美国运动最终夭折,但归国后,幼童们凭借着在美国学到各种近代科学知识,很快成为了洋务运动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积极推进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人们对出国留学教育的认识,拉开了改革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大幕。  相似文献   

8.
幼童赴美留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千古未有之奇事”。从留学开始到被迫终止,十年间,120名学生在异国他乡创造了许多奇迹。他们从一群稚嫩的孩童成长为一批优秀的青年,这其中付出了许多艰辛。两种不同文化和制度的碰撞,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留美幼童的故事也包含于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中,直到今天,仍然值得回味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述了容闳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贡献:首倡通过留学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的思想;较为成功地组织了百余名幼童赴美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留美第一人、耶鲁毕业生容闳的推动下,1872~1875年,大清政府每年遴选30名少年赴美留学,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留学幼童精进好学,努力接受西学教育,但在国内和驻洋肄业局顽固派的干扰之下,1881年6月2日,清廷下令撤回留美幼童。其实,幼童留美计划从实施的那一天起就出现了不和谐音。  相似文献   

11.
雷颐 《留学生》2010,(2):56-57
近代中国第一位完整地接受西洋教育、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回国后,上下游说,四处奔走,终于促成清廷于1872年派出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虽然这个以留学为核心的教育兴国计划最终夭折,先后分4批赴美的120留美幼童全部被召回,但是它迈出了中国教育走向近代的艰难一步,为推进中国社会近代化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留学生,上可追踪到清朝的容闳及其率领的包括詹天佑在内的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他们大多数在未成年之时便背负社会家庭的重托和自己未来的期望,作别严父慈母,远赴海外读中小学,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种异样的文化,执着于人生修为和科技知识的双重求索,是中国留学长河的一道风景。但对小留学生历来争论纷纷,褒贬不一。纵观历史与现实,抛开抱残守缺  相似文献   

13.
张洪海 《神州学人》2006,(10):32-33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留学生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往学术界对陶行知、晏阳初等留学生在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容闳在留美计划付诸实施之前就实际参与乡村教育活动——倡议并捐资创办甄贤社学一事却往往被世人遗忘。一容闳(1828~1912),1847年赴美留学,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62年入曾国藩幕。1871年,清政府接受了容闳的建议,同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并由容闳主其事。为保证遣送幼童质量,清廷在上海创办一间预备学校,由全国各地选派聪颖子弟入校预读,优秀者入选赴…  相似文献   

14.
容闳的价值     
容闳的价值伍昂对中国留学界来说,1997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因为,距今150年前,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留学生容闳,踏上了赴美留学的征途。中国近代以来的留学史,盖由此发端。容闳出国留学迈出的这一步,其意义之于中国,打个蹩脚的比方,不亚于人类的足迹到?..  相似文献   

15.
在 18 72 - 1881年 ,中国派出了 12 0名幼童赴美留学 ,这是中国近代化征程上的一次初征和远航。其中就有我的祖父梁普照和叔祖父梁普时。其中最有名的是詹天佑 (还有曾任中国第一位国务总理的唐绍仪 )。幼童们赴美留学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历史上留下了美好的篇章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6.
容闳是近代中国教育救国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普及西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积极倡导和促成幼童赴美留学,开一代新风,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韩浩 《教育探索》2006,(10):72-73
容闳从自己所受的西方教育中亲身体会到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认为当时只有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理念、科学技术,才能使中国强盛。经过多方努力,他促成了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公派留学生之先河。容闳一生的追求与实践对当今我国的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派幼童官费赴美留学是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容闳的积极运作和曾国藩、李鸿章的认同和支持下,赴美留学活动终于成行。留学生们以开放的姿态,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因顽固势力的阻挠和本身存在的种种缺陷而中途夭折,但留学回国人员对祖国的近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赴美留学活动对赴欧留学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早期赴美留学之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派幼童官费赴美留学是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容闳的积极运作和曾国藩,李鸿章的认同和支持下,赴美留学活动终于成行,留学生们以开放的姿态,接受西方化的洗礼,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因顽固势力的阻挠和本身存在的种种缺陷而中途夭折,但留学回国人员对祖国的近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赴美留学活动对赴欧留学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晚清公派幼童留美计划酝酿于江苏,江苏给予留学计划设计者容闳荣誉与声望,构造了留学计划与权利结合的桥梁。江苏给予留学计划新的信息,使之从模糊的构想变为清晰的计划。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起步于江苏,预备学校建于此,主要经费源于此,众多幼童来于此,江苏成为留学计划的实施基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之所以选择江苏,是因为其地缘上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提供了留学计划必需的阳光、雨露和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