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秦论》是一篇政论性文章,其内容是总论天下的形势,指出秦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议论文中的对比论证,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说明事物的本质,以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过秦论》可谓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论证方法。《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的一篇借古讽今的史论文章,文章借言秦之过,讽喻汉...  相似文献   

3.
《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贾谊的史论名篇,分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文章借古讽今,责秦过而谏汉帝;铺陈渲染,气势恢宏。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层层推进,雄辩有力。尤其对比方法的运用,充分全  相似文献   

4.
劲弩(nI=1) 瓮牖(w6ng y6u)绳枢 二、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④蒙(承继)故业,因(沿袭)遗策 ②合从缔交(交往),相与(援助)为一 ⑧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敲)关而攻秦 ④延(发展)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⑧蹑足(出身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出 。‘ I ⑥谪戍之众,非抗(抵抗)于九国之师也 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衡量)大,比权量力 A.①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②③⑤⑥⑦ 三、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B.收天下之兵,…  相似文献   

5.
汉代杰出的政论家贾谊所写的《过秦论》,说理透彻,气势充畅,在论证方法上别开生面,独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过秦论》是篇政论文。其主旨是论说秦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没有在文章的开头就提论点,而是让事实先行。全文共五段,其中用四个段落的篇幅,按历史顺序叙述秦国由弱到强,再到鼎盛,直  相似文献   

6.
宋人谢枋得说:凡议论,好事须要一段歹说,不好事须要一段好说。如此则文势亦圆活,义理亦精微,意味亦悠长。《过秦论》正是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开启了单篇议论散文对比论证的先河,使这篇文章结构宏伟,气势  相似文献   

7.
8.
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今天又列为中学语文教材了,这说明,凡文采俊美、寓理深邃、富有人民性的古典作品,都是经得起检验的。华章存浩气,宏理贯雄文,《过秦论》才情俱卓,文理并茂,流传千古而不泯灭,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9.
西汉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文势流畅 ,波澜层迭 ,运用对比 ,逐层推进 ,给人以峰回路转、气势磅礴之感。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的《六国论》行文对比鲜明 ,跌宕起伏 ,说理生动 ,令人折服。两文在结构、题旨方面尽管有不同 ,但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仅就上面两文的对比艺术进行分析。金圣叹评点《过秦论》时说 :“通篇只得二句文字 :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 ,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 ,此只是反衬秦 ;后半有说秦时 ,此只是反衬陈涉 ,最是疏奇之笔。”可见 ,对比反衬是《过秦论》的主要论证方法 :即秦“攻守…  相似文献   

10.
西汉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文势流畅.波澜层迭,运用对比,逐层推进,给人以峰回路转、气势磅礴之感。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的《六国论》行文对比鲜明,跌宕起伏,说理生动,令人折服。两文在结构、题旨方面尽管有不同,但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仅就上面两文的对比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述的《恰到好处》巧设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的正确性。文章开篇巧妙地引用典故,借助形象描述,阐释“恰到好处”的概念。从宋玉描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长得“恰到好处”这一具体形象出发,抓住一点,引申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的论点,既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又能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是  相似文献   

12.
贾谊的《过秦论》在写作上有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且层层对比,对比到底,最终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怪圈。作者首先把秦国同九国进行了对比。文章一开篇便极力渲染了秦国的强盛。秦孝公凭借  相似文献   

13.
一、学习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2.梳理文章思路,学习作者运用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铺排、夸张、对比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4.了解贾谊对秦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皇帝施仁政的进步意义。二、学习重难点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六册所选的《原毁》一文,是韩愈议论散文中的名篇。中唐之世,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政治十分腐败。士人间排挤倾轧十分剧烈,拉帮结派。攻讦诽谤之风盛行。作者本人就曾因关中大旱奏请宽民役赋以及谏迎佛骨事而遭政敌猛烈攻击,两度被贬。也曾因为李贺避父讳不能应进士试之事鸣不平而遭诽谤。作为一个正直的士大夫,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之浇薄、毁谤之滋多深恶痛绝,这篇文章,既是对时事的针砭,又是作  相似文献   

15.
《过秦论》是西汉杰出的政论家贾谊的名篇,其上篇选入高中语文课木第四册,尤为脍炙人口。此篇先以极度铺陈的手法,历陈秦自秦孝公至始皇六代国君时国势由盛而益盛而盛极到秦二世、秦王子婴时速亡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然后再将秦盛极而速亡、先成而后败和抗秦的陈涉弱小而成功、六  相似文献   

16.
西汉贾谊的名作《过秦论·上》是一篇政论文,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通过秦的兴盛与灭亡的前后纵向对比、秦与九国之师的对比、陈涉与秦的对比、陈涉与六国之师的对比,相互交错,层层深入,为突出中心论点造足了气势,作够了铺垫。  相似文献   

17.
一、作品产生的背景公元前二○六年,秦王朝被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汉王朝取而代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大统一的比较稳固的封建王朝。在这之前,秦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只有十几年就土崩瓦解了。继续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建立并巩固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的政权,这是西汉初年新兴的统治阶级的最突出的政治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是关系到西汉地主政权能不能维持并巩固下去的首要问题。对于西汉统治者来说,农民起义的风暴刚刚过去,氓隶亡秦的事实时刻萦绕在他们脑际,这种情况迫使他们不能不采取一些现实的措施,“轻徭薄赋”,对人民作一些让步,使他们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对比,作为一种论证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谈诚实》这篇言简意赅的议论文就是运用典型事例,展开正反对比论证,阐明了“诚实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美德”这一中心论点。文章开头,引用了列宁的话:“决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暗示了全文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这段引语,反对“撒谎”,赞成“说真话”,一正一反,展开对比,旗帜十分鲜明。接着,在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真正的人,总是以诚为荣,以伪为羞,不隐藏真相,不掩过饰非,心口如一,磊落光明。”这一领起全文的见解。“诚”“荣”,“伪”“羞”,黑白分明,为全文展开对比论证确定基调。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除了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外,更多的是审美性教学,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去思考,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实践。下面就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在课堂上巧妙拨动学生心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设计思路就古代政论性散文而言,褚树荣先生在《古文阅读新视点》一书中为这一类文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些方法:1.明确鲜明的针对性。真正优秀的论说文,往往不是为文而文,总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感触,从而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政治对人生的看法。如贾谊的《过秦论》就有鲜明的针对性。2.认识观点的深刻性。论说文之所以优秀,之所以到现在还有独特的价值,就是因为作品中提出的深刻观点不仅对当时很有启发作用,而且现在也不乏它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