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李渔(1611—1680年),字笠鸿,又名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他才多智广,“声霏北玉、名重南金”,当时之“海内文人”、“鸡林词客”,将他奉为“宗匠”、“指南”。李渔一生著作甚多,无论是诗词、文论、史论,还是评话、小说都很见长。尤其是在戏剧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更为突出。他的戏剧美学思想,除了体现在《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中外,在其他著作如《窥词管见》里亦有所涉及。就其论述之广泛,理论之高超,见解之精辟来看,李渔确是我国古代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剧美学家。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中,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范畴,它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古代一些文艺理论批评家和美学家曾对它进行过探讨,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 作为美学概念的意象,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中,它的基本含义是:一、意象是意中之象,是“人心营构之象”(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一《易教下》)。“是由想象力所形成的那种表象。它能够引起许多思  相似文献   

3.
《老子》一书对我国古代美学与文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挖掘和整理这份美学遗产不仅对理解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和文艺现象有着极大帮助,而且对建构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美学和文艺学体系也颇有裨益。因此,我不揣浅陋,尝试强说,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道常无名”与“大音希声”老子哲学的核心是“道”,“道”的最要妙处在于“无”与“常”。依照司马迁的说法,《老子》一书是老子离衰周至关,迫于关令尹请求不得已而写成。因此《道经》开篇就郑重宣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1  相似文献   

4.
老子关于美的论断是我国古代人们对美的最初探索。有人根据《老子》末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一句认为老子是“美”的否定者。其实,老子并不反对美,他认为美的东西是无为的、自然的;美和恶是相反相成的,美有功利价值;他的美学思想开启了重自然、朴拙的美学传统,给我国后来的美学发展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批评专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它“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其师承”。它对汉魏六朝120余位诗人进行了品评,并且对我国五言诗发展的脉络进行了系统清理,籍以推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健康成长。其中最能表现钟嵘远见卓识的莫过于他高举“建安风力”这面美学旗帜,使他的诗歌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深度和高度。  相似文献   

6.
刘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虽然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在这部巨著中,它总结了自《诗经》、《楚辞》以来的历代创作经验,建立了系统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理论、创作理论和美学理论。 《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是属于光辉的篇章,是传之不朽的名著。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中国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史上,王国维是最早热心学习和介绍西方美学,并尝试用西方美学与文学理论来评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之一。从1902年至1912年的十年之间,他先后写下了《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红楼梦评论》、《论哲学家及美术家之天职》、《文学小言》、《屈子文学之精神》、《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具有较浓厚的西方哲学思想的美学、文艺论著,被誉为“以西洋的文学原理来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吴文祺《文学革命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与司马光是我国古代主张“鉴史以资治”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是我国古代极负盛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王船山深怀亡国之痛,穷经究史,晚年撰写了《读通鉴论》、《宋论》两部史论和一部当代史《永历实录》。他的史论著作,堪称我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珍品。王船山与司马光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学家,深受《春秋》“大义”的熏陶。《春秋》笔法给中国古代史学留下了许多弊端,流毒深远,效尤者历代不绝,王船山与司马光也深受其  相似文献   

9.
<正> 黄庭坚在我国古代文坛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不但在他的当世享有盛誉,与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文字妙一世”(陈善《扪(凡虫虫)新语》),而且以他独树一帜的理论与实践开一代诗风,影响弥远。但是,在对他的评价上,毁誉对立,褒贬相悖的情况也是相当尖锐的。历史上有人骂他为“剽窃之黠者”(王若虚《滹南诗话》)当代有的《中国文学史》也斥他为“形式主义的极端”,“反现实主义的江西诗派的领袖”。敏译同志新近出版的专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亦肯定他的理论和创作倾向是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该书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论语&;#183;为政》之十二)的通才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11.
鲁迅开始创作《不周山》(后改题《补天》)——《故事新编》的第一篇,是在他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期。那时,他正当年富力强,雄心勃勃,而且现代题材短篇小说创作获得很大的成功;于是,他想拓宽创作题材领域.“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创作第一篇《不周山》,便取材于“淑诡可观”的古代神话.他构思了宏大的美学结构:“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  相似文献   

12.
“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重要的美学观点,他虽是针对绘画而言,实际上生动恰切地揭示了审美创中的普遍规律。 顾恺之(约公元346~约公元407),字长康,乳名虎头,晋陵无锡人。他工画人物、肖像,兼善山水、禽兽,在造型艺术美的实际创造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著名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就出自他的妙笔。正是因为他有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实践经验,所以他在绘画美学理论的建树方面显示了超卓的水平,传世的论画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这些论著含英咀华、包前孕后,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增添了异彩,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丹青大师和理论家。  相似文献   

13.
在王国维早年所写“哲学上及文学上之撰述”中,除了著名的《红楼梦评论》以外,另一篇表现“其见识、文采亦诚有过人者”的论文,当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王国维是在本世纪初,从研究哲学入手,开始其学者生涯的。如果说,《红楼梦评论》的“立论”是在“叔氏之立脚地”,通过对《红楼梦》这部“宇宙之大著述”、“我国美术上之唯一大著述”的考察,系统地“畅述”了他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一九○三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先秦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诸子们关于“乐”的争鸣构成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史的重要篇章,而《吕氏春秋》中的乐论则可以视作这场争论的一个“折衷”“调和”或总结。李泽厚、刘纲纪合著的《中国美学史》指出:“先秦美学以《吕氏春秋》的美学思想而告终结,成为向汉代美学过渡的桥梁。”这在音乐美学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我校中文系教授罗宪敏,青少年时代就酷爱我国古代小说。1956年就读于北大中文系后,他有幸聆听了吴组湘教授讲授的明清小说和《中国小说史》选修课,对古代小说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就把古代小说作为求学探艺的主攻方向,潜心于研究《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古代小说,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近些年,他更吸取了系统论、接受美学、心理学、结构主义等新观点、新方法,着意从文艺美学角度研究古代小说的艺术美,在全国二十多种书刊杂志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出版了专著《红楼梦艺术美》、《中国古代文学》(主编)。他被誉为“南国  相似文献   

16.
嵇康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自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以及音乐的功能等诸多问题。《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不但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当代音乐美学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者档案]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著译丰厚,其代表性专著《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都是融贯中西的经典。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翻译了大量西方美学专著,最主要的有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维科的《新科学》,为我国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道路。他提出“美是主客观的辨证统一”的观点,为我国现代美学建设,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建立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美学一代宗师”和“美学老人”。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人们较为熟悉的美学范畴,它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对艺术形象的深刻而独到的认识。王国维的《人间词语》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而“意境”的直接理论源头却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首次提出“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并将其视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可以说,刘勰是中国古代文论“意境”理论的奠基人,“意象”是“意境”的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19.
<正> 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其文为“百家之冠”,堪称我国古典文学中“独步的文笔”。自称其文“寓言十九”,《史记》也说他“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正是这些寓言,表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庄子论文的特征。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寓言,就没有《庄子》。庄子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体文。  相似文献   

20.
钟名诚近期出版的《20世纪“另类”批评话语———朱光潜研究新视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6月;以下简称《朱光潜研究新视阈》),诚如其名,确实开辟了朱光潜先生研究的新视阈。被称为“美学老人”的朱光潜先生,是与中国美学联系在一起的,“美学作为一门科学,柏拉图、莱辛、维柯、歌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这些美学大师的著作,能够在中国广泛流传,都和他的名字分不开”[1](P.137),他“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系统全面地把西方美学介绍到中国,创建了使之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的独特的美学理论,使美学在中国以科学的形态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最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