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戏弄臣"一语,于理难通。《艺文类聚》卷第十七此段引文曰:"今大王见臣,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故臣复取璧。"同书卷第八十四引文曰:"今大王见臣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为戏弄,无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唐类书  相似文献   

2.
亲密政治学     
政治统治的形式能够产生某种特定的时尚,这听起来似乎是匪夷所思,但这却是历史事实.《时尚的历程》就从追溯欧洲时尚的政治起源开始.其实,只要是在君主专制的社会,君主的趣味总会左右上层社会的风气.杜牧的诗句里曾有"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这让人们浮想联翩,去查阅历史,果然有"楚王好细腰而后宫多饿死"之说.说的还不是后宫的妃嫔,而是楚王的臣子,为讨国君的欢心,竟然节食至"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的地步.这恐怕是亲密政治学与时尚关系最早的起源了.  相似文献   

3.
艳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预曰:“色美曰艳。”孔颖达曰:“美者,言其形貌美;艳者,言其颜色好。”①竹添光鸿曰:“凡女子称美者言颜色,则艳者其光也。美之尤者, 必有光气动人。”②按:《方言》卷二:“艳,美也……宋、卫、晋、郑之间曰艳……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美状为窕,美色为艳。”以“色美”释“艳”,不为无据,然与“美”字并列,终嫌意义重复。“艳”当指身材高大。《说文》:“(?),好而长也。从(?),(?),大也。盇声。《春秋传》曰:‘美而  相似文献   

4.
苏子美豪放好饮,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密觇之,苏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徂击秦皇帝,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引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自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不足多也!”(明·冯梦龙《古今笑史》佻达部第十一)  相似文献   

5.
六经是儒家宝典,而孔子手著的经书,惟有《春秋》一经。《春秋》记载242年史事,只用了一万五千字,用词极其简略,寓意却极其深刻,蕴含着孔子辨正是非、纲纪天下的道理。故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作为解经之一的《春秋公羊传》是一部系统阐发孔子“微言大义”的今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部史书,因为它写人论事,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文学史上,又被视为优秀的散文总集。《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是《战国策·魏策》中的一个片段,原文是这样的: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万里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於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睢使於秦。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部史书,因为它写人论事,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文学史上,又被视为优秀的散文总集。《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是《战国策·魏策》中的一个片段,原文是这样的: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於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睢使於秦。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  相似文献   

8.
张淑贤 《现代传播》2007,(2):164-166
从1997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以后,韩国影视剧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韩剧能这样大肆流行,广为接受呢?有评论说:韩剧“制作精良”,有“与国际接轨的时代感”;也有人说韩剧“卖相清秀、口感别致、回味悠长”;还有人说,韩剧“编剧好”、“演员好”、“音乐好”、“画面好”①。那么,韩剧在编剧、制作、演员、音乐等方面真的是大大地超过了目前中国的影视剧作吗?笔者在对中韩的一些影视剧做了一些比较后,发现并不如此。比如从编剧上,《大宅门》、《宰相刘罗锅》、《戏说乾隆》等剧作并…  相似文献   

9.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含意,便欣然忘食。”晋代大传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的这句话,把读书人在书海漫游中逢知音、起共鸣、得新意而欣喜若狂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最近读陶同的新著《全息正负美学》,便有这种“欣然忘食”之感。书中提出的许多新的美学命题,例如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全息(±)美、(±)美是生活形象反馈信息、艺术是对(±)美创造性的加工和外化、审美直觉是模糊形象的对照与(±)美的开拓;审美感情是主体对(±)美的编  相似文献   

10.
刘晓 《大观周刊》2011,(9):24-24
《史记·项羽本纪》是太史公笔下最精彩,最悲壮的篇章之一,从壮极之巨鹿到悲徊之垓下,悲壮之气总贯于全篇,是《项羽本纪》美之所在,更是后世悲夫壮士发咏感叹的审美机枢。因此如何去解读《项羽本纪》的美,就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气”不仅是美的申介,还是审美的中介,是太史公笔下美的实质,了解这个“气”的运生状态再来从审美方面解读《项羽本纪》就会更深刻。  相似文献   

11.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臣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这是古诗《孔雀东南飞》中最难疏解的一段文字。清代学者吴兆宜首先提出有文字讹误。他说:“《序》云刘氏,此云兰家,未详,或字之讹也。”(《玉台新咏注释》)继而.纪容舒疑有脱失:“兰家女二句,文义不属。‘说有’‘云有’亦复,疑此句下脱失二句,不特字句有讹也。”(《玉台新咏考异》),由此,后代注家蜂起,论说纷纭,异见时出。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0月11日《文汇报》上的《名言》这篇文章,引用宋代抗金名将文天祥《扬子江》诗中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两句,竟将“臣心”误为“匠心”,以致无法理解。“匠心”,意为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如“匠心独运”,与“臣心”即“为臣之心”(对南宋朝廷而言)意义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13.
【五月】十六日 辰时,上召臣英至懋勤殿。上复诵“小畜,亨”四节,亲讲“初九,复自道”六节。 未时,上召臣英、臣士奇至懋勤殿。上亲讲《通鉴》“秦下右丞相冯去疾”一章,“章邯击赵”一章。 十七日 辰时,上召臣英至懋勤殿。上复诵“初九,复自道”六节,亲讲“六四,有孚,血去惕出”六节,温诵《书经》“汤誓”、“仲虺之诰”二篇。 未时,上召臣英、臣士奇至懋勤殿。上亲讲《通鉴》“八月,沛公入武闱”一章、“沛公至霸上”一章。上曰:“久乱之民思治。秦民日在汤火之中,沛公入关,首行宽大之政,与父老约法三章,民心既归,王业根本已定于此。”臣英等对曰:“诚如圣谕。汉高祖虽与项羽百战得天下,而其固结民心之本,全在于入关之始。当日君臣气象,与秦楚大不侔矣。”  相似文献   

14.
赵洛 《出版史料》2008,(2):93-97
《红楼梦》研究被称为“红学”,《水经注》探讨被叫做“郦学”。首都北京,其历史地理有深邃广阔的内容,值得求索,何不可命之日“京学”?秦汉以至隋,北京南边的涿(今河北涿县)经济文化都比蓟(今北京)发达,汉高祖设涿郡,治涿县。生长刘备和郦道元的督亢,因拒马河水,水利农田可观,荆轲献给秦王的督亢图可证。  相似文献   

15.
羹隐公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杜预曰:“食而不啜羹,欲以发问也。”杨伯峻曰:“羹,肉汁也。《尔雅·释器》及《仪礼》郑《注》并云:‘肉谓之羹。’此即指上文所舍之肉,盖熟肉必有汁,故亦可日羹。”按:“羹”即肉。上言“肉”,此云“羹”,《传》变其文耳。《尔雅·释器》:“肉谓之羹。”《说文·(?)部》: “(?),鼎实。”段玉裁注:“肉谓之羹,菜谓之芼,皆主谓孰物实于鼎者。”《说文》又云:“(?),五味和羹也。从(?),从羔……羹,小篆从羔,从美。”古代食肉,用鬲、鼎之类的器具烹煮,食用时  相似文献   

16.
《人间词话》里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内”才能“出外”,不但是作诗填词的真谛,而且是读书之道,作文之道。大  相似文献   

17.
《说难》,是严复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写的一篇文章,原载1898年8月5、6日《国闻报》,后辑入《国闻报汇编》。《说难》以甲乙二人对话的形式,从“酒肆中之庖人”、“北里中之女子”和“报馆中之文章”三者的对比中,详细分析而得出了“酒肆最易,女闾稍难而仍易,惟报馆最难”的结论。办报为何最难?严复认为在于众口难调,而且直面社会上所有的人。他说:“从甲则违乙,从乙则违甲,故甲观之以  相似文献   

18.
林大岵 《兰台世界》2014,(5):135-136
春秋时期,楚灵王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耗时六年建造了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一台”—章华台。作为离宫,章华台成了楚灵王恣意享乐之所,最终随着楚灵王政权的覆灭而遭到毁弃。  相似文献   

19.
“岁寒三友“缘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是宋代开始流行的一个说法,代表了人们对松、竹、梅三物尤其是梅花审美品格的赞美。为了进一步丰富有关认识,本文拟对这一说法的起源与背景略作探索。 一、 “岁寒三友”说的出现 “岁寒三友”把松、竹、梅三者媲美连颂,其间物物组合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三者中,松、竹联系较古,《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以松、竹连喻说明人当表里相应、坚贞正直。后世遂多松竹并称,晋戴逵《松林赞》:“猗欤松竹,独蔚山皋。肃肃修竿…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认为,所谓“七主”,就是申主、惠主、侵主、荒主、劳主、振主、亡主;“七臣”为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此说附和者不少.但在马王堆帛书《伊尹·九主》可资对比的情况下,从君臣关系以及君臣不同表现上来看,我们认为,“七主”应该是申主一、惠主一、侵主一、芒主二、劳主一、振主一;“七臣”为法臣一、饰臣一、侵臣一、乱臣二、愚臣一、奸臣一.《管子》原文没什么错误,不必改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