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一些新闻专业的学生和一些年轻的记者,没有去过美国,也不了解美国,却非常向往美国的新闻自由,向往做一名美国式的新闻记者,以为在美国做一名记者如何轻松、自由、骄傲,可以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甚至可以藐视一切、目空一切。实话说,我也没有去过美国,也不了解美国,但最近看了一个美国已故著名记者10年前在清华大学与同学们的交流,很有感慨:其实在美国做记者比在中国要求更高,更难!  相似文献   

2.
《中国档案》2014,(2):67
美国:中央情报局被要求公开"猪湾事件"最后一卷档案"猪湾事件"是1961年4月17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协助下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向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进行的一次武装进攻,最后以进攻失败而告终。对美国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军事失败,也是一次政治失误。刚刚上任90天的约翰·肯尼迪政府为此大失信誉,相反卡斯特罗政权和古巴革命得到巩固。古巴担心美国再次进攻,开始与苏联靠近,最终导致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相似文献   

3.
广播记者是新闻记者,但不是一般的新闻记者,更不是报纸记者。他们的作品是通过广播这种特定的传播媒介,向听众进行宣传报道为群众服务的。因此,广播记者的工作与其他新闻记者的工作,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应该有很大的差异。然而,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广播记者,却同报纸记者区别不大,所采写的稿件,从内容到形式,同报纸没有两样,可以在报纸上照登。他们的工作方法也同报纸记者一  相似文献   

4.
一个悬了数年的不解之谜 1985年夏,苏联克格勃高级特工维塔利·尤尔琴科在出访外国途中突然失踪,据美国方面称,他自愿叛逃到了美国。但是,同年11月初,他又出人意料地回到了苏联。回国前夕,在苏联驻美国大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声称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绑架了他。话说当尤尔琴科在中央情报局手中时,曾向美国人供称,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内,有一个苏联间谍。这是一个自己找上门来的家伙,直接给苏联驻美大使馆打了电话。尤尔琴科不知此人的姓名,但1975至1980  相似文献   

5.
有经验的记者都会说,一篇好的报道七分在采,三分在写。鉴于采访决定写作这种关系,如何在采访中与采访对象进行融洽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记者的交际能力,便成为记者们终身要学的一种本事。新闻记者作为信息的及时传播者,几乎天天要与人打交道,与自己的采访对象面对面,人际交流就成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和基本能力,很难想象,一个不会进行人际交流的人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记者。因此,人际交流能力培养对新闻记者,尤其是对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年轻记者就显得更为重要。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过去美国各大商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在企业界有极高评价,然而,…  相似文献   

6.
1986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伊朗情报站发现它向总部发回的情报已被 伊朗破译。由于总部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0名间谍被伊朗捕获, 并被处决。对这件丢脸的事,中央情报局一直讳莫如深。 中央情报局在伊朗失手已不是头一回了。早在1979年,伊朗极端分子就曾占领过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破坏了该局在伊朗的工作部署。这第二次的事件使美国彻底丧失了“在伊朗的耳目”。 美国拥有最先进的间谍技术装备,但由于中央情报局总部官僚作风严重而经常遭受挫折。一位心怀不满的情报人员说:“中央情报局的弊病由来已久,总部的工作杂乱无章。许多领导人员外行,分不清情报的真假。总部的人员太多,他们躲在大楼里过舒服日子,不愿意外出执行任务。”另一位情报人员说得更干脆,他说:“总部的人都糊里糊涂。”  相似文献   

7.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牵头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记者暂行条例”已经六易其稿,正在征求意见。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这个条例将争取在今年正式颁布。这个条例以规定记者的权利与义务为核心内容,也包括记者的其他问题。据说,因为考虑到目前新闻法一时难以出台,而有些重大问题又需要作出规定,因此,有些问题虽不是记者的问题,但与记者活动有密切关系,条例中也作了规定。因此,可以说它立足于记者活动,又不限于记者活动。这个征求意见稿在“总则”中写道,这个条例是为了保障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新闻活动的正常秩序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8.
据悉,目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招募工作已经开始,志愿者必须通过为期六个月的严格训练,必须学会秘密侦察、通信、潜水及近战技巧,还必须学会使用多种武器。当然,那些有能力潜入恐怖组织内部的志愿者将被优先录取。1986年6月,中央情报局存美国设立11个招募中心。经考试合格后,有1000人受雇用,其中200——300人被培养成间谍。1998年秋,美国中央情报局大张旗鼓地进行十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征召间谍和分析人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艾伦·达拉斯在冷战气氛最为紧张的1953—1961年期间领导美国中 央情报局。在他挂帅美中央情报局期间,这一建立于1947年的情报机构声名大振。达拉斯也因此而赢得“美中央情报局之父”的美名。 同20世纪其他著名间谍相比,达拉斯像一名“绅士间谍”。美国记者格罗乌斯为他写的传记便以“绅士间谍”为名。  相似文献   

10.
你来信说,做记者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一年来的记者生活是愉快的,但是也常常为抓不住重要报道题材而烦恼。见报的稿子都是一些小鼻子小眼的东西,不要说读者了,连自己也不想再去看它一眼,因此怀疑自己身上有没有新闻记者的“细胞”。我认为这个问题不仅表现在你身上,可以说在许多青年记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不是你身上有没有新闻记者“细胞”,而是看你头脑里有没有宏观意识,懂不懂得进行宏观思维。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与报纸和通讯社无关的人问起我的职业,我会说“是新闻记者”。有必要进一步说明时,才加上一句:“我是通讯社记者,专给报纸和电台供稿的。”第一种回答,是因为对门外汉来讲,最容易理解。总的来说,报社记者和通讯社记者的日常活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话虽然这么说;虽然二者之间的区别容易被人忽略,但是区别还是存在的。在同其他新闻记者的关系上,在消息的写法上,对通讯社记者都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记者要廉洁     
有些新闻记者不能廉洁奉公,是目前社会上颇有非议的一个问题。它涉及到记者的思想品格和职业道德,也与能否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地搞好新闻报道工作有关。因此,一个记者在采访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廉洁奉公,并非生活小节,而往往影响到记者的社会形象、新闻事业的声誉和报道业务,有效地履行崇高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13.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在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为:“Onl-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司事实,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  相似文献   

14.
海湾战争期间,巴格达城外某地,为英国《经济学家》、美国《村庄之声》周刊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从事战地报道的自由撰稿记者弗兰克·史密斯被蒙上双眼,带进一间黑屋。一名审讯者问史密斯,他的“真正职业”是什么,他回答:记者。审讯者说他撒谎,“把你同中央情报局的关系说出来。”  相似文献   

15.
据悉,目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招募工作已经开始,志愿者必须通过为期六个月的严格训练,必须学会秘密侦察、通信、潜水及近战技巧,还必须学会使用多种武器.当然,那些有能力潜入恐怖组织内部的志愿者将被优先录取.1986年6月,中央情报局在美国设立11个招募中心.经考试合格后,有1000人受雇用,其中200-300人被培养成间谍.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的精神状态和道德风尚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着他所从事的新闻事业能否完成其历史使命,也同时影响着新闻受众的作风和心灵。记者如果没有廉洁的意识,不加强职业道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指出:"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新闻敏感是记者从业能力的基础,新闻记者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优秀的、有成就的记者,必须具备职业素养,即要有较为敏捷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一个不善于辨别颜色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不懂得音律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新闻敏感的强弱,决定着记者能不能在新闻领域中生存。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中央情报局与新闻界关系透视南北一般而言,新闻界与情报界的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与美国新闻界就是如此。迪尼:CIA的兼职间谍离华盛顿市中心12公里,在弗吉尼亚州兰利市的波托马克河畔,耸立着一座用混凝土和大理石砌成的7层大楼。...  相似文献   

20.
封面链接     
《美国新闻学评论》2005年6月-7月刊加里·韦布之死2004年12月底,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著名调查记者加里·韦布在家中举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这是美国新闻史上悲伤的一天。”科恩布卢姆,美国国家安全档案负责人之一,如此评价。加里·韦布是《圣·乔治信使新闻报》前记者。1996年起,他在《信使新闻报》上发表连续调查性报道《黑暗联盟》,揭露里根政府领导下的中央情报局秘密支持洛杉矶贩毒行动,并用贩毒收入资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报道一出,旋即引起民众反对中央情报局的游行,同时也招来政府对报道的多方干预。不久,《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