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国公民教育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国是公民教育起步比较早的国家。法国学校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教育机构合作和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向学生传授诸如平等、民主、权利和义务之类的“共和国价值观”,旨在培养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合格公民。法国公民教育在凸显民族意识、重视社会整合,多种途径综合施教以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洪明 《教育史研究》2002,(2):78-81,86
通过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历史进程的考察,揭示香港殖民地时期和回归过渡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阶段性特征,指出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对香港现有学校公民教育及未来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香港社会公民教育的协程,理论和政策框架及其演变,不仅此是世界公民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而且也为祖大陆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提供了近距离的,可资借鉴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法国实施教育世俗化的原则,国家不允许在公立学校内进行宗教教育.发展公民能力与学会共处是法国公民教育的重点.小学公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在个性特点和独立性逐渐形成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班级与学校生活.初中公民教育以人的基本权利为核心目标,着眼于人与公民的培养.高中的公民教育则是现实世界中对公民身份概念的深入分析与实践.校园暴力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使法国公民教育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5.
香港社会公民教育的历程、理论和政策框架及其演变,不仅是世界公民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而且也为祖国大陆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提供了近距离的、可资借鉴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法国小学道德和公民教育由于起源较早,经过发端、萌芽、发展、完善阶段后逐渐形成了设计明确化、体现时代性的教育目标;多领域覆盖、具有阶段性的教育内容;多角色参与、富有协同性的教育路径,特别是其政府规划、学校主导、家庭辅助、社会参与、媒体补充的教育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法国特色。它启示我国小学德育的发展可以以核心价值观引导德育方向,培养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引导受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受教育者的批判思维;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增强学科课程的德育渗透;完善多方力量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培育德育的系统合力;完善德育“教-学-评”一体化评价机制,促进德育全过程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共生时代学校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一种生死与共的生存结构正在逐步形成。在共生时代,公民意识教育需要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责权意识,民族、国家和全球意识,民主、自由和平等意识等。  相似文献   

8.
法国自小学三年级开始的公民教育课中,每周要平均利用1课时在不同学科课程中解释有关公民教育的问题,用半课时进行专题讨论。在公民教育中,学生要学习做本市镇公民,学习做法国公民。(1)学习做本市镇公民。学生开始熟悉本市镇的民主制度,参观市镇政府,认识当选者(市镇长、市镇议会)在学校事务和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2)学习做法国公民。初步认识共和国总统、政府和议会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本质与公民教育密切相连。学校理当是培养公民的场所,也就是具有爱、社群意识和民主特征的共同体。学校应是爱的家园,关爱学生并被学生理解和接纳,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有能力关爱他人、充满爱和可爱的人,具备创造民主正义世界的内在动力;学校应是一个道德的、关心每一个人需要的和分享其传统的社群,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公民美德;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尽可能地为所有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条件,让学生协商与对话,积极参与改善学校和周边社区环境,才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民主的经验与能力,成长为民主社会的未来主体。  相似文献   

10.
杨晔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326-327
我国高校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和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需要。公民意识教育应当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即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目前我国对高校学生进行的公民意识教育领域比较狭窄,偏向于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教育渠道也比较单一。要在高校架构多渠道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并加强高校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主动公民教育:国际公民教育发展的新走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对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持续下降将影响民主的稳定与发展的担忧,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把实施主动公民教育作为主要政策追求,在加强学生在学校与社区生活中的参与的基础上,强调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等各种教育途径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培养知情的、负责任的参与型公民.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current policy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England, drawing on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1998 Crick Report,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and the Teaching of Democracy in Schools. In particular, it seeks to establish whether the proposals for citizenship education outlined in the report and draft frameworks for citizenship education, published by the 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as part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review for Engl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wards racial equality. The report sets out to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citizenship education which is intended to strengthen our democracy. The publication of the Macpherson Report of the Stephen Lawrence inquiry in 1999 led senior politicians to acknowledge institutional racism in British society and to pledge themselves to a programme to eradicate racism. Racism is therefore now officially recognized by those in government as one of the forces which operates to restrict the citizenship rights of minorities and undermines the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An understanding of racism, the ways in which it serves to undermine democracy, and skills to challenge this anti-democratic force are therefore essential features of any education programme which seeks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literacy of citizen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 key aim in any programme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must be to enable young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barriers to citizenship and to equip them with the skills to challenge and overcome such barriers. It examines the images and understandings of multiculturalism in the Crick Report and considers how it deals with questions of difference, equality and justice. It further examines whether the proposals within the report are an adequate basis from which sound anti-racist education programmes might be developed or whether the report itself may unwittingly reflect racism. It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how the citizenship education project might be modified so that it promotes a vision of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founded on principles of human rights and of schools where children are able to realize their rights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全球公民教育的热度不高与其实践层面的三重困境有关。"全球故事情节法"之所以成为苏格兰实施全球公民教育的最有效路径,正是源自于其对实践困境的有效回应:其一,政府对全球公民教育的倡导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全球故事情节法"与现有课程体系相融合获得了灵活的实践空间,实现了安全的课程地位。其二,通过对"故事情节法"和教育戏剧的运用,使全球社会和全球议题通俗化,实现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弥合了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需求间的矛盾。其三,西苏格兰发展教育中心通过职业培训传播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构建了围绕全球公民教育的共同体,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德国历史上,公民身份问题与移民问题和福利国家的建设密切相关。德国与英法在公民身份发展史上的差异是其历史特殊性的一面镜子。它对20世纪德国历史悲剧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In the late 1990s both the British and the French governments gave new impetus to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heories and world views that underpin the formal syllabuses for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England and France. It notes that whereas the English curriculum aspires to create a diverse society founded on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an insufficiently strongly agreed statement of values undermin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he French syllabus, on the other hand, emphasizes a commitment to anti-racism, human rights and civil action against injustice. Its theoretical basis in the French Republic, committed to individual equality without distinction, denies any recognition to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groups based on culture or ethnicity. This blindness to difference also tends to undermine citizenship education as a social project intended to promote integration through schools. Whereas French citizenship education is intended to integrate individuals into a predetermined, existing republican framework, English citizenship education apparently aims to create a new society and a new national identity.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such a project requires an explicit commitment to and promotion of human rights as the basis for a social consensus and citizenship.  相似文献   

16.
林峰 《教育与职业》2004,(12):67-69
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就学生教育管理而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通过分析当前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从而提出人本管理的思想、自律制度、思维和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艾丽斯·杨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观与公民教育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一体与多元成为世界发展的两种趋势.以艾丽斯·杨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在20世纪末以来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一个令人注目的亮点.普遍与差异、同质与异质成为多元化时代公民教育不可忽视的两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很多思想对当前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促进教师对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本质等方面进行理解,鼓励教师给学生提供兴趣支持,让学生在知识教育中得到成长的保障。主要分析它对当前小学教育所呈现的指导意义,思考教师如何在其思想指导下构建更高层面的小学课堂,让学生可以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又能实现健康成长。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对该书中的教育思想和内涵进行正确解读,将其容入小学课堂,构建更高水准的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的兴起有着现实的时代背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公民教育兴起的直接原因。现代社会的内在规定——现代性——则是公民教育兴起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公民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题主要体现在人权、自由与正义等层面。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公民教育的有机整体,共同保障着个体的神圣权利并呵护着人类文明的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