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晓 《广东教育》2006,(3):34-35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学生空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来说,不少教师都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被人说成“穿新鞋走老路”的过程,教师的备课从过去写教案到现在写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自主、合作、探究”,这当中究竟改变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真正走向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教育”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虽然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刘晶 《学周刊C版》2010,(7):100-101
本文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改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普遍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气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不难发现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几个误区:误区一:合坐就是“合作”  相似文献   

5.
"自主合作探究"关键还是教师的主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新课程改革?什么是新课程理念?从我所看到的教学一线的情况和所听到的教学一线的声音,似乎只有3个词——“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是言必“自主、合作、探究”之理,用必“自主、合作、探究”之法,似乎离开了它们,就不是新课程改革,也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了.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从事多年数学教学的教师,我觉得现在的数学课上得真是眼花缭乱,让人越来越感“兴趣”了:课上动辄小组讨论,接着大组汇总,最后全班交流,就像搞教育论坛,你一二三四,我甲乙丙丁,热热闹闹,“争雄逐鹿”,一节节教材的标题就成了一个个论坛主题.其实,新课程改革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仍是关键之关键,“自主”应该是教师主导下的自主,“合作”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合作,而“探究”则更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探究.下面,我想从3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1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弱化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学校新课程的教学与教研,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对教师的培训理论多、口号多,但缺乏操作式的实效活动。“磨课”模式从关注教师的课堂操作开始,研究自身,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师间的合作探究等,着眼的是“教师操作”。所以,“磨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教师的“临床”经验,为教师在新课程下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抓手,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实施新课程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向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转变,这就必然导致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形成新的教学技能。教师再也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处发展。绝大多数教师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从教学行为上都有了积极的变化。但是,最近在听课中,屡次发现授课教师对该讲的内容不敢讲的现象,教师非常耐心地“鼓励”学生探究,学生却无法探究。课下与授课教师交流,才知道自从学习“新课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  相似文献   

10.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高兴地看到实践、体验、探究等各种自主活动方式正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一声不吭”到“畅所欲言”,从“正襟危坐”到“活动自由”,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究”……但当我们静心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时,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新课程非常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从发现中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要求无疑已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认同。在具体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一些地理教师虽然也知道应该突出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的培养,但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以避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能力培养浅薄和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随着实验的推进 ,各校将分期分批使用新教材。最早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是 2 0 0 1年 ,而最晚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将到2 0 0 8年。在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每一位教师都将面临如何走进新课程的问题。语文教师应如何走进新课程呢 ?一、了解新课程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 ,尽早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新课程教师的成长 ,都要经历从“无知”到“知” ,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未接触新课程之前 ,对新课程可能一无所知 ,这很正常。通过读书、培训、实践 ,对新课程的了解越来越多 ,把握越来越…  相似文献   

13.
袁国道 《中学理科》2006,(11):36-37
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将老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把学生从教材、老师设定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是新课程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本文就初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的构建,谈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至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但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在抱怨课难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主”提不起兴趣;“合作”敷衍了事;“探究”没有时间,总而言之一句活:学习方法没掌握,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一种适合新课程学习的学习习惯呢?笔经过三年的摸索,略作总结,以供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本”、“互动”等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亮点,“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盈人关怀的融洽氛围……。课改的确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是,审视我们的课堂,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或实质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初中教材中每册都特别设立了1-2个“专题”。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顺应了新课程理念。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新课题,其教学难度之大。然而,它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致了教师自身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整个“专题’教学过程中,教者必须首先深入探究“专题”内容,精心备课,用心设计出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法的教法,整合实施“自主、合作、探究”与“导学”。  相似文献   

17.
徐峰富 《教师》2012,(27):58-58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文将通过“增、删、究、创”等四个方面,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8.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也一步一步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教师们汲取着新课程的营养,也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尊重学生的理解,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倡导个性化的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教师的讲少了,学生的学多了;教师的问少了,学生的说多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少了,鼓励多了。  相似文献   

20.
叶刚 《教学与管理》2004,(11):35-37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艺雕琢上也要“自主、合作、探究”。“同一堂课”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它是指几个教师共同选定同一篇教材后,“个性化”地设计并施教,在“互动”的观摩、品评中提炼教艺、反思不足的一种校本教研策略。其操作“三步曲”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