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雅”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层面。宋词的雅化,拓宽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体同诗体一样充实着雅的内质。通过对北宋词内容和艺术上的雅化及其原因的探讨,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宋词的特征和艺术演变的轨迹,从而更好地领会宋词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由于北宋统治者为北宋文人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基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与互补为北宋文人指出了兼济与独善的最佳处理方式,使得北宋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偃蹇、人生失意之时能通过自我调适,达到超脱与融通的境界,体现在隐逸词作中即为悠然自得、看淡功名、随缘自适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刘艳萍 《天中学刊》2013,28(3):88-93
北宋仁宗天圣、明道年间,在西京洛阳有一个以钱惟演幕府文人为主体的交游唱和群体,谢绛、欧阳修、梅尧臣、尹洙等文人都参与其中,其成员多为年轻文人,富有朝气,性格各异。这一文人群体的形成,既是由于文人们志趣相投,彼此推赏,也与钱惟演留守西京以及洛阳的时俗风气等有关。他们在洛阳举行了较多群体性活动,彼此间的诗歌寄赠酬和亦频繁而广泛,其交游与唱和具有一种明朗昂扬的情调,促进了洛阳诗歌和散文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李恒 《文学教育(上)》2014,(23):123-123
词至苏轼手中“亦自是一家”,不重复前人.在苏轼之后影响了很多词人,本文拟以黄庭坚为例,探讨苏轼谐趣词对北宋文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晏殊婉约词的悲情书写,在北宋时代,有士大夫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因素,也有有宋一代对佛教的大力提倡和保护从而激发了文人士大夫对生死命题的强烈关注的根源.与晏殊作为诗人的先天本性有关。在晏殊生活的北宋“太平日久”时期.发达的城市经济生活和娱乐文化对文人生活的影响,以及朝野参与娱乐的热情氛围,对晏殊婉约词里的悲情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条件因素。  相似文献   

7.
东坡剧是元代文人困厄剧的典范之作,主要以苏轼贬黄州为题材,体现了元代文人普遍存在的"入世"与"归隐"之间的一种矛盾心态,具体表现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官复原职后的默认失德、积极入世的思想和消极避世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词至北宋逐渐走向成熟,进入词体发展的黄金时期,词中的用典也随之普及。北宋文人善于在词中以典故自况,并借此强化词中的自我身份意识,进而以文人惯用的典雅方式自抒情怀。这是词发展为与诗相似的自我抒怀性文学样式的一个重要体现,苏轼、贺铸、周邦彦、秦观等北宋著名词人都在各自的人生经历、词体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着探索性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文人士子的命运浮沉与王朝兴替息息相关,动荡不宁的战乱时局给西蜀文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前蜀政权与后蜀王朝递相承接,这时期的文人士子奔波流离,择木而栖,其聚散离合的生存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聚合生态和群体人格对揭示后蜀文坛的创作倾向、审美意趣和文学思想裨益良多。  相似文献   

10.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是名留青史的人物.他们在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他们以文人入仕,在官场上,4人都以一颗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劣根所在,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程度地做出了改革弊政的努力.但官场的黑暗使他们彻底失望,最后在他们晚年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老子和佛家的思想,而磨平了最初时的锐气和雄心.以史为鉴,文人和时代的博弈希望能是双赢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在中国文化进程中,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从“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运动直至临终,他始终坚持着文化上的改良主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哲学上的实验主义。胡适中西舍璧的文人气质影响了“五四”后一代青年,被大批文人拥为精神界导师。他关心国家、社会的命运以及前途而激发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凸显了其鲜明的政治人格。本文在分析胡适思想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2.
论纳兰性德的矛盾人格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受儒家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巨大的悖论,呈现出一种典型的矛盾分裂人格,这种矛盾分裂人格形成的原因:一是现实的桎梏和重压,二是理性的选择和扭曲.  相似文献   

13.
唐末五代之际,干戈扰攘、国土分裂,素有"乱世"之称。在武夫称兵、悍将嗜杀的混乱时代,许多文人士人为了躲避战火摧残纷纷选择避地南迁,这些南迁士人以迁入江淮和巴蜀地区居多。唐末之际的巴蜀文坛主要以中原地区播迁而来的移民文人群体为主,这些身处特定时空地域和历史背景下的文人士子在流寓和侨居巴蜀地区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卓立挺出、特色鲜明的生成聚合态势和人格思想心态。  相似文献   

14.
积贫积弱的北宋使众多的文人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倦客”心理。他们常以“倦客”自嘲,作品中多次写到倦客情怀。它对北宋凄清的审美风尚的形成显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晚明传记小品文的基本范式和手法——现实主义的范式与手法,理想主义的范式和手法,兼得于理想与理实之间的范式与手法三方面入手,来探讨晚明文士的心态及其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一批“博通经史,兼具多种才艺,擅长琴棋书画,喜好诗词歌赋”的文人认为,艺术美与人格美的统一是人生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的路径是要养成卑己贵人、做人谦虚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17.
李强 《广西教育》2012,(15):157-158
清代一批"博通经史,兼具多种才艺,擅长琴棋书画,喜好诗词歌赋"的文人认为,艺术美与人格美的统一是人生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的路径是要养成卑己贵人、做人谦虚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18.
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文人追求安逸、欢乐的生活享受,这使他们的词作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经济大潮的气息.具体而言,中下层文人一面饮酒狎妓,一面以词为生,使词的商业价值和情感价值得到体现;上层文人在表现富贵与安逸的同时,以雅致的美学风尚,提升了词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9.
作为创造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力量,中国古代文人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活动就是对“仕途”的执著和对艺术、尤其是山水画艺术的痴迷。与其对仕途的执著相对应,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画创作的迷恋也远远超过了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审美范畴。其间一定有更深层的文化与社会心理的原因。探究这些深层原因,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特征、把握中国古代文人以及山水画家人格的深层机制,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中国艺术创作的本质和中国人的艺术精神,汲取当代艺术创造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高校德育教师人格矛盾现状的现实呈现入手,解析了高校德育教师人格矛盾的文化成因,探寻了高校德育教师人格超越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