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研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和各种译学理论思想.后殖民翻译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翻译界较热门的话题.本文阐述了后殖民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用它的相关理论对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后殖民主义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在翻译研究上实现各种理论方法共融、互补的有效整合,从而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翻译研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和各种译学理论思想。后殖民翻译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翻译界较热门的话题。本文阐述了后殖民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用它的相关理论对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后殖民主义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在翻译研究上实现各种理论方法共融、互补的有效整合,从而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主义关注反映在语言、文化、法律、教育、政治等等方面与群体身份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其翻译理论强调制约翻译的外部条件以及译本生成后对目标文化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后殖民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用它的相关理论运用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对《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四个中译本中俚语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珊 《考试周刊》2007,(50):43-44
后殖民研究是近年来在中国人文科学领域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知识体系,涵盖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范畴。而后殖民主义理论也以其文化政治的批判策略引导翻译研究走向更广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语境,由此给予翻译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研究的概况,后殖民主义研究给翻译的启示以及后殖民主义入侵下的翻译策略。与丰富多彩的后殖民研究文献相比,后殖民翻译才开融了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5.
黄燕 《文教资料》2009,(28):55-56
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关系与交流。本文旨在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视角观察分析译者在归化与译化选择方面的文化与权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翻译策略与文化交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撷取中国近代翻译史以来的一些典型人物,分析了不同翻译策略的决定因素及社会效应,认为异化与归化不单纯为翻译的两种方法,它们还反映了社会文化背景、译者的意识形态、读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期待,并对文化交流和文化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作为后殖民主义在翻译领域中的一种应用形态与研究范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赛义德、斯皮瓦克、尼南贾纳等后殖民主义学者对该翻译理论进行了崭新视角的研究和阐释.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关注隐藏在译文变形和置换后的两种文化问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理查?雅克摩德将其定义为译者使译文产生的"权力的失衡";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学者们试图通过揭露翻译在政治角度的这种本质体现,探究权力重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就当前的现状看,翻译杂舍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认识上的一些错误,并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文从杂舍的角度对归化与异化的利弊,归化与异化的关系,归化与异化的对象以及当前中国译界是否有必要采用异化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神翻译"是一种网络流行的翻译现象,它的出现不是偶然,也不应该被禁止或打压。"神翻译","土"到极致的本地化翻译,还有故意误译,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强化,同时也是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抵抗。  相似文献   

10.
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但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本文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通过实例进行探讨研究,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  相似文献   

11.
由于传统文化等客观因素以及译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翻译中的误译是不可避免的。而后殖民主义理论以批判的策略,引导翻译研究从语言的层面迈向了广阔的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给予翻译深刻而具现实意义的揭示。我国的翻译研究要全面反思中外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从而找出一条基于本民族文化传统又借鉴到西方先进翻译理论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2.
胡希 《考试周刊》2014,(77):23-24
20世纪80年代末,后殖民主义将翻译与文化联系,重新审视翻译中的权力关系及其在翻译中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后殖民理论与翻译理论的关系,选取后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分析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意义,而把后殖民写作和当代翻译研究联系起来,既可拓宽各自的研究视野,又可加强后殖民主义研究,加深对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近些年来后殖民主义翻译的概况,深入分析后殖民主义对整个翻译理论体系造成的影响,并试图通过探讨其尚且存在的一些不足来对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转播源语新闻,从其本质和目的而言,是对源语新闻的再传播。作为再传播主体和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后殖民语境下,不仅承担着源语电视新闻受众和再传播者的角色,还担负了解殖民主义、抵抗文化霸权、为弱势文化表达诉求、确立本土文化地位的重要任务,应该发挥其主体性,以再传播为宗旨,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完成新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人们获取关于信息的主要来源。新闻是有不同语言来书写的,不管是国内新闻,还是国际新闻,都需要译者针对不同语言、不同背景的读者来进行翻译。在近代,一些新闻带有后殖民主义色彩。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新闻反映的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因而带有不同的宣传目的;新闻翻泽则成了追求民族和文化身份,反对霸权主义的战场。本篇论文从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新闻翻译的特点出发,探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新闻翻译涉及到的翻译主体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异化总是译者不错的选择。但关于归化与异化翻译比较的争论未曾停止过。1987年,一篇名为"归化——翻译的歧路"的文章更是引起了归化与异化的大讨论。这篇文章将主要对翻译中异化策略的定义,异化与归化的比较,导致译者采用异化策略的原因以及异化策略的评估这些主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撷取中国近代翻译史以来的一些典型人物 ,分析了不同翻译策略的决定因素及社会效应 ,认为异化与归化不单纯为翻译的两种方法 ,它们还反映了社会文化背景、译者的意识形态、读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期待 ,并对文化交流和文化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中杂合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重新认识翻译界争论不休的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本文从杂合视角分析了归化、异化,探讨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因素,提出了杂合的翻译策略。即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9.
彭娟 《零陵学院学报》2002,23(3):145-146
本通过对比分析了翻译历史上三种对待异域化的不同态度从而导致的三种不同的翻译策略。这三种对待异域化的不平等的态度是不太妥当的,章试图提出一种公正的态度,从而为翻译提供适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杨雪 《重庆师专学报》2005,4(5):82-85,88
本文在回顾中外文学翻译策略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以唐诗《破山寺后禅院》不同时期的四个英译本为例,分析支配翻译策略的种种规范,从而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诗学传统、不同翻译目的等因素如何影响译者选择翻译策略。文章指出,只要不同语言和文化间仍存在差异,文学翻译策略的演进便会不停地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