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尽管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榜样人物的选取存有差异,但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有助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落实教育目标已成共识。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全面铺开使用前,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进行比较,进而以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的事迹为载体,探寻榜样人物事迹背后隐匿的品质,厘清榜样人物事迹与主题、课程内容的关系等。在审视原有《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基础上,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榜样人物选择与教育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组教材含《倔强的小红军》、《西门豹》两篇精读课文,《登山》、《猎人海力布》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四篇课文平白通俗、浅显易懂,皆为写人记事的文章,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国度各不相同,但都有美好的心灵和令人钦佩的品质。学习本组课文,要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始末,注意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从细微处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本组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激发读书…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塑造的榜样人物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榜样人物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中榜样人物的社会角色、内在道德品质等方面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榜样人物的性别存在刻板印象,男性榜样人物多于女性;榜样人物的年龄、民族等方面存在不均衡性。未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应调整榜样人物塑造的结构,关注其在性别、民族、年龄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教材编排讲求“文道结合”,以正面的形象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教育。因此,在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许多正面的形象,目的是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学生道德认识中注入良好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我从多次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学生放在课文主人公的对立面,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反比”,我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降低了教育效果。犤案例一犦四年级课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了孩子在地震时的表现,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感知地震的危险场面。让学生模拟情境想象说话:如果是你,当时会怎样?…  相似文献   

5.
翻开《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教材》)的任何一册,在《教材说明》中都有这样一段话:“自读课文×××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每课一般用一课时。少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文的自读提示中所提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课文后的练习,可灵活掌握,不要求全做。课文注释从简,有些生字生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这就告诉我们.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的阅谈课文(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是“九义”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杜惠芳 《读写月报》2022,(12):48-52
<正>[文本、教材分析]《爱莲说》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文章。此单元的阅读主题为“修身正己”。对于初中生来说,如何才能“修身正己”?要善于学习榜样的优良品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单元所选的其他几篇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陋室铭》,都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课文所写人物的身上,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青蛙的苦恼》是“注·提”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青蛙被人捕捉日子难过而苦恼的故事,从侧面告诉我们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进而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设计理念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在自读自悟、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审视本组教材,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另有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精读课文《挑山工》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均为写人记事的文章,注重以平常小事展现人物内在品质和精神风貌。略读课文《高粱情》,通过写北方的普通农作物———高粱,借物抒情,表达作者对家乡高粱的深厚感情;以物喻人,赞扬像…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有许多榜样人物,其在道德品行、人格特质、智慧才能、价值情操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典范,有助于引导学生将优秀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提炼教材选文中榜样人物的形象,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注重语言描写、心理刻画、人物个性特质的展现,可以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文本主旨、把握人物品质的同时,形成独立的人格、顽强的意志、优秀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想】本文为自读课文 ,共计 2 30 0余字。指导学生自读此文 ,要有明确的指导提要 ,以便使学生在有限的4 5分钟内有读、有想、有议、有得。在这篇课文之前 ,学生已经学过了《鲁迅自传》和《哥白尼》,从中了解了传记文体的自传和人物评传。本文也属人物评传 ,关于这一点 ,学生阅读感知课文后 ,教师稍加提示或点拨即可。学生自读这篇课文 ,教师要在文章取材及语言特点上精心设计思考题 ,给学生阅读以指导。同时 ,要在导语中“瞻前”又“顾后”,使之起到衔接知识、自然导课、提出问题、明确学习要求之作用。【导语】学习前面一篇课文 ,我…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名人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名人事迹,以名人为榜样,从而不断塑造自我。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事件、批注文本、揣摩语言,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名人,感受理解名人的高尚品质,学习名人的崇高精神,逐渐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  相似文献   

12.
自读课文是统编教材中一种新的课型,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要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实现深度阅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好“阅读提示”“旁批”以及相关的补充“材料”来帮助学生完成有深度的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课文有《鸟的天堂》、《猫》、《老牛》、《火烧云》。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通过教学体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和事物的写作方法。这几篇教材为学生达到这个整体目标提出了“样式”,教学时可以安排必要的和可能的写作练习,做到“以课文为榜样,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经验为内容,以片断训练为形式”,达到最佳效果。 (训练一)写动  相似文献   

14.
张慧 《语文天地》2014,(7):19-20
《拿来主义》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文明的对话”专题中的课文。作为一篇经典课文,《拿来主义》的各种赏析文字多如牛毛;而另一方面,学生本就对鲁迅的文章有所抵触,又是不太熟悉的杂文,部分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取舍,只讲学生通过课堂能够理解掌握的,让课堂更加高效,给课文留点余味,不让学生因难而生畏。以下为《拿来主义》教案: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以自读课文,新入选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这些散文,注意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这学习的任务不可谓不重。另一方面,《道士塔》作为余秋雨先生文化散文的精品,内容上是大题材、大场景、大主题;题材涉及文化遗产,场景横跨古今中外,主题切中民族悲剧。而文本形式上又别开生面,以诗化语言传情达意,以漫画笔法勾画人物,以对比手法切进事理。课文无疑是文质皆美,言警意深。如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自读课时内,面面俱到,只会是面面不到;如要让教师代学生深挖透析,于他们多半是隔靴搔痒。  相似文献   

16.
现行语文教材,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占到50%以上。目前,在这两种类型课文的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将课内自读课文留课时让学生自读;课外自读课文不留课时让学生自读。二是将这两种类型课文同讲读课等同起来,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讲读课。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自读课要上出“自读”的特点来,必须是在教师指导、检查之下的自读。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无疑就是我们指导学生自读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榜样人物进教科书,以榜样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已成为中小学德育课程榜样教育的重要形式。对比榜样人物在人教版《思想品德》(七上)和《道德与法治》(七上)中的设置变化,分析了教科书中榜样人物设置变化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教师归类筛选,进行“会诊”,选出那些具有共性、反映学生一定思维趋向、又能挖掘教材本质的问题,因势利导,实施教学,效果良好。下面就《药》一课的教学实践加以阐述。 优秀的小说创作,自然环境的描写大都具有很深的意蕴,或是烘托气氛,交代社会背景;或者是暗示人物身份、衬托人物情趣、表现人物心理;或是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在《药》的教学中,我们先引导学生回顾《故乡》、《祝福》的景物刻画,使学生充分认识这些特点,然后转入自读,集中感受本文的写景状物。巡查辅导,许多同学对课文第一部分“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捉出质疑,“为什么在阴森可怕的夜里,遇到狗会一只也不叫呢?” 问题的提出,反映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领会已进入了较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科书中的榜样人物是学生在道德课堂上进行观察学习的重要对象,其选择和运用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诸多道德榜样建设活动,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中日两国小学道德教科书(共四版30册)在榜样人物的内在属性、外在属性、呈现方式和学习活动等四个维度上存在异同,这与两国教科书的编排理念、编审制度及其背后的道德文化关系密切。鉴于此,我国道德教科书的改进思路如下:以多元包容的视角丰富榜样人物资源开发,为完善系统化的道德认知提供支撑;优化榜样人物的叙事方式,实现与儿童经验的纵深衔接;以哲学思维指引,设计有深度的榜样人物学习活动;借助数字手段,促使榜样人物塑造由单一文本式向多元立体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道德榜样人物插图教学艺术谈陈光全(湖北枝城市教研室)思品课的许多课文,都配置有显现道德榜样人物形象的插图。施教者如能领会编绘者的意图,透析插图沟义蕴,并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对于“明理”、“激情”、“导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要让插图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