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N个作文片段+N个名人事例+N句名人名言=一篇成功的作文。这已然成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座右铭"或"口头禅"。然而,当学生真正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有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手中所积累的作文素材。他们对材料只会机械积累,却不会有效占有。面对材料,他们忽视了仔细分析和深层次、全方位审视,以至于积累了很多作文素材,而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真正考虑  相似文献   

2.
现在中学生作文时普遍存在一种畏难心理,正如学生戏言: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作文时要么动笔无话可说,要么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在材料作文司空见惯的情势下,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依然不得要领、乱云飞渡,要么从某个无关痛痒的"熟词""熟句"入手,看见"感动"就写感动,看见"责任"就写责任;要么就把材料无限拔高,提炼成"换一个角度""事物的两面性"这样过于宏大,且远离材料的立意。学生写了两年多的材料作文,却总是这样游离于材料之外,是训  相似文献   

4.
武书锋 《成才之路》2011,(33):61-61
许多学生都有“作文难”这样的感觉,要么无话可写,要么无从下笔,要么不知道写些什么。于是出现了许多编选作文、“假话”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所以,广泛地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要写好给材料议论文,就必须充分利用好所给材料。在中考阅卷中,我们常发现有的考生要么弃材料于文外,要么虽在文中使用了材料,但材料与文章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导致了失败。那么应该怎样利用材料呢?  相似文献   

6.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广大学生见到作文时的普遍心态。究其原因,据笔者调查,同学见到话题时头脑要么空洞洞的,要么蹦出的还是那些写烂的旧材料,实在是“无米下炊”。在课业负担和考试的双重压力下,在阅读量少、不懂积累的前提下,一些学生见到作文,拿不出  相似文献   

7.
农村初中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很薄弱,教师上起课来很吃力,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特别是写作课,写起作文更无从下手。根据多年英语教学实践发现,绝大多数七年级学生都觉得英语写作很难,考试的时候,要么不写,要么乱写几句,要么干脆将考试卷上的阅读材料摘抄一通.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离不开材料,就像建屋盖房离不开砖瓦基石一样。但材料好像是不容易有的,许多同学在写文章时愁眉苦脸,抓耳挠腮,就是苦于没有材料——观点有了,情感有了,中心有了,却没有表达展示它们的载体。于是,要么这文章写不出来,要么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空话连篇。写文章到底怎样才能拥有足够用的材料?人们常开出的药方是博览群书,就是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这样材料自然就丰富了。我赞成这个观点,但对于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如高三学生)或者是不大爱看课外读物(这不是个好习惯)的同学,我还想提醒大家:用好课文中的材料,照样能写…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作文是要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广播稿。既然是这样的广播稿,就具有新闻性,但它毕竟是一篇给校广播室写的反映事件和同学们的各种看法的广播稿,所以又不必拘泥于新闻报道这种文体的格式,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新闻的写法,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否则决难考出高水平。另外,这篇广播稿要有事件和各种看法的记叙。其中,写“各种看法”就应该有观点,有支撑观点的理由,这就有议论的性质,由此看来,这篇广播稿实际上是熔记叙、议论两种文体为一炉,以记叙为主的一篇文章。这就突破了前几年高考要么出一种文体写一文题,要么出一题而写一大一小两种文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刘大在《论文偶记》中说得很绝:材料对文章而言,“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凤尽显手段,何处设施?”而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学生感到最头痛的恰恰正是材料问题———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随手拈来信手写。究其原因,前者是不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后者是不懂得在一大堆生活素材中选择写作材料。为此,笔者在学生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搜集、感受、取舍写作材料上下功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不同的年龄段对生活有不同的感受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先生说过:“写自己熟悉的事,这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永远是一句正确…  相似文献   

11.
顾惠娟 《中国教师》2008,(22):38-39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好多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会产生无从着手的困境,他们经常要么瞎蒙,要么胡乱写一个答案等待老师订正。事实上老师也明白,自己一讲学生就会懂,这只是学生能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写作文一向是学生最头痛的事;教写作文也是老师最头痛的事。为了走捷径,有些老师让学生背范文,或记住一些材料往各题目中去套。学生便买来大量“作文选”、“佳作选”,埋头猛背。其结果,也许会有一些近期效果,学生能应付一时的考试之类。但从长远看,这是极误人子弟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那么,初中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作文呢?究其原因,一是平时缺乏观察和积累,没有材料,写时“无米下锅”。二是有了材料,却又不知如何组织,要么照范文的框框套,千篇一律;要么就信笔所至,想到…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习作就是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出来,因此作文能力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综合体现。可是不少学生从中年级到高年级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总是那些写熟的事、写腻的人,所产生的感受要么是很肤浅的,要么是片面的,习作训练和学习做人收效不甚理想。对此,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运用名言谚语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深化作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让学生写亲身经历或参与过的活动,他们的作文都能写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相反,如果写他们没有感受过的东西,他们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如果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语文教师组织开展很多活动,这是很不现实的,怎么办?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有四个步骤:老师出题一学生写作一老师批阅一老师讲评。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就造成其对写作失去兴趣,谈写色变。他们写起文章来要么严重脱离自我生活,空话套话连篇;要么感到无话可说,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相似文献   

16.
常见症状 现在,许多学生常常为写作苦恼:在记叙文中,要么无事可写,胡编乱造;要么不愿意写小事,写实事,因为看不出平凡小事有什么意义;要么笼统,泛泛而谈。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作业、试卷中,常常写各类错别字,要么张冠李戴,要么添笔少画。怎么让学生不写错别字呢? 一、先入为主.强化感知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N个作文片段+N个名人事例+N句名人名言=一篇成功的作文。这已然成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座右铭”或“口头禅”。然而,当学生真正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有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面目可憎”,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承担了指导学生作文入门的重任。这是件令农村语文老师头疼的工作。一提起作文,农村三年级的孩子就谈虎色变。他们怕作文,不会写作文,对习作缺少兴趣,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照搬照抄,东拼西凑;要么言之无物,像记流水账一般。因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走上习作的康庄大道,并在这条路上走稳、走好,越走越远,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一直关心的话题。我在此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所做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生中怕作文或讨厌作文的为数不少,对作文的写作往往抱有神秘感,认为自己没能力写,从而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即使写作文也是处在一种无奈的写作心境中,要么应付老师检查写,要么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写。这一心理上的障碍若不克服,作文训练的目标就无法达到。为此,本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作文教学的规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着重阐述学生主体性和"激励"艺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高学生作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