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范围内大学的功能和使命正经历从传统的教育提供向知识创造和社会服务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兴起的创业型大学已经成为加快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业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和载体,其背后反映了大学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文章对国外创业型大学实践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大学治理结构对大学科研创新的影响,并据此对我国科研体制创新提出可资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动能。针对当前大学显性指标繁荣与有效创新对接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共生视角切入,分析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共生概念框架,提出大学应锚定区域创新发展需求,以学术创业优势融合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与区域形成“结构适切-人才匹配-知识嵌合”的相容发展。基于国内外创业型大学的创新实践,文章从共生界面、知识流动、人才生态、制度驱动四个方面,提出了创业型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共生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之于大学不是一种新增的职能,而是一种新的发展范式。为实现创新创业,一方面需要大学从教学型、研究型向创新创业型范式转换;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基于大学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践证明,创新创业需要融入类似于生态而非市场或科层的系统当中。创新创业活动要转化成"地区优势"需要构建一个基于大学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只有在一个类似生态的系统中,大学的创新与创业精神才能充分释放,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动才具有可持续性,并切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双引擎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一轮创业浪潮正在我国成燎原之势。助力社会点燃这一引擎,大学尤其是将教学、科研与知识资本相结合的创业型大学大有可为。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行者,致力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同济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与实践。学校在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校内众创空间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创业型大学,助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具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5.
创业型大学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产物,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和本质需求。创业型大学是将知识的产、学、研、用高度糅合,发挥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是一种新型大学。创业型大学的萌芽和发展一直处于一个由大学、社会和市场所构成的互动关系网络中。学术资本化是创业型大学实现的内部动力;大学孵化器是创业型大学成长的外部载体;协同创新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6.
创业型大学是面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引入企业化运作方式对自身组织进行创新和变革的大学。创业型大学具有以创业教育为第一要义、以学术创业为生存方式,以及市场和学术兼顾的二元价值取向等特征。创业型大学不仅是高校转型发展的新选择,更是一种以创业精神为核心的理想大学。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双创"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题,阐述了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及其主要特征以及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双创"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即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建立科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教育界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的热点问题。而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础环节,在创业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本探讨了在创新创业背景下,作为高校专任教师兼任大学班主任,应重点围绕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近远期职业规划、“T”型知识体系构建、积极应变能力培养等方面,以期成功诱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不确定和复杂动荡的外部环境挑战及大学面临的经费和知识组织转型内部压力,英国大学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转型发展.在创新创业驱动下,英国大学将创新创业融入战略规划,驱动大学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更加重视创业课程与创业课外活动的实施;转变知识组织方式以促进知识交换与转移;持续优化升级大学组织管理模式;强化合作以保持大学与利益相关者的平衡.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大学应规划创新创业发展愿景,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样化的学术创业路径,提升大学对创新创业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1998—2019年CSSCI数据库中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为数据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制作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图谱,以期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路径。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发文数量波动增长,研究主要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与创业教育、创业型大学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等五大方面展开。基于此,文章提出今后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来拓宽研究视角;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重点关注大学生创业意愿与过程的调查与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创业型大学有四个不同于以往大学的典型特征:学术立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创新的创业文化、学术资本的师生共识、协同创新的契约关系。作为仍处于发展中的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当代现象,创业型大学已成为知识社会的心脏,围绕学术创业,它的知识逻辑、使命和功能皆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从变革高等教育结构、建设专业学位、创建自主创新的高科技园区等方面积极回应了这一高等教育的伟大变革,但是囿于旧的大学观念、体制和文化的局限,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仍然存在诸多困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典型的四螺旋特征,该大学围绕"四重螺旋"知识生产创新模式,形成"政府—大学—企业—社会"的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架构.在创新创业教育四螺旋模式运作过程中,大学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与企业集群、社区之间的深度协同关系.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以及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我国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四螺旋模式获得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创业型大学主要突出创业这一主要职能。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发挥着推进教学改革、促进科研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现代化等的重要作用,他们所具有的开拓进取的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和推动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功能,也为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更好地在创业型大学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学生应该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为营造创业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模式革新的一种新形式。伯顿·克拉克认为创业型大学应包括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扩大的发展外围、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激活的学术中心地带和整合的创业文化五大核心要素。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创业型大学能够成功平衡它所承担的学术使命和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形式,创业型大学对于我国地方高校的变革与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始构建全球化知识企业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以来,通过组织机构的整合,并以创业中心、企业孵化中心、产业联盟办公室以及海外学院等部门为载体推行多样化创新创业举措,在专业技术授权、大学衍生公司、校企合作和吸引世界优秀人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创新创业举措对我国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营造自由、宽容的学术环境,建设专业化创业队伍以及跨国界协同培养学生等有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等学校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大学模式———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以发展高科技、开拓新产业为使命,承担了发展国家和区域经济、创造工作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新作用。因此,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创业型大学的关键所在,而研究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将更有利于创业型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2 0世纪下半叶 ,部分研究型大学奋起创新创业 ,造就了一种全新的大学模式 :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以提高国家竞争力、生产率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创业创新精神为己任 ,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水平为目标。创业型大学的这种“社会服务”改造和提升了大学第三功能的形式与内容 ,也改造了传统研究型大学的精神和面貌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探索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实习实训、创业实践在创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设"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培养以企业家或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体、服务于现代商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探索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完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实习实训、创业实践在创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设"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众创空间,培养以企业家或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体、服务于现代商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意味着地方高校应从战略层面积极思考"双创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面对持续发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办学模式同质化的发展困境,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高度服务于自身内涵式发展,契合转型发展需要,适应新型知识生产方式为基本价值逻辑。在战略抉择上,做到顶层设计上确立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重视激发和整合知识资本的价值,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思维,以及培植"尚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和"经世致用"的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