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致高效教师产生职业疲惫的原因众多,本文将其概括为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学生因素。主要表现为社会对于高校教师抱有较高期望,使得教师的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校园没有为教师的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导致教师工作中出现困惑;教师对于负面情绪没有实际排解,经过长时间"滚雪球"的累积,也使其自身产生疲惫;大学生本身存在复杂性,管理难度较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出现职业疲惫。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开展详细探讨,分析导致教师职业疲惫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旨在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疲惫,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是贝多芬对自己一生的概括。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这里的"痛苦"指的是学生的生理痛苦,"欢乐"指的是生理痛苦后的心理欢乐。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我发现学生"玩"得越是起劲,身体越是疲惫,他们在心理上反而越是感到快乐。我的结论是:他们身体上的疲惫说明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投入到了教师安排的活动中去了。但是,把"痛苦"贯穿在体育教学中并非是教师通过安排大量的、超出学生身体所承受强度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痛苦,而是教师安排适量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学校全面开始新课程改革,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进行多种角色转变.而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学校管理从教师的心理和专业两个方面来关注其成长,并且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疲惫与疲惫的教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疲惫是今日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感受。社会期待的叠加、工作负荷的失据、管理思维的线性及教师心态的失衡导致了教师的疲惫,而疲惫的教师则以“做假帐”或负担转嫁作为回应,并在这样的回应中丢失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分离期待”并“注释期待”、“有组织地舍弃”过度负荷、树立科学的成本观和辩证的闲暇观作为应对教师疲惫的管理策略。同时,也有赖于教师自身心态的调适。  相似文献   

5.
[活动背景] 距离中考不到一个月,初三考生进入了复习的疲惫期,二模成绩出来后,学生基本清楚自己会考上怎样的高中.其中,处在年级排名最下游的一群学生引起了学校的关注,他们当中只有少数人能勉强考入北京市的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可能要进入职高或其他私立学校,然而这些学生的父母都期待学生能够通过最后一个月的拼搏进入普通高中,学生夹在个人实际能力不足和父母高期待之间,疲惫而茫然.面对这样特殊的情况,心理教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调整预期目标,重新定义成功的涵义,合理安排剩余的学习时间,放松心情,重拾信心.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自身变革."互动生成"的校本培训旨在唤起教师的生命意识,通过教师职业期待与专业诉求的互动生成;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生成;知、情、意的互动生成,促进教师发展,最终实现新课程引导下的学校文化变革。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学校的领导者,对待教师,更应该"蹲下身子",以充分尊重的态度对待教师,营建和谐的学校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8.
当社会把很多的光环和崇高赋予教师的时候,也把太多的期待和压力聚集在他们身上,期待他们有渊博知识、创新的精神、人格的魅力、高超的教学艺术等等。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全新的教育对象,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使教师们觉得难以应对。部分教师出现了心理焦虑,从而导致职业倦怠,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这使得他们已很难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成就与快乐,  相似文献   

9.
"心理契约"应用到学校管理中体现为教师和学校双方对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主观约定,是联系教师和学校组织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教师行为态度的重要因素.提出学校与教师之间心理契约的构建,这样可使教师这一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学校得以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适应新教材和新教学的特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各个学校都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期待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多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校本教研逐渐被广大学校认可.有关专家认为,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方方面面的挑战.学校管理者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帮助教师明确新的角色定位,努力营造教师成才的氛围,支持教师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巧用"加压"与"减负",变指令为指导,促进课程改革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发展,真正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对现代学校教育的一种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一直是教育史研究的核心问题.许多教育史学家注重历史的连续性,认为教育史就是学校从小到大,从"萌芽"到参天大树的过程.实际上,19世纪以来,学校教育已经发生了断裂性变化.现代学校决不是以往学校在规模上的扩大,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在现代学校中,教育已经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日常生活管理,还是学校建筑本身,都承载着某种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心理、身体以及行为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论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新兴的管理理论,近来日益受到我国企业管理界的重视,但在教师管理中却很少有人关注它.从"心理契约"论的新视角来看待教师管理问题会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怎样提高学校凝聚力,怎样激励教师提高工作绩效,教师管理应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等.在教师心理契约动态管理系统中应注意把握下面几个环节明确期望、信守承诺、不断沟通、解释原因.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阿莫那会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我认为阅读的愿望即是阅读期待,它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阅读期待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决定着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下面我就"阅读期待"作一点探讨。一、"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决定学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发展中,"赋能"一词备受关注,赋予个体能量,使个体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学校需要给教师赋能,教师需要给学生赋能,传统式的"家长制"已不再受推崇,人们更期待的是自我效能感,是心理赋能带来的内在动机,赋能自我会带来正面影响,这也是社会各个方面以及学校管理中都需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影响中年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章从思维定势、自我防御和服从三个方面,对影响中小学中年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心理层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为学校管理者能使中年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利君 《职业技术》2015,(3):116-117
中职学校里,师生之间心理契约的合适与否,主要表现为师生对彼此的期待是否适当以及双方对这种期待的理解程度和满足程度。中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师存在的诸多不当期待,如期待过高、期待过低、期待混乱,容易导致教师本身的工作负荷过重,产生教育教学及心理咨询中的不良后果。文章提出教师个人层面的应对策略:自我照顾、传递心理咨询知识、时间管理和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8.
把"量化管理"作为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主要方法,把量化考核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这种评价教师的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已凸显弊端.我们必须摒弃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教师评价唯一标准的做法,要立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新体系的建设,促进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学校全面开始新课程改革,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进行多种角色转变。而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学校管理从教师的心理和专业两个方面来关注其成长,并且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实表征为情绪衰竭,职业热情度不高;身心疲惫,职业幸福感弱;本领恐慌,职业发展失利。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可以归因为外在压力与内在失衡导致心理失调、现实回报与期望目标之间存在落差、学校管理中刚性要求与柔性互动的不平衡三个方面。破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应唤醒教师专业自觉,提高教师心理韧性;推行项目管理,落实教师专业自主权;实施人性化管理,打造教师成长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