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静 《现代语文》2011,(10):45-46
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选择的是黄庭坚的《清明》,诗后有注释: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这条注释介绍了诗人创作《清明》的背景,极大地帮助了考生理解诗人感叹“人生无常,世事无情”、“看似消极,实则愤激”的思想感情。2010年全国卷II古诗词鉴赏,选的是欧阳修的《梦中作》,注释中这样说道:“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相似文献   

2.
提起“东坡诗中词”,不能不忆起2005年《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所发起的文案。而今,通过“东坡诗中词”本事的史实钩沉,充分表明了“东坡诗中词”确实存在,并不断有新发现。依据“史有表态,入乐可歌,又属长短句”的认定原则,将“东坡诗中词”从《苏轼诗集》《苏轼文集》《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中析出,展现为杂体式八大类,即“调近绝句”体式、乐语(歌)体式、小令体式、楚词体式、集句体式、回文体式、隐括体式和自撰腔体式。文章吸取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饶晓明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以人名菜,不算新鲜,但如“东坡肉”这般名动天下的,却极其少见。 元丰三年,苏东坡贬谪湖北黄冈,当地猪多肉贱,东坡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相似文献   

4.
自 2 0 0 2年起 ,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的古诗鉴赏题由客观题改为主观简析题。 2 0 0 2年是阅读李白的《春色洛城闻笛》 ,要求考生理解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是否同意是“关键”之说 ,为什么 ?2 0 0 3年是阅读王维的《过积香寺》 ,要求考生从诗歌第三联的两句中找出“诗眼” ,并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 ,“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 ,“诗眼”是“咽”和“冷”一般都做得较准确。而在回答“为什么”和“作简要分析”时难住了不少考生。普遍感觉有点理解却又不知从何下笔 ,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这说明学生缺少诗歌鉴赏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法,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体验,让他们感知古诗词之间的异同点,深入品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思。为了凸显比较阅读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以《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两篇登高诗为例,从“诗句导入,引发共鸣”“品词炼句,比较不同”和“知人论世,探寻情思”等不同的角度,对比较阅读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发。”可见,鉴赏作品的情感,是阅读的出发点,也是阅读最终的归宿。同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诗经·小雅·采薇》是人教版高中必修2里的诗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这首诗里千古传诵的名句,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或者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上,都值得品读。鉴赏时,可以从名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整首诗,学习鉴赏的一些方法。在语言理解运用、阅读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突破名句鉴赏全诗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古诗词鉴赏是学生复习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笔者在复习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诗歌鉴赏的“支点”的寻探作了一点尝试。期望能找到“支点”从而“撬动”整首诗。一、抓重点2004年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在鉴赏评价时做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能力层级属于E级。E级属于能力的最高层级,也难怪学生有畏难情绪。然而我们可以避难就易。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鉴…  相似文献   

9.
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考对文学鉴赏的考查一直把诗的欣赏作为一个重点,尤其是2002年《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诗的赏析由客观试题改为主观试题,对鉴赏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根本上说鉴赏能力的提高,虽然取决于平时的阅读和积累,但从应考的角度来说,它的考查内容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现代学生要“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优秀载体。因此,“诗教”实际上就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那何谓“诗教”?“诗教”本指《诗经》“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后来也泛指运用诗歌的主旨和意蕴进行教化。有人说,“诗教”是教苑奇葩,它的操作很讲究艺术性。那如何操作?我们可…  相似文献   

11.
夏永明 《现代语文》2011,(12):26-27
中国是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滋养了人们的情操趣味,构筑了国人的精神家园,古诗词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为了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各地高考都必考古诗词鉴赏。虽然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只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学生也做了大量的诗歌鉴赏题,  相似文献   

12.
送别诗在诗歌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经过考试分析下来,笔者发现学生对送别诗的意象、意境及情感主旨等把握还是不到位。平时遇到送别诗不会归纳,且笼统地认为送别诗就表达一个主旨,即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笔者以《多情自古伤离别——中考送别诗歌鉴赏复习》教学为例,结合平时教学中的研究体会,就送别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情感等方面,谈谈关于送别诗鉴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登高》这首诗选自中等师范学校《阅读和写作》第四册诗歌单元,主要鉴赏唐代诗歌。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4.
日前安排学生作一资料上的诗歌鉴赏题,题目要求学生阅读李华的《春行即兴》一诗(见下)后,回答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高中《课标》“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建议部分也指出要“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典文学作品离现代久远,其创作多追求言少意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孟子提倡“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历代多数学者把它视为文化典籍的历史解释方法,为广泛接受古典文学作品提供了科学的鉴赏方法。《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山水诗中获得巨大声誉的一首,教学该诗,以“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理论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有利于学生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方法。一、“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的内涵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内涵。“知人论世”的“世”是时代、历史、社会、环境。文化典籍的…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高中语文必修②古代诗歌单元中《氓》和《孔雀东南飞》两首诗,虽然产生的时代不同,但在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和封建家长制对妇女的迫害,以及作者对妇女的同情方面有许多相同点。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用比较鉴赏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比较鉴赏法的步骤是按以下层次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葛洪波 《现代教育》2023,(11):26-30+46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一定比例的古诗文贬谪作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价值引导作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涵咏、细品、鉴赏、品鉴等方式感知贬谪作品的文学内涵与情感表达层次,可以全面理解古诗文贬谪作品的文学意境和品格教化功能;指导学生在理解古诗文贬谪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写作阅读随笔,能够激发其面对困境的勇气和毅力,在学以致用中渗透挫折教育,为学生客观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提供理论指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有利于推广与促进古诗文贬谪作品阅读教学方法在语文教材及其他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鉴赏单元结束后,我让学生课下搜集“唐诗·宋词”并作鉴赏,把鉴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书面提出来。几周后,反馈单陆续送来,人人有问题,少则二三个,多则十个以上。共性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读不懂,二是鉴赏不知从何下手。第一个问题是症结。读不懂就谈不到鉴赏,还会产生厌恶情绪,而一个不喜欢读诗的人,其文学趣味一定是很低下的,“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朱光潜语)。由于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再加之学生平时阅读量小,就造成了至少三方面的缺陷:1郾不了解“诗家语”语言特点,语感差;2郾对“诗家语”常用表现技巧及修辞了…  相似文献   

20.
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考对文学鉴赏的考查一直把诗的欣赏作为一个重点,尤其是2002年《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诗的赏析由客观试题改为主观试题,对鉴赏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根本上说鉴赏能力的提高,虽然取决于平时的阅读和积累,但从应考的角度来说,它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作品的主体形象、写作技巧、语言运用等内容,我们只有分清这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