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课文课程的重新定位。“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古今阅读理论的研究也有力地佐证了《语文课…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明确而深刻地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即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显著特点就是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把握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课文,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和掌握;不注重语文实践应用等问题,忽视了语文实践,割裂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关系。我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整合教材,调整课时安排,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努力构建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5.
林秀英 《家长》2023,(22):85-87
<正>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文课程开展的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潜能,锻炼学生课程学习能力,充分明确语文学习素养的教学价值。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正确解读语文要素的教学作用,拓宽语文要素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范围,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案,推动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探究语文课程中蕴含的语文要素并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程的思维意识,  相似文献   

6.
杜珂  王敏敏 《语文天地》2013,(10):17-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倡导用语文实践的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程建设,而忽视公共基础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语文,更是不被学校和学生重视。高职院校学生,本身语文功底比较薄弱,且不能深刻认清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功利心理,认为语文课程不如专业课程来得更加实用,轻视语文课程的心理比较普遍,这就导致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事实上,语文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反映一个人综合素质,而且影响着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如何提高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高职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实践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搭建各种平台、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综合学习等实践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掌握学习的内在规律。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展开语文实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置身于今天的这个时代探讨语文课程改革,无疑充满了最为活跃和繁荣的声音。这不仅因为共同的关注、多元的思考推动越来越多的人“走近”语文课程改革,同时也因为课程意识的觉醒、课程文化的深化引领我们进一步“走进”语文课程改革。正因为如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其对语文教学的创设、对语文学习的转变、对语文资源的开掘都带来了更加巨大而深刻的挑战,势必引起更加广泛而热切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转变,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笔者结合《课标》中关于课程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精  相似文献   

11.
于丽 《现代语文》2006,(8):20-21
《全同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新课程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黄洁 《考试周刊》2014,(96):56-56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我校语文教学现状看,其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要么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陛课程。”作为一门实践陛课程,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形式整合的方式,旨在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基于这样的课程基本理念,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语文课程。使学生获得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王玉霞 《考试周刊》2013,(89):27-27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资源”必须成为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对而言,城市和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存在很大差异.农村的条件比不上城市,但农村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开发和利崩。笔者从落后农村初中学校角度出发,探讨农村初中语文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基于这样的课程基本理念,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语文课程,使学生获得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杨敏 《现代语文》2005,(6):76-7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为中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曾经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客观化,追求确定性、抽象性的目标,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这种尝试不能说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