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的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的毁灭过程隐喻着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麦克白这一形象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舍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他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充满着浓重的悲剧色彩,由于他在不同的时期所具有的悲剧意识的不同,他的小说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即初创期的感叹命运、感叹人生,探索期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成熟期的批判文化、批判社会,沉寂与爆发期的反思民族、反思历史。  相似文献   

3.
在20年代的中国社会,当沈从文以童年的目光去观照外在世界时,他发现了扭曲、丑恶的人性是都市生活理所当然的通行证;而当他以都市文化人的眼光去反观湘西童年生活时,他无可避免地发现了其中的荒蛮与凄凉.沈从文的主体人格在现实中惨遭否定.面对这种困境,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营造了一座理想的“希腊小庙”,供奉起为其认可和珍惜的所有价值等级和他所有追求的精髓部分的“人性”.然而,沈从文毕竟背负着人生许许多多的悲剧体验,他无可避免地将这种悲剧体验通过他的作品传达出来.所以,完美的人性、理想的生命最终都被作家亲手葬送,作家无法挽救他的理想生命们,因为他根本无法自救.沈从文以一种朴素的语言、隽永的文风表现着自己对这个不尽完美的世界无可奈何的悲愤和绝望,表现着他所有关于人生和生命的悲剧体验.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具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5.
《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命运、社会、性格三个方面分析了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指出这种融命运、社会、性格于一体的悲剧观既是哈代对悲剧的体验与思考,又是他对悲剧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罗贯中选择三国中国力最弱、历时最短、疆域也最小的蜀汉集团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是由他生活的时代及他的经历、个性决定的,这也是《三国演义》悲剧的实质和根源。  相似文献   

7.
麦田守望者的悲剧性命运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国内也有不少关于它的评论。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小说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的产生,社会与自身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主人公霍尔顿看透了周围世界的虚假,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作者把他放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反抗,目光敏税的霍尔顿知道是无用的;妥协,爱好真实的他无法接受。他只能用消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虚假社会的愤怒,同时向往做一个麦田城的守望者挽救孩子的纯真。但现实注定了他的寻找一次一次失败,他的向往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他的这些行动一步步把自己带入孤独与绝望,最后无路可走的悲剧性境地。  相似文献   

8.
汉森是《嘉莉妹妹》中的一个小人物,是一个受环境影响,被生活打倒,性格扭曲、灵魂迷失形象。他与妻子的关系异常,与小姨子的关系以金钱为主导,与孩子的关系虽然甜蜜可人,但他的父爱却使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而无处可逃,成为一个被伤害和扭曲的可怜人。而造成汉森悲剧的根源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他自身性格的缺陷以及作者精神迷惘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肖慧 《现代语文》2007,(10):13-13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悲剧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悲剧,更是一个性格悲剧,是刘兰芝及焦仲卿的性格所导致的悲剧。尤其是焦仲卿,他以其怯懦与残忍、深情与自私的复杂矛盾的性格,逼死了兰芝,也逼死了他自己。  相似文献   

10.
曾文清是中国传统中庸礼让文化的优秀代表者,他的命运是一出彻底的悲剧,他的命运是在他善良与懦弱的性格导向下一步步完成的。成就他性格命运的是社会环境,决定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是这个社会的文化座标,它是一个与中国伦理本位的传统文化相对立的实用理性主义的文化体系,因此,《北京人》是一出以人物悲剧命运的形式来表现文化悲剧的戏剧。  相似文献   

11.
朱湘是现代名诗人,他对现代新诗的救赎精神与美学维度的营构是他人难以企及的,但他的化身份是复杂的。精美朱湘,焦虑朱湘,边缘朱湘,悲剧朱湘,这些才是真实朱湘的有机构成,也是在新的化语境中认知朱湘的人、诗、人与诗的悖逆及悲剧价值的法门。  相似文献   

12.
《天边外》和《边城》是20世纪初有影响的两部悲剧作品,虽然其文体及文化传统和悲剧处理不同,但主题,结构、悲剧走向和现代悲剧意识却惊人契合。在这两种悲剧,可以看到现代悲剧关注时代,关注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的走向,它不再简单的是善与恶的冲突结果,而是多种力量的悲剧结合,尤其是善与善力量间必然的较量和冲突,随着生命不确定感的增强,这种现代悲剧的必然性开始以更丰富的文学手段自我表现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吴组缃以其融合北平作家和左翼学艺术风格的小说创作引起了坛的关注。吴组缃早期的小说创作对妇女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厚的同情,同时他以深刻的社会剖析意识,将时代社会变迁与人的生活处境的变动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吴组缃的现实主义创作为现代学史贡献了“量”少而“质”佳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麦克白》中的人物麦克白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就在于个人力量的毁灭。那闪着金光的王冠确实让人着迷,它是个人力量的象征,麦克白就因它而酿成悲剧。他具有百倍的勇气和能力,权力的欲望使他不甘心在别人的影子下生活,但内在的欲望和外在道德的束缚让他痛苦挣扎。在他的整个抗争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他的毁灭是一个巨人的毁灭。  相似文献   

15.
巴金的主体经验与悲剧观念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对趋向灭亡的事情怀有稳定的偏爱,或反过来说,一种特殊的意识结构决定了作品事件始终难以摆脱一个悲剧的方向。导致他偏爱悲剧化的原因在于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和谐关系。这决定了他作品基本气氛中有一种发乎本性的忧郁与悲剧化趋向。创作不仅可以申诉自己的苦难与信念,而且可以扩展到为他人乃至整个轻受迫害的人类申诉,变成了他一生最好的表示抗议与反抗的形式。当然,这种通过诉苦寻求心里平静的学不可能是明朗的,而注定是忧郁、阴暗、悲剧化的,这是巴金悲剧观形成的与其现实意识、社会信念相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中国悲剧意识的象征,是中国悲剧文化的先躯,他所象征的是当时中国各种文化融合后的一种新的文化“化合物”,这种新“化合物”的特质在于不避人、不避世、不避身,是中国悲剧文化意识中的精核.  相似文献   

17.
哈代悲剧小说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以其创造性的“环境与性格小说”丰富了悲剧美学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以其震撼人心灵的悲剧显示出不同的美学品格。本文以哈代悲剧小说中不同的主人公为例 ,探讨哈代悲剧小说的美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周妮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11-114
《青衣》是毕飞宇创作的一个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完成了他艺术上的自我突破,在创作上再次出现一个新的标高。本文试图通过对《青衣》中三代青衣人各自的悲剧命运分析,对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进行阐释,以期对小说的悲剧艺术进行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昌耀得益于西部的闭塞,顺利渡过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精神危机。然而在接陲而来的90年代的更大范围、更为深广的危机中,他陷入了更为深刻的孤独,被人类生存的宿命所震撼,一种深刻的悲剧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0.
李石清是《日出》中的一个特殊人物,是一个从“不足者”用不正当手段爬上“有余者”地位而最终又成为一个“不足者”的可怜虫。为了从“不足者”的悲惨地位中爬出来,他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要挟老板,当他跃入“有余者”的地位后,又变得猾黠狠毒,卑琐凶狠,最后又被开除,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他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