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文阅读板桥自叙郑板桥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匙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相似文献   

2.
扬州“八怪”中最为人推崇的郑板桥,在谈论读书时有一句至理名言:“求精求当,当则粗皆精,不当则精皆粗。”他认为“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因此,他很注意对书的选择,一经他确定为“当”的书,就无不细读,潜心苦习,“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筋,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也”。郑板桥的“求精求当”、潜心  相似文献   

3.
板桥妙联多     
<正>郑板桥,名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清代"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其诗、书、画时称"三绝",楹联也为后人称道。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上联说读书要选择,要全神贯注。咬定,这里有抓住要旨、深入体会的意思。对于有用书中的要旨,须精思涵咏,一旦领会其义,其乐陶然,可  相似文献   

4.
《国语》是司马迁写作《史记》重点依据的一部书,《国语》的史料素材,对《史记》具有史源性价值和意义,这种记言性典籍早出,表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思想、言论的传统,《国语》具有典型的“语”体模式,人物对话有保持“语”体性质的作用,把握并反映了那个时代思想与精神的真实面貌,其所记不止于“邦国成败,嘉言善语”.  相似文献   

5.
读书感悟录     
读书兴趣之由来我进学校读书,恰在共和国诞生的那年。自此与书籍结缘,尔来半个世纪矣!“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柏舟》)。随着年岁的增大,读书的兴趣愈来愈烈。大有前人“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的旷达情怀,极易沉入“或当食忘匙箸、或对客不听其语”(郑燮:《板桥自叙》)的痴迷境界。倘若道出我读书成癖的个中堂奥来,似乎不外下述者三:一、别人的热心鼓励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由于孩提时代记忆过人的缘故,不消3天,就把它从头至尾背完了。然后读《大学》、《中庸》、…  相似文献   

6.
《春秋》记鲁国君臣事,自有其法,与记他国事有明显不同。约合观之,有称谓有内外之别;记鲁事多有讳语;君臣聘会班次与用语多有讲究;征伐自败不书,他败则书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法规是秦汉时期封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由地方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等)以语书、教、条教、记、府书、科令、条式等形式发布,内容主要包括劝课农桑,易风移俗,设立学校教化及其它一些“民间小事”。秦汉时期的地方立法一般限制在地方行政长官的权限内,除非皇帝特别授权。在有些时期,地方立法一度盛行,以致出现“擅为条数”的现象。东汉末年,地方官吏更是忘行非法。  相似文献   

8.
记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择其善而从之。”如,导入新课时巧妙的导入语,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记失败之处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评价语,处理突发事件的失误等记下来。记教学机智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记学生存在的问题记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疑惑、作业中暴露的欠缺及在考试中普遍的失分点,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记学生独到的见解把学生“智慧的火花”记下来。如独到的见解,好教后记应记什…  相似文献   

9.
记和忘是一对矛盾,是个对立的统一体。没有记就没有忘,在一定条件下,忘也能促进记。这正是辩证法精神的充分体现。怎样才能记得好?要目标明确地记;情绪愉快地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多种感官都用上记;利用最佳时间记。怎样预防忘?要提出长远的识记任务;提倡过度学习;及时复习;经常实践运用;督促检查考核。  相似文献   

10.
古今记忘论     
回望历史,环顾现实,考古今之人物,观其记,察其忘,常感其与国事相关甚切。记者当,忘者宜,名立而国昌;记者失,忘者悖,身死而国亡!春秋之齐桓,与长公子争权,管仲佐长,桓公几殁,可谓惨矣。桓公既立,召管仲,拜为相。管仲相齐,力主改革,尊王攘夷,礼法共举,奖惩并行。齐日益强盛,终为霸主。齐之强,管相功不可没。若齐桓鸡肠小肚,念念不忘于旧怨,视才而不用,用人而不信,安有管仲之用武地耶?记今之新图,忘昔之旧痛,齐桓之记忘,强国之记忘也!  相似文献   

11.
"书画同源"一语最早来自于元代画家兼书法家赵孟的诗句:"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学术界对此命题的争论从未停息过,但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艺术性格,还是从形而下的历史发生上去追溯二者间的关联,认为书出于画,或画出于书;认为欲画精诣必先工于书,或善书者必善画;甚至认为书优于画,或画优于书都是草率的。书画虽然在创作的媒介材料上趋同,在艺术精神的给养上相通,但其二者之间也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单词记不住,或 者记了还是忘。如果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 生记单词,可能学生记单词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板桥读书法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诗画家,他不仅有诗、书、画三绝,对于读书法也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一是有记有忘。意思是读书并不是要做到过目不忘,记住所有读到的东西,而是应该记住重要的、需要记住的东西。相反,不需要记住的就可以忘掉。因此,要注意分辨哪些是应该牢记的,哪些是不必花工夫去记的。二是有学有问。郑板桥认为,读书要深思多问,有学有问,才能有所成效。只读不思,只学不问,那是死读书,是书呆子的读书方法,结果只能使自己成为“书虫”,竹篮打水一场空。三是有学有抛。读书要有所继承更要有所创造,要广泛阅读更要有所选择穴世…  相似文献   

14.
英语作为二语学科,学生平时缺乏语用情境,加上初中英语知识本身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也多,所以学生的英语学习前记后忘的现象较为严重,科学引导学生高效的自主复习策略是学生取得英语成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题记留白被认为是艺术中一种"虚"的表现形式,但它往往能创造出一种"实"无法达到的效果。教育中,我们教师有的喜欢"大权在握",对学生的问题一锤定音,不容学生的辩解与反驳;有的偏爱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16.
《板桥家书》是郑板桥写给亲人、朋友的一封封书信的合集,情真意切,内容丰富,有很强的文学性。家书不仅包括板桥的治家思想、读书与教育后代的思想,而且包含着板桥的政治思想。板桥用简短的文字,在"家书"这一特定的文体中表现了自己的思想主张,意义深远。当今,通读《板桥家书》,他的爱人重农思想、治家教育思想、读书思想等,仍然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上党记》是山西最早的地方志书,古籍征引又或作《上党郡记》,此书早已亡佚,撰者已难查考,残篇散见于类书等古籍。其书或撰于曹魏。通过历代著录征引情况来考查,《上党记》或亡佚于南宋初。《上党记》留存了很多先秦至汉魏时期的晋史资料,如赤狄部落的散居遗迹、秦赵长平之战、壶关三老上书、曹操太行征高干等等,还介绍了很多山西地名的来由,这些都是对正史记载的有益补充。《上党记》文字表述也颇有文采。  相似文献   

18.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汉中记》即是其所征引的比较重要的地记文献之一。《汉中记》或创作于西晋或东晋初,其书大约在元代时就已经亡佚。本文对《汉中记》的作者情况、亡佚时代进行了考证,并讨论分析了其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记与忘之间     
有时候,记像烈火熔炉,让生铁变成精钢;有时候,忘像暴风骤雨,让繁花成为落英。重生与毁灭,往往就在记与忘之间。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大学问家顾炎武写的《复庵记》中说“作此记”,是要人们“无忘范君之志”。作者告诫人们不要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