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子拢 《学苑教育》2019,(10):30-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让乡土资源走进语文教学,有机渗透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对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热爱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色农业文化遗产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厉家寨农业文化遗产是1950—1970年代农业集体化与合作化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产物。厉家寨红色农业文化遗产首先体现为农业工程景观与相对独立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各类农田水利工程遗址遗迹、农业建设景观、农田水利系统构成了厉家寨农业文化的物质遗存,借此厉家寨人创造出一个新的改造山区农业、治理水土流失、保持农业高产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厉家寨农业文化资源禀赋中极其难得的红色精神资源。作为新中国红色农业文化遗产的典型样本,厉家寨农业文化遗产是构筑区域文化产业格局的重要资源赋存。  相似文献   

3.
目前,烟台市初中均使用鲁教版的教材,许多课文没有凸显山东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不可能照顾到烟台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基于山东半岛蓝色文化资源开发烟台市校本教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胶东半岛历史上积累了丰富的蓝色文化资源,为建设具有烟台地域特色的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提供了基础条件。烟台市初中语文课程开发应该分两步走:一是对鲁教版教材课文进行必要的替换和补充,主要用于烟台市中学的课堂教学;二是将烟台蓝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大类分在各个级部,编写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数字化的蓝色校本课程软件产品。  相似文献   

4.
汪琪 《中国德育》2008,(10):36-39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地方德育资源对其影响至关重要。我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的精华和代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挖掘德育资源,能较好地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文明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资源,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教育的路径包括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增强传承意识;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包括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推动非遗创新性发展;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的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节日活动,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是区域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历史土壤,展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内涵。面对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只有将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旅游业是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以最大化展现的一个窗口,笔者通过对吴地核心区域非遗项目的调查统计,着力分析吴地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情况,并提出形成以吴文化为内涵、江南水乡为特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吴地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成都师专学报》2009,(4):45-56
郫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县域内各类文化资源富集,分布广泛。本文从文化名人、文化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对郫县文化资源的构成和分布状况作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郫县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三个不足之处:一是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二是文化品牌特色不突出,三是文化资源开发不全面。本文建议,郫县的城市形象可定位为“古蜀王都,生态鹃城”;郫县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应立足于古蜀文化和生态文化;郫县的城市发展应着眼于建设西部健康休闲城。最后,本文还对郫县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实施措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作为大唐帝国的首都,留存有大量的唐文化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唐代诗歌、宗教寺庙和园林建筑资源.唐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唐人不朽精神的生动再现;宗教寺庙和园林建筑资源属于物质文化遗产,也充分展现出鲜明的大唐文化特质.在保护好这些唐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开发其产业价值,服务于当今社会,打造复古的、现代的新型文化都市,营建集"人文长安,绿色长安,现代长安"于一体的大唐文化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在大资源观下,红色非物质文化及其成果因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被纳入资源之列。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各类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它包括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为主题,鼓舞人民斗志、积极向上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各种体裁的艺术作品,口述红色历史,以及以牢记革命历史、弘扬革命传统、继承先烈遗志为主题内容的文化空间。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精神和教育价值,作为资源,还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从理论上探讨黔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黔中经济发展的作用.作者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入手,探讨黔中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源动力与创造力.一个方面主要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性与认同感来分析黔中经济区的构建中黔中人民协力发展的基础,一个方面主要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形成资源的特性,以旅游业为例来探讨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资源多样性,最后认为,经济的发展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为主,而属于自己的资源必须从文化中去寻找并加以创造.  相似文献   

11.
对象性是决定学科特性的主要因素,桂学以广西文化为研究主要对象,因而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就成了桂学的一个主要特色.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大的方面,可以窥见广西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的资源,将文学知识与人类优秀文化相结合或交叉运用所形成的学科运用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这不仅能理解文学的概念、行为、表现,也能了解与语文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由于各地的文学都是平等的,异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学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除与其他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外,在文化价值上也是平等的。当然外来文化给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带来正面影响和积极贡献,同时也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着冲击、淡化、边缘化,而从语文教育学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学,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族民间文学,能改变这一现状。从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角度,对语文教育中引入民族民间文学课程资源,联系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文学作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不仅是当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地方高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资源融入课堂为高校课程设计、课堂内容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校本教材开发等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打破常规,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实现高校教育教学与民族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高度融合。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彭新媛 《宁夏教育》2012,(Z1):74-75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强调"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历史文化脉络、古代民族部落发展、当代少数民族生存常态、宗教信仰文化遗存、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当一部分文化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内蒙古文化资源在核心内容上的深度开发恰可以满足这样的旅游文化动因、旅游思维模式和旅游审美态度。借助内蒙古文化旅游大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内蒙古可以实现民族区域文化的广泛认同和珍视。  相似文献   

16.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地位形成了西柏坡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包括红色文化资源、绿色文化资源、新农村建设文化资源、廉政文化资源和民俗及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对西柏坡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开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五位一体”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新提法.以此为导向标保护和开发西柏坡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促进西柏坡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生态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和谐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遗产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纵观关于红色旅游的纲领性文件、学术研究和相关报道,业界对红色旅游凭借物的提法主要有以下5种:红色旅游资源、革命历史文化资源、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文物。由于以上概念存在界定不清、彼此混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析,使之明晰化。  相似文献   

18.
河南城市民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市文化现象。其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可分为建筑、饮食、庙会、口承文艺等几大类型。这些民俗资源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在延续城市文化传统,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及推动城市文化产业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山东民间饮食文化资源包含了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山东发掘民间饮食文化资源,既是保护和传承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和研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开发原则,即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美味与营养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努力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使西藏成为重要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战略定位,同时提出"将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本文在研究西藏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契合点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基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