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黄朝强 《考试周刊》2009,(3):110-111
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正如刘国正所言:“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正如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语文必修课体现的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而选修课体现的则是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需要着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以此为依据,选修课程的教  相似文献   

3.
高一同学应该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变化,以便尽快地进入新的学习“角色”呢?主要应该从培养习惯入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双基”能力为目标,从而顺利地完成这一新“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心理色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中有和"双基"同等重要的内容.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得到一种文化的浸润.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实现智慧的生成.第三,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走出一个健康的"真我"来.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双基”的内容,从横向联系看是由各项内容组成的一个严谨的整体结构;从纵向联系看,每项都有分明的阶段性和紧密的连续性。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逐渐转化为能力,应该注意训练。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的三门基础学科中,语文所处的位置当是重中之重,正如叶圣陶所言:“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的学习表达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确实,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系统地接受语文教育,寒窗苦读自不待言,学校也为语文教学煞费苦心,展开轰轰烈烈的教育大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极力寻觅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系统工程”,单靠课堂教学来抓语文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语文教师在每个学期内都把课文教完了,学生也把教材学完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却提不高。这里有一个拓宽语文的学习和运用领域、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问题。正如《新课标》提出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最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教材,更要有开放的视野,善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教学遇“难点”、作业碰“难题”,时常会有同行亮出压箱底的宝贝:“你只需如此……这般……让学生照着做就行!”一试之下果然灵验。但这些速成式、填鸭式的“妙招”只是机械套用,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没有得到本质的提升。数学学习找妙招本无可厚非,错在急功近利。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言:“为讲方法而讲方法不是讲方法的好方法。”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探究妙招的原理方为上策。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教学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理论指导”,理论上没有突破,教学实践就很难有所进展。目前语文敖学停滞不前,这是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在这一点上,《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一文(以下简称《是》文),在理论上作了大胆探索。而且,它的基本思想发人深省,给人启发,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学生学习语文,而不应该是让学生研究语言”。正如我国教育家林砺儒先生曾经指出的那样,“他们(引者注:指大学生)着重于科学的分析,学习系统的理论,做一番探本求源的功夫,以阐明其所以然。而中小学生正在做阅读写作——运用祖国语文——的基本功夫。……若不  相似文献   

11.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状态、策略和内容。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教学流程应该成为语文学习活动充分展开的过程:基于学生原点,启动"状态";基于学生困境,运用"策略";基于学生远点,建构"内容",学生就能集中精力学习,真正的学习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国文科的学习工作,不...  相似文献   

13.
“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方式不是单指语文“教材”的学习方式,而是指学生学习任何形式语文材料的学习方式。它应该贯穿学生学习语文的全过程,甚至贯穿学生一生的学习。“自主”应该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当然在课外的自由度比课堂更宽,在课堂这个有限的时间里,也要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可以给学生随时发表意见、随时提出问题的权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课标》同时还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新《课标》指导下,应该怎样进行“双基”训练呢?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双基”,再找到切入点,运用符合《课标》精神的教法去落实对学生扎实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张华林 《现代语文》2014,(12):35-37
大学语文课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又应该怎么学?这是该课程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笔者在此不揣浅陋,就面向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语文教学问题略陈管窥愚见。 由于招生选拔制度的影响,国内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文化水平问题一直以来都在困扰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如何帮助主观上重“专业”轻“文化”的心理渊源深重、客观上文化基础与文理科大学生相比更为薄弱的大学艺术生加强文化学习,进而拓展艺术创新空间、挖掘专业发展潜力?这其中语文工具性学科的“桥梁”、“媒介”作用至关重要。而无论任何时候,语文学习的记诵基本功都是不能荒疏的。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要将“综合性学习”的模式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并且能够令更多的学 生体会到在当今的学习时代中,自己应该成为一个全方位发展和进步的个体,不能够成为一个具备学习缺陷的人。换言之, 学生应该令自我的语文学习能力保持综合化的发展和提高,而 不是只在某一个方面上取得进步。学生需要令自己的听说读 写能力都得到重大提高。教师也应该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举措落实到位,从而帮助学生进步。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七册双基提要》是在没有见到该册教学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仅仅根据教材草拟的,使用时请注意把它同教参结合起来。该册教材课文后面都附有练习思考题,由于篇幅的限制,提要没有重复这些内容。但这些练习思考题都属于双基的范围,教学时应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四年级学生“继续学习普通话”,“继续用钢笔写字”,“练习用毛笔临帖”,“能默读课文”,“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这些双基要求,提要中虽然没有列入,但在教学中却是不能忽视的。提要中关于背诵、熟读、朗读课文的要求和习  相似文献   

18.
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就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提出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部~3部)”。要落实这一要求 ,我们认为 ,这需要解决好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的问题。一、更新语文教学观念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考试内容的制约 ,语文教学总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学生学习语言 ,以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积累。正如于漪老师所言 :“语文教…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方式不是单指学习语文“教材”的学习方式,而是指学生学习任何形式语文材料的学习方式。它应该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甚至贯穿学生一生的学习。“自主”应该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  相似文献   

20.
竺传强 《教师》2008,(5):29-30
一、现状透视 1.读书浮光掠影。语文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并美其名目:为了学生的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