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校从1981年下半年开始,辅导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活动中,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学生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认为搞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高不可攀,小学生怎么搞得了?学生现在的任务是搞好学习,长大了当上科学家,才能搞发明创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进行思想发动工作。一是利用周会课、广播、黑板报、讲座等形式,讲清小发明、小创造要突出一个“小”字,不是要同学们搞大的、高精尖的发明创造,而是从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劳动中感到不方便、不顺手、不满意的事做起、改起,争取做出成绩。二是“榜样引路”,多举实例。我们把多方搜集来的,外校、外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创造教育除了通过专门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训练课和创造活动课(包括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进行外,主要应渗透于各门学科。语文学科的教育同创造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极为有利,它具有其它学科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卢晓静 《山东教育》2002,(16):60-60
活动课程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活动课教学中,应当设计好活动内容,以独特具有吸引力的多样形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一、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1.依据兴趣,设计活动课内容教师备课时必须把握住活动课特点,将教学原则“活”化为教学行为。这就要求做到活动课的设计思路要以学生现实的需要和兴趣为依据,以留给学生创造空间为目的。如《拱桥的秘密》这一课,我先做了一个实验:拿出一个盛满鸡蛋的盘子,蛋上覆盖着泡沫板,让学生踩…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生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平面几何起始课教学中,我首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引言教学,向学生介绍劳动人民是如何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他们为了解决熟食问题,发明了钻木取火。在数学上,农民的经验是:九步腰高十三担(谷堆有腰高,周长有九步,谷重约十三担);一尺圆周三寸三(一尺长的圆周,直径约三寸三)等。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把话题一转,接着介绍:平面几何学也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譬如:数学家商高发现的商高定理,即我们将要学习的勾股定理,以及祖冲之算л值的故事等等。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金仁 《陕西教育》2001,(9):22-24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一种新的解题思路、新颖独特的见解、小发现、小发明、小创造等等,都是创新活动的结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试谈本人的几点拙见。 一、直觉、发现→创新 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来自于直觉和顿悟。直觉是一种非逻辑性的思维,是人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不经过仔细推敲和逐步的分析,就能迅速再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对问题的实质进行快速判断,大胆地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只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对象只是一些蒙童,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因此,小学语教学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上。  相似文献   

8.
想象在数学的发现、发明和学习中都占有不可低估的位置,正如德*摩根所指出:"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发挥."我们在数学中所指的想象是在数学认知活动中获得和运用形象思维对原来的对象加工、创造的过程,也是沟通数学问题中的已知与未知的桥梁.通过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地进行想象、善于进行想象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好奇心和创造欲望的一种好的途径,本文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活动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什么是语文活动课?"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语文活动课就是在教师  相似文献   

10.
张刘传 《考试周刊》2014,(31):127-127
<正>我曾在电脑室听过一节政治公开课,听后,完全不知道上课老师是授新课,还是活动课,要是授新课,老师没说几句话,学生就轻车熟路,准备得非常到位;要是活动课,学生每人前面有一台电脑,"活动"起来很不方便,只是上台念念稿子而已,并且老师制作的课件与活动内容关系也不大。后来听那位老师说是活动课,因为没用多媒体上过课,所以这次想在教学上有所创新。我与他对创新教学的认识有所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造能力的跨世纪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进展,我们莱州市三元镇中心小学从备课、课堂教学及作业设置三方面探讨进行创造教育实验,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一、备课创造教育备课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创造活动课和创造发明技法课备课;一类是创造性学科教学备课。创造活动课和创造发明技法课的备课,我们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式如下:教师在进行创造活动技法课备课时,要注重学生认知策略和心理能力的发展。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教给儿童科学的认知方法和规律,发展儿童相应的心理技能。进行活动时,要以…  相似文献   

12.
在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作为立足点,通过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新大纲十分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那么语文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能力呢?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在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让学生从事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活动中下功夫,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激励学生主动开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作为立足点,通过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活动课通过一定任务和要求,在常规的教学范畴之内,以课堂为基本载体,以学生的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实现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发现、去发展、去创造。以下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历史活动课的意义分析1.从教育目标,看历史活动课的作用。首先,开展有价值的活动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应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丰富的创新内涵,我们应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本身就包含着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过程。自然课教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教他们学习发现、发明、创造。小学生不可能搞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发明、创造,我们的教学是用各种材料训练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精神和思维习惯。这种培养是结合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的,使学生通过学科学用科学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磨炼。这样,我们的创造教育才可能得到落实。 “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指一切认识自然的实践活动。我教《热传导》时,一上课就出示一只带铁柄的铁锅: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创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所传递的内容是什么呢?那就是创造和发现的总和。创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历史上,我国传统教育由于重文轻理、重术轻学,使得我们远离了以近代科学技术为特征的人类发明创造活动。●创造是需要承担风险的,在缺乏创新意识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容易把探索者的失败与道德上的堕落等量齐观,把探索视为畏途。●我们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时候,一要培养坚实的科学基础,二要培养博大的人文精神,三要培养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9.
由现代教学论看语文活动课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李田新把语文活动课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确定下来,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展语文活动课的研究和实验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喜欢语文活动课,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语文活动课之所...  相似文献   

20.
朱伯贤 《家教世界》2012,(10):54-55
TRIZ发明理论是成熟的、系统的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发明创造中的技术矛盾,实现发明创造、创新设计。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将TRIZ理论用于会计教学过程,能够较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设计,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