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蒋洁 《生物学教学》2004,29(3):35-3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后进行的。而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点更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资料分析、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确立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 1.1地位作用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细胞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7章第二节,是本套教科书的结束之作,对于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教学,可使学生对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及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可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要求学生从小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爱护人类家园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文本内容多半是微观性的。由于这些内容具有微观性和抽象性,导致学生在掌握核心概念方面出现一定的难度。而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模拟操作是突破此类教学疑难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怎样让身处真空校园的中学生去了解复杂的社会,作为教学主阵地的小课堂又该如何延伸到大社会呢?1教师要联系实际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以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为蓝图,以指定的教科书为依据,教师遵照大纲和教科书所罗列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上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所以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而我们所用的教科书中的许多内容,往往省去了发现的过程,而发现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创新思维。因此,如何从数学思维的结果出发。恰到好处的设计“再发现”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再发现”的过程需要教师以精心设计“提问”的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中,课后习题常被教师用来检查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它对学生应该学习的生物科学基础内容给出了相应的规范与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检验出学生的学习质量,生物教科书的课后习题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文依据课程标准,从题型、题量、认知层次和内容四个方面对人教版生物教科书中“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章的各节习题与章后习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生物教科书课后习题编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问题探讨"的再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中,每一节的开始都有“问题探讨”的栏目设置。这一栏目的设置形式新颖,配有图片或表格,加上讨论的问题对于统领全节内容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因此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该栏  相似文献   

9.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单元第3章第二节内容。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做了一定的处理,强调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自主学习,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去实践,去创造;通过探究活动建构“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的核心概念,为以后学习“动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胡义南 《贵州教育》2013,(12):32-33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而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某一特定的教科书。新课标也要求生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控制好课堂气氛,同时也要学会开发利用教材资源,这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现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水平”上学习。所谓“理解”,《生物课程标准》解释为“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因此,笔者以为,在教学中,若仅仅讲解“基因表达”的过程不能使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而应该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一堪称分子生物学中的精华部分。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引进科学史,让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似乎是个老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不令人满意:他们要么哕里哕唆,如同复述课文;要么以偏概全,不得要领;要么闭口不答,面露难色.万般无奈之下,教师往往亲自出马,然后让学生"鹦鹉学舌".针对这一教学难点,特级教师薛法根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执教的几个课例,去领略他非凡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读书,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读书,尤其是读教科书。因为,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是根据数学大纲编写的,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和进行课后作业的主要依据,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深钻教科书的内容,备好课,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清楚,讲透彻,同时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使他们能够很好的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除了做教科书上的习题外,学生根本不读教科书,初中学生尤其突出,实践证明,学生不读教科书,必然导致学生根基不牢,知识概念模糊,考试时分数低。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首先,阅读有助于充分发挥物理教科书的作用。物理教科书是物理教材编写组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的。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阅读教科书,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继承前人的知识,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教科书“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问题,是通过“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因素”来说明的。根据学生的日常观察和经验,对于日常物品上生长绵白色的“霉菌”比较熟悉,但要设计探究方案,探究“哪些因素影响霉菌的生活”, 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对影响霉菌生活的因素,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温度和湿度,其它因素学生并不熟悉,需要通过他们的“探究-发现”去认识。  相似文献   

16.
长文在高段语文教科书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目前,长文教学要么走马观花,要么面面俱到,陷入一种"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局面。面对长文,教师可通过多途设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深入文本;通过多维探究,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各个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段长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1 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该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整节内容除了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外,重点还在于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理解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学生通过学习,会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贡献,主要通过学科的具体化——课程教材与教学来实现。其中教科书又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教科书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最重要的举措和手段,是课程标准连接教师和教学的桥梁。没有优质教科书,不论课程标准如何充溢着核心素养,都不能保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呼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要区分学科内容与教科书内容,要精选同时具备学科价值和核心素养发展价值的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是为学习而设计的教科书,是为开放而设计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生物》“呼吸作用”一节是关于细胞代谢的重要内容.这部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由于难度较大,教师一般采用讲解的方法。但是,许多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兴趣不大。这里笔者采取了与科学史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步骤是:首先以研究呼吸作用的科学故事为“锚”.提供给学生阅读。在这个阅读材料中,根据人类对呼吸作用的认识过程,先介绍无氧呼吸的研究,后介绍有氧呼吸的研究(这种叙述与教科书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视角对化学2模块教科书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的本体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的认识功能、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及其认识功能的落实途径,以及教科书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的逻辑顺序和认识发展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评析了相关的教学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