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北京图书馆编辑、书目献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图书统编卡发行数年来,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统编卡是依据国家标准《普通图书录规则》、《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录、分类的,内容清晰、格式规范,在用统一的书目情报语言描述献特征方面提供了技术上的典范,在推进献录标准化方面取得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当然,统编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就近年来分编工作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论书名著录的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书目著录的多样性 我国书目著录五彩缤纷,但最常用的则是图书在版编目(简称CIP)、手工编目(以卡片形式为主,简称Card)和计算机编目(简称MARC)三种.经过多年努力,规范它们著录的标准化文献已经齐备:CIP的标准有《图书在版编目数据》[1]、《普通图书著录规则》[2]、《文献著录总则》[3]等;Card的标准有《普通图书著录规则》[2]、《文献著录总则》[3]及它们所对应的修订报批稿,[4,5]《中国文献编目规则》;[6]MARC的标准有《中国机读目录格式》[7]、《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8]等多种.  相似文献   

3.
中文普通图书标准著录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国家标准和修订的中文图书统编卡片为依据,说明了最新出版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普通图书著录法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关于统一中外文书目著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统一中外文书目著录的几个问题谢琴芳(北京大学)我国自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在介绍ISBD国际著录标准的同时,也开始制定适合于本国的各类文献的著录标准。例如中文图书编目采用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下称《标准》),西文图书编目采用的《西文文献著录条...  相似文献   

5.
<正> 在《关于改革“图书馆目录”课程的初步设想》(发表于《大学图书馆通讯》1988年第2期)一文中,我们以GB3792系列国家标准中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与《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为基础,对比了中、西文文献著录中的相同之处,提出了“图书馆目录”课程改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中,我们仍从GB3792系列国家标准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出发,分析中、西文著录中的某些不一致现象,再次讨论“图书馆目录”课程改革的可能性,并就文献著录标准化的一些基本原则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在版编目是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图书编目方式。它是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由集中编目机构依据一定的标准编制出书目数据,印制在图书主书名页背面,使得图书本身和它的书目资料能同时为发行单位、图书馆和读者所利用。在我国实施图书在版编目,是促使我国各类图书目录的编制工作实现标准化、自动化和社会化的重要条件,是文献目录工作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1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基本款目我国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基本款目,是按《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著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相似文献   

7.
图书著录规则的统一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在版编目的推广,《中国图书在版编目快报》(周刊)和《CIP数据机读目录》(软盘版)的发行,图书著录由于采用的著录规则不同,书目数据的不规范、不统一的矛盾更加突出,使书目数据的共享难以实现。所以,确立统一的著录规则已经刻不容缓了。  相似文献   

8.
再谈引进版权的外文原版书的著录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图书馆杂志》2001年第3期上《也谈引进版权的外文原版书的著录问题》一文认为:引进版权的外文原版书是一种外文图书,可以依据外文著录规则进行著录,著录语处应以外义为主。这个观点笔者表示认同。但该文作者又认为按照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即ISBD)总则和专则,以及西文编目条例,运用CNMARC格式进行著录。对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首先,既然界定其为外文书,就不宜用CNMARC进行著录,应采用相应语种的外文MARC进行著录。而且,我认为该文界定的引进版权的外文书的文献类型仅  相似文献   

9.
作者列表分析了我国目前编目界依据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在项目设置、标识符号、著录格式的相同点,分析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和《英—美编目条例》的关系,证明了目前在编目课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内容重复现象。大胆提出对传统的中、西文献的编目课进行改革,即合并为一门包括中、西文文献著录内容在内的新的“图书馆目录”课,并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也谈引进版权的外文原版书的著录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图书馆杂志》2000年第10期上的《对引进版权的外文原版书著录问题的探讨》一文认为:引进版权的外文原版书既不是纯粹的原版书,又不是经过二次加工的中译本图书,不能把它们简单地按原版书或中文图书处理,为该种图书的著录无法可依,因而使编目工作陷于两难的境地,鉴此,本文就引进版权的外文原版书的著录问题提出一点看法,和潘小任等同志商榷,以使此类文献的著录向更科学化,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CNMARC中责任者的著录探讨--与邓福泉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锐 《图书馆论坛》2005,25(4):146-147
依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就CNMARC中责任者的准确著录问题,通过实例提出了与邓福泉同志的不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晓波 《图书馆杂志》2001,20(10):20-22
本文从网络资源共建共享中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入手,来看授权影印版书的统一著录问题,进而提出西文文献是否应该采用CNMARC格式,以及图书馆、出版社、图书发行部门间的书目数据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分编赠送的繁体字版图书中会发现这类文献的书目记录不规范、著录用字不一致,繁体字的辨识错误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给检索和书目查询造成了极大不便.在此,笔者结合海南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工作和经验,从繁体字的辨识、题名和责任者的著录等方面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谈谈国内西文版图书的著录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使我国出版的西文图书日益增多.此类图书的书目信息源常常中西文相杂,具有较浓厚的中国特色,给著录带来一定困难.在下文中,笔者针对国内西文版图书的特点、著录原则和著录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并列书名的著录与标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以及出版者对图书的商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印有并列书名的图书日见增多。但是对照中外编目规则或条例,笔者发现,我国现时对图书并列书名的著录和标目处理上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1关于并列书名的著录并列书名的定义.我国《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以下简称《规则》)规定得十分简单,即:在书名页上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互相对照时,其中第二个及其以后的书名为并列书名.例书名页1:根据《规则》定义,前者(即《汉英词典》)为该书的正书名,后者(即《八ClllN…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海峡两岸具代表性的图书编目规则——《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及《中国编目规则》,从制定依据和原则、编排体例、适用范围、著录信息源、著录用文字、著录详简级次及具体著录细节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以期达到促进交流、促进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于中  刘娥 《图书馆学刊》1991,13(1):29-30
全国图书馆界正在普及、推广《文献录总则》和《普通图书著录规则》等国家标准,为我国文献编目工作标准化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图书馆的著录工作标准化受到了很大影响。一些问题无章可依,也给从事编目工作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带来了麻烦和困难。下面就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18.
文榕生 《图书馆》1992,(6):44-49
作为文献标准化专家的黄俊贵先生近年起草了多个文献著录总规、规则,黄先生的新作《著录用符号原理与运用》(见《图书情报知识》1991年l期,以下简称“黄文”)则更详尽阐述了有关题名著录,ISBD最新版本对著录题名的改进等问题,这些对编目员更好地领会监做好这一工作大有帮助。然而,以笔者多年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文献著录必须以国家标准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系列的国家文献著录标准发布实施以来 ,全国图书馆的文献编目工作全面的实现了标准化 ,促进了全国图书馆工作的发展。近来阅读了由黄俊贵主编的图书馆岗位培训教材——《文献编目工作》,觉得它与以往的图书馆编目教材不同。以往的编目教材 ,在文献著录法的内容上 ,都是介绍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在图书著录上都是介绍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而《文献编目工作》则没有介绍国家标准 ,却以专门的一节介绍了由中国文献编目规划编撰小组编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对此笔者很不理解。《文献编目工…  相似文献   

20.
依据《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结合作者近15年的中西文图书分编工作经验,对普通图书CNMARC中责任者著录不统一及容易出错的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著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