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技能受各种因素影响。就外因而言,必须要有激发学生创新的机制;就内因而言,学生要经过心理的“烘热朝”和“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内外因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周小龙 《科学中国人》2014,(4S):111-111
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观念创新,营造数学学习创新教育的氛围。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重视兴趣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将课堂教学方式由陈旧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相似文献   

4.
基于创业学课程实施动态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与创业的社会高潮使得创业教育日趋升温。传授创业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并发展创新一套适合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充满自信、自强和勤奋好学的“毅力”;诱发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力”;造就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培育学生团结、友爱、协作的“团队精神”;开启学生洞察创新与创业的意识。为此本文针对如何在创业学课程中实施动态教学模式进行了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5.
覃敏寒 《科教文汇》2009,(19):123-123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高中数学新课标之一。本文从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勇气;引导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三方面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王蔚 《科教文汇》2020,(9):148-149
化学新手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其智慧教学的探寻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多向”反思,奠智慧教学之基石,即做到反思形式的多向性,反思内容的多向性;“多维”研究,拓智慧教学之路径,即研究自我发展水平、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智慧教学实践方式;“多变”创新,活智慧教学之源泉,即做到秉持“求变”的创新意识,选择“多变”的创新方法,创生“慧变”的创新课堂。  相似文献   

7.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课赛创”融合的实践教育链发展路径,将“两教融合”模式创新嵌入学生成长成才过程。  相似文献   

8.
殷春英 《今日科苑》2009,(20):237-237
“信息化自主学习”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在“建构主义”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作者在多年的大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证明:强调信息化自主学习,对于扩展学生知识的广度、挖掘知识的深度、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创新三师一建品牌建设打造四优生态教育”的思想引领下,紧跟城关教育创办西北一流教育的步伐,结合学校地域特点与学生特点,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健康快乐智慧成长”为办学理念,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向“科技特色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精品学校迈进。  相似文献   

10.
自主探究,即阅读中学生通过主动探究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从语言的自主探究入手,渗透自主探究理念,培养自由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其次,点击内容,由局部到整体,由“扶”到“放”,逐步实现自主探究阅读,鼓励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还原思维原点感悟数学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芳 《科教文汇》2014,(11):176-176,184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一节好的数学课除了知识传授之外,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低段,在课堂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原思维原点,感悟数学本质。本文从激发兴趣,播下思维的“种子”;把握时机,建构思维的“阵地”;探究活动,收获数学思维的“果实”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意在数学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品质的形成,让学生的思维势必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12.
陈薇薇  谢忠祥 《科教文汇》2011,(22):29-29,206
至今年年底,"90后"的大学生将成为各大高校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行为特征与思维方式也给高校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及成因,并提出了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瑾  顾军 《科教文汇》2014,(33):78-79
形象化教学强调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述抽象深奥的知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效率。针对“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从数据讲解具体化、算法演示直观化和代码书写模块化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开展形象化教学。教学实践表明,VB程序设计的形象化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但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为教师教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朱莉 《科教文汇》2011,(34):73-74
通过"服装空间造型Ⅱ"的课程,在有立体裁剪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服装各局部效果的体现,结合自身设计想法,完成有创意的成衣效果。这是一门艺术专业的实训课程,开拓学生设计思维、加强其实现设计想法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脑去理解原理、总结方法,实现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刘佳 《科教文汇》2014,(11):71-71,90
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是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歧,增进沟通的有效途径,能够构建真诚对话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提升其听说技能。本文对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的基础理论、特征、实施条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重点研究了英语“对话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彩丽 《科教文汇》2014,(35):110-111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句法错误主要是由于英汉思维差异导致的。语言相对论,又称"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探究语言和思维、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本文从"语言相对论"角度,分析了中西思维方式及其差异导致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句法错误,并从文化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孟翔 《科教文汇》2011,(33):87-87,112
信息技术课程的产生源于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非常强的课程。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践和应用,信息素养的集中体现就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采用"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获得感悟与体验。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促使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8.
贾景艳 《科教文汇》2011,(11):116-116,150
提问是一项历史非常悠久的教学技能,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孔子和苏格拉底堪称提问的鼻祖,他们的"启发式教学"和"精神助产术"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效的课堂提问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区分有效与无效的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字。  相似文献   

19.
李云华 《科教文汇》2011,(36):48-49
有考试,就会有"考点","考点"是"知识点",不能否认它的积极作用,但是也不能轻视它的副作用,老师强调"考点",学生重视"考点",长此以往,老师有可能用"考点"砍伐学生"奇怪"的思维,使其统一,学生可能习惯于"考点"而墨守成规,这样许多科学探索精神及创造的思想火花必将被掩埋,所以,不要再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考点"里了。  相似文献   

20.
张之启 《科教文汇》2014,(13):14-14
培养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概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从辩证思维品质、联想思维品质、对比思维品质、逆向思维品质、发散思维品质、综合思维品质等方面阐述了高职“概论”课程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