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零)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它与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率存在)、斜截式(斜率、截距存在)、两点式(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截距式(横纵截距存在且不为零)的区别是没有限制条件.因此,用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解题可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导致失误.本文例举它在解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直线方程有五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截距式、两点式、一般式.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特点选择相应的形式求解.但有些问题利用直线方程的定义来解更显简单.请看以下三例.  相似文献   

3.
椭圆、双曲线方程的三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直线方程除了一般式、截距式外还有以下三种形式:(1)点斜式y-y0 k(x~x0);(2)斜截式 y=kx b;(3)两点式y-y1/y2-y1=x-x1/x2-x1.  相似文献   

4.
【知识要点】“直线”一章包括11个知识点:有向直线,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定比分点,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方程,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的交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过点M(2,1)的直线l分别与x,y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当△AOB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y x B O A M(2,1)探究一:解法探究分析一:由于题中的直线l斜率存在且过定点M(2,1),所以在设直线l的方程上可优先选用点斜式。利用直线l方程可求出直线l在x,y上的截距,然后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教材中给出的直线方程有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但这四种形式都不能表示所有位置的直线。点斜式、斜截式依赖斜率,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两点式和截距式甚至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在解决两直线的相交、平行、垂直、重合、夹角等问题的运用中显得很不方便,特别是根据两直线的平行或重合求直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这类问题,就需要对斜率是否存在进行讨论。直线方程的一般式能够表示任何位置的直线,如果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知道,直线方程有五种方程形式(点斜式、两点式、斜截式、截距式、一般式),这五种方程形式分别具有各自适用的范围.本文主要与同学们来谈谈直线点斜式方程在破解两类易错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直线与方程"是高中解析几何知识的基础章节,求解直线的方程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在求解过程中常遇到两解问题,学生会出现错解、漏解等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四种常见直线方程的类型,探究直线方程中的两解问题,避免出现漏解、错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通讯》2015,(2):46-47,59,60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第21题,如下:如图,设椭圆C:x2/a2+y2/b2=1(其中a>b>0),动直线l与椭圆C只有一个公共点P,且点P在第一象限.(1)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k,用a、b、k表示点P的坐标;(2)若过原点O的直线l1与l垂直,证明:点P到直线l1的距离最大值为a-b.  相似文献   

11.
彭翕成 《数学教学》2014,(11):32-35
向量形式的定比分点公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如图1,已知→AP=λ→PB,则→OP=(→OA+λ→OB)/(1+λ).使用时要注意公式的特点:P、A、B三点共线,→OP、→OA、→OB三向量共起点,且→前的系数等于→OA、→OB前系数之和,所以更多时候是使用(1+λ)→OP=→OA+λ→OB这个式子,省去分式之繁.  相似文献   

12.
<正>极值最值问题是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本文以一道最值问题为例,介绍如何通过对问题条件、结论的分析,形成不同的表象,产生数学联想,获得解题思路.希望能为学生多视角寻找解题途径,拓宽解题思路提供借鉴.问题设a,b∈R,a2+2b2=6,则a+b的最值是多少?视角1判别式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正>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中心工作,只有学生的解题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拓展学生的思维1.求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1)归纳梳理1求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方程时,一般是先通过解方程组,得到交点坐标,再结合其他条件,求出直线方程.2求过两条直线的交点且与某直线平行或垂直的  相似文献   

17.
题(2014山东理21)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A为C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过点A的直线l交C于另一点B,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D,且有|FA|=|FD|.当点A的横坐标为3时,△ADF为正三角形.(Ⅰ)求C的方程;(Ⅱ)若直线l1∥l,且l1和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E.(i)证明  相似文献   

18.
19.
<正>在涉及直线的问题中,经常需要设出直线方程再结合条件进行求解或证明.学生常常不假思索地设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或斜截式方程,而在求出的答案中往往会遗漏一条直线,究其原因,遗漏的这条直线恰恰是斜率不存在的那一条.再者就是应用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时候,若用斜率关系式往往也会造成解答的不完备甚至是漏解.这时就必须讨论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存在性.对于其中的某些问题,如何既避免了遗漏直线,也避免了对斜率的讨论,笔者做了以下几个策略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通讯》2014年第5、6期(上半月)文[1]由2014年《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最后冲刺模拟卷》中的一道压轴题给出了抛物线焦点与准线的关联性质及推广,即结论1、2、3、4,并发现了抛物线另一优美性质,即结论5、6.读后颇受启发,但觉意犹未尽.本文拟对这些结论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探究抛物线在这一相同条件下的另一些优美性质.先把结论1~6抄录如下:已知点A、B为抛物线C:y~2=2px(p>0)上的两个动点,点A在第一象限,点B在第四象限,直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