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南日报》创刊于1949年,1984年10月复刊,期间三停三办。复刊以来,报社长期发展缓慢,尤其是1998年财政"断奶"后,报社一度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潮州日报》于2002年12月24日改版。经近一年多来的实践和完善,改版效果比较理想。本次改版,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遵循新闻规律,在电脑软件升级到飞腾4.0的前提下,追求版面形式和新闻内容的统一,对版面形式、栏目设置、报道内容全面创新。既体现浓郁的现代气息和高品位,又展示了地方特色和自身的风格,提高了地市报的质量和档次。出现了领导、读者两头满意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1月11日,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北京闭幕,嘉兴日报因视觉创新、评论创新和人才创新,荣膺2007年度"中国创新地市报二十强",并名列第二。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是由中同报业网发起,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务院新闻办《网络传播》杂志联合主办。年会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公平、公开、公正地评出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传媒集团"、"中国  相似文献   

4.
陈栋 《今传媒》2013,(1):141-143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下行,严峻的经济形势带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引发了传媒业的变革。传媒格局不断变化,媒介融合不断加快,媒体力量不断彰显。本文在梳理2012年中国传媒业发展、变化、创新的亮点与足迹的前提下,总结提炼出本年度中国传媒的十大创新探索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地市报人》2008,(3):F0003-F0003
1月11日,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北京闭幕,嘉兴日报因视觉创新、评论创新和人才创新,荣膺2007年度“中国创新地市报二十强”,并名列第二。  相似文献   

7.
一份报纸,一个版面,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版,如果没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在传媒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将很难获得受众认可和关注。那么,在新的环境下,作为地市报的艺术版将如何应对呢?除了沿用传统书画艺术展示的编辑手法,是不是可以挖掘本土艺术文化,从而形成艺术版的鲜明特色呢?本文以《揭阳日报》为例,探讨地市报艺术版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中国地市报人》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广东《惠州日报》的一名时政记者,同时,我还是《中国地市报人》的一名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9.
党锐 《传媒》2019,(10):40-42
佛山日报社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是一家兼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下,佛山日报社秉承“新传播、新价值、新生活”理念,不断探索内容传播与媒体融合发展规律,加强传统纸媒和网络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报社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将旗下的《佛山日报》与“佛山在线”网站等30余个发布渠道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上百万的客户群覆盖,稳步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式的现代新型传播体系。目前,报社年收入超亿元,曾荣膺“中国地市报经营前十强”“中国地市报新闻创新前十强”等称号,使佛山传媒集团稳居城市主流媒体第一梯队。  相似文献   

10.
2009年3月30日,占地60亩的怀化报业中心奠基开工,拉开了怀化日报社第三次创业的序幕。看着忙碌的工地,回想起1999年杨宏森接任社长、总编辑重任后,带领全社干部职工喊出“二次创业”口号时的情形,大家怎能不心潮澎湃?转眼9年多时间过去了,如今的怀化日报社拥有了《怀化日报》、《边城晚报》和怀化新闻网三大媒体,建立了《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分印点,广告营销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11.
刁江岭 《新闻知识》2007,(12):94-95
时事新闻是读者普遍关注并喜爱阅读的新闻。地市党报在时效性、信息量不敌电视、网络、都市厚报的劣势下,如何高效地利用新华社稿件,珍惜有限的版面,精心编辑,在新闻的深度、广度、角度上下力气,把时事新闻做得更精彩,宝鸡日报近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6月29日夜至7月14日,4次强降雨袭击湖北随州,引发严重洪涝灾害。10多个乡镇严重受灾,4个乡镇镇区成了水乡泽国。  相似文献   

13.
14.
《评价与管理》2010,8(2):71-74
改变未来十大创新之一:“云计算” 英国《金融时报》驻旧金山首席记者理查德·沃特斯2010-03—03 (编者按:本文为英国《金融时报》“改变未来的十大创新”系列的首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12,(2):47-47
本刊讯 1月11-15日,“中国传媒大会·2011年会”及“金长城传媒奖颁奖盛典”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中国广播》杂志获“金长城传媒奖·2011中国十大行业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1月30日,我冒着刺骨的寒风深入到白城万宝镇的一所村级小学采访一位凭借自己的智慧获得20万元奖金,并把钱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的女教师。回来后,我饱含深情地连夜赶写了一篇题为《获奖20万元的乡村女教师于晓波的故事》的通讯(原载《白城日报》2001年12月8日第一版),文章发表后,好评如潮。后来,这篇作品先后获得第11届吉林省好新闻一等奖、第16届中国地市报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第3届中国地市报女记者好新闻一等奖、第5届白城新闻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