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学生当朋友”,这种教育观念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选择,让教师的教育措施变成学生的心理渴求,在相互沟通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我在平时工作中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看到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通常会把学生找过来就他们的错误狠狠地批评和教育一番,然后学生一言不发、低头认错,表示要改正错误,一次所谓的教育就算结束了,而时隔不久这名学生可能又会犯上同样的错误。很明显这样的教育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理,更没有挖掘到他们犯错的思想根源,这样的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效果甚微。其实发现问题与解决方法之间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的心理分析。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表现?而不是那样的表现?心理分析是什么?就是用我们的眼睛和我们的内心去洞察学生的心理。可见教育转变不只是转变学生的行为举止,更重要的是转变他们行为举止背后的心理依据。以下是我教育过程中经历的一个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范本管理与内生力 现行的教育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道理教育,一是范本教育。道理教育在于通过逻辑思辨和道理上的条分缕析,使学生由此及彼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接受知识。范本教育则不同,它是通过对示范或楷模的直观、模仿、默认、领会而达到心智的觉悟。可以这样说,这是一种触及心灵深处的教育,是"唤醒、唤起"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何谓体验式德育?目前教育界尚没有明确的定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所谓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体验式德育就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它强调学生要回归生活,亲自参与,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提高思想认识,促进道德行为的成长。"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来代替。"惩罚也是如此,只有把惩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才是有效的教育。下面笔者就几种教育中常见的问题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能否科学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指出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困惑的疏导者、心理危机的干预者,提出辅导员可通过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深入学生当中、建立心理档案、加强挫折教育、抓好学生骨干、提升自身素质等方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胡红芬 《辅导员》2010,(24):44-4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很古老的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育的过程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是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发展,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培养内在修养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让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生的思想上引起震撼,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种教育是教者最欣悦的。  相似文献   

9.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03,(11):27-28
最近我刚好写了一篇题为《教育,可以这样表达》的文章,抨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种不良文风———有些“专家”“学者”总是认为,所谓“学术性”就是罗列学术术语构建理论框架,别人越看不懂就越深奥,“学术性”就越强。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少这样的教育文章或著作:没有新观点却有新术语,没有新见解却有新概念,晦涩难懂,故弄玄虚。这是学术的堕落,是教育的悲哀!在我看来,越是学问精深者,表述其学问的语言越平实。因为学问大家已将知识融汇贯通且思维清晰,所以善于把高深的道理转化成大众化的语言。恰恰是那些才学疏浅者,其语言才令人莫名其妙。因…  相似文献   

10.
朱华平 《学子》2014,(9):18-19
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当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和道理,也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这是培养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地理课堂上渗透心理教育的方式,以更加人文关怀的方式授课,不论是从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还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教育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运用在教学当中,并且取得成效,这不仅是理性思考的行为,更是感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生本教育的理念恰恰能够符合这样的儿童认知意识。"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它的价值观要求要"一切为了学生",实施上要"全面依靠学生",思想上要"完全相信学生",道德上要"完全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书义 《贵州教育》2012,(20):18-18
思想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选择科学的方法对其教育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一贯批评训斥是不可取的,这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和反抗心理,如此下去,就很难让学生改变过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切不可急躁,把学生逼到"悬崖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和喘息的机会。作为教育者,应该学会冷处理,故意回避,让学生有自我反思、内省的空间。这里的"空间"就是"空白",这样的艺术,就是空白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4.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班主任,心理保健也许不是其主要任务,然而,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多年的教育教学,我渐渐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同样也会走近你,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翟勇 《时代教育》2010,(9):189-189
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又可分解为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五种成分。从心理学立场看,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个体的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对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教育的基本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更为关注。高等学校教育的作用在我们这样信息丰富的社会里是要改变的。未来的高等学校教育将给学生提供大部分的直接经验和小部分的替代性经验。高等学校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公民接受教育的社会中心。现代技术将更多地用于教育过程之中。教育将持续在人的一生之中。人们在不断的竞争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而接受高等教育又是人们发展自我个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历程。综观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看到这样一种情况,高…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已纳入体育课程目标范畴,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成为一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是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明确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意识是首要前提,掌握心理教育知识和具备心理教育能力是基本保障,发挥体育课程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寓言是用生动有趣的比喻性的小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就是它的寓意。寓言故事的情节虽然很简单,但它说明的道理却往往比较深刻。初中语文第二册的《伊索寓言二则》就是这样。在寓言教学中,怎样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让学生理解寓意,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呢?《赫耳墨斯的雕像》通过赫耳墨斯在雕画家的工场里受到奚落,讽刺了他的妄自尊大。当赫耳墨斯听到雕刻家说宙斯的像值一个德拉克墨时,“他笑了。”这一“笑”,是很传神的,很能表现赫耳墨斯那种狂妄自大的心理。但是学生读到这里,往往一掠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