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庆荣 《钓鱼》2007,(10S):48-51
钓谚云:三分钓技,七分钓位。每到一处垂钓,选择钓位很重要,钓位选的好,则事半功倍,鱼获满护。钓位选不好,则事倍功半,难享鱼趣。最近我两次在自然水域垂钓中,选择“一尖两腰”做钓位,皆大获丰收,钓获量远远超过其它钓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邹思全 《钓鱼》2011,(18):40-41
在多年的钓鱼中,笔者发现有很多钓友,都是在喂好窝子后,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是一副钓组钓到底,而不知道去改变钓法和钓层,一旦无鱼咬钩,也只是一味等下去,最多也只是换个钓位。这些钓鱼人一般靠的是运气,其钓获量就可想而知了。但有很多时候是不需要换钓位的,只需作相应的调整就会重新有鱼咬钩。因为鱼情是在不断变化的,随天气、  相似文献   

3.
张忠江 《钓鱼》2007,(7S):21-22
用手竿在水库悬坠钓鲤鱼,在东北,尤其是我省已相当普遍,而且深受钓友们的喜爱。分析原因主要是悬坠法钓鲤同传统底坠法钓鲤相比有很多优势:一是钓组组合科学合理,灵敏度高,而且轻便。二是悬坠钓法浮漂调钓空间大,可以适应各种鱼情。三是钓获量明显增多。笔者和钓友每年都到水库垂钓,钓获量都在15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4.
胡洋 《钓鱼》2008,(17):58-58
在夜晚垂钓有着另外一种味道。只有当钓获暴露在灯火之下狂乱地跳跃时,钓手才能够知道自己有了怎样的收获。大多数的岸钓者都是在白天垂钓,而最痴迷的钓手则会经常在夜晚来临之后开始垂钓。  相似文献   

5.
巧用竿架     
李世兴 《钓鱼》2004,(10):21-21
我经常用传统钓法到湖泊水库钓鱼.为了多钓获,我总是用一长一短两支竿同时垂钓,长竿钓远、短竿钓近。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们烟台、威海地区广大钓鱼爱好者垂钓海鲋(学名黑鲷),一般都使用海竿远投、底钓组合形式。现在发展到在礁石上采取矶钓方法,钓法先进,能钓获较大的黑鲷。但矶钓钓获量往往不大,钓具组合较复杂,钓点选择性强,个人投资较大,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元,对于广大工薪层来说高了些。去秋以来,我同钓友曹义培、刘新鲁一起,结合多年垂钓经验,研究摸索出一种简便易学、投资少的钓获海鲋的方法,现介绍给广大海钓爱好者。具体方法如下:一、钓具组合。一般选用5.4  相似文献   

7.
张铨 《钓鱼》2004,(15):12-13
对于钓组的灵敏性,大家都十分重视。讨论也颇多。说起增加垂钓效果,都会认为钓组灵敏性特别重要。还有没有比钓组灵敏性更重要的因素?我认为,降低鱼的吞饵障碍是垂钓技术中最重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增加钓获的第一要素,值得大家加倍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有20多年钓龄的钓鱼迷,一有空儿就去水库、河边垂钓。去年12月10日,星期六,我们永顺县钓友和古丈县钓友进行了一场钓鲫鱼比赛,地点在古丈县双二钓鱼池。鱼池建造才两年,放有鲤鱼、鲫鱼、鳙鱼、青鱼,为了这次比赛塘主又放大板鲫一千多斤。比赛当天钓获量很少,原因可能是刚放的鱼不适应鱼池的  相似文献   

9.
底钓调标     
王怀斌 《垂钓》2006,6(11):17-19
现在讨论浮标的文章很多,特别是关于浮标的调钓。本人虽也谈过浮标,但从未谈过浮标的调钓。今天也来凑个热闹。这里我只说说钓底时浮标的调钓。 浮标调钓,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调钓浮标目的是什么,调的是什么,钓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说调钓浮标的本质是什么?调钓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垂钓前调目的设定,二是调标后钓目的设定。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不甘寂寞的冬钓人之一。这些年,冬季我们也没有歇竿,仍坚持到一些湖库施钓。例如2013年12月2—4日,我们在龙桥水库垂钓3天,我不仅钓获50多条鲫鱼、几条鲤鱼和草鱼,还钓获5条2~5斤的黑鱼,4条3~6斤的鲇鱼。几年下来,我也对南方湖库冬钓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在此记述一些冬钓湖库的种种选择,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份的一天,我与二哥相约到刘家兰水库垂钓。9时半我们来到水库,那时已有很多钓友挥竿开钓了。二哥经常来此水库垂钓,对此库的鱼情、钓位都了如指掌。他指着位于水库中心的一个小岛说:"我们今天就在那里下竿了,那里  相似文献   

12.
金丽新 《垂钓》2005,5(6):8-8
谈到钓鱼,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有竿、钩、线就可以了,只要往水边一站,谁都能钓上鱼来——低手和高手的差别只是钓多钓少罢了。话是没错,可大家要知道,这个“钓多钓少”里面可是有许多说法的。尤其在竞技垂钓活动中,选手们比的是综合实力的发挥以及或多或少的运气。  相似文献   

13.
李克军 《中国钓鱼》2007,(12):59-60
如今,无论在网上,还是在钓鱼刊物上,经常可见钓灵与钓钝之间的争论。这个说:"钓灵是钓鱼的利器。"那个讲:"钓钝才是获鱼的法宝。"其实依我看来,钓灵与钓钝,只不过是钓鱼的两种形式而已,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也各有各的局限性。在我们实际垂钓的过程中,鱼情和水情总是千变万化的,只片面的强调钓灵或是钓钝,都不能完全适应复杂多变的鱼情。我认为是选择钓灵还是钓钝,应当根据当时的鱼情和水情去决定。只要你能钓到鱼,钓好鱼就  相似文献   

14.
苏宁译 《钓鱼》2007,(7X):52-53
鱚鱼的出现,往往宣告夏季的开始。现在鱚鱼钓季即将拉开帷幕。鱚鱼比较容易上钩,且垂钓过程充满钓趣,获得了众多钓手的喜爱。不过,要想超越一般钓手的水准,使钓获数量再上一个台阶,则需要下一番工夫。让我们看一看那些在投钓鱚鱼方面颇有心得的钓手们能够告诉我们哪些窍门吧!  相似文献   

15.
许多钓迷都是因初次垂钓便获丰收,因而迷上垂钓的。而仲春,正是学习垂钓,进而扩大垂钓者队伍的好时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严敏 《钓鱼》2007,(1X):58-59
大多数垂钓照片的主题都是一个钓手捧着一条钓获的大鱼。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是戳茬钓鲫的好时机。但在芦苇茬中垂钓跟其他钓法有很大不同,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有较好的钓获。总的说来我认为此时钓鲫要在一个“浮”字上做文章。芦茬的水底实在是太不容易下钩了,有横七竖八倒伏的陈年芦苇不说,单是那厚实的苇叶便会让鲫鱼难以发现鱼饵。另外春季大部分时间上层水温高于下层,鲫鱼多半会追温上浮,吃长在芦茬上的水藻或芦苇刚生出的嫩芽尖。若此时垂钓钩饵落底,定然所获不如钓浮。这里我就把自己总结的一些小经验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8.
肖红卫 《垂钓》2006,6(6):30-31
过去人们垂钓多用长竿、短线、七星标的传统钓法,自从悬坠钓术传入大陆后,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喜爱上这种先进的垂钓方法。不论在养殖鱼塘或是野外湖泊,悬坠钓法都被钓鱼人所广泛使用。如今,悬坠钓法已被国内广大钓鱼人发扬光大。主要体现在一些技术的革新:钓浮、钓翻身、钓跑铅、逗钓、拖钓等,这些新技法已和最开始的悬坠钓法大不一样。而我们垂钓时遇到鱼情发生变化,就会有更多的办法来调整和应对。  相似文献   

19.
张忠江 《钓鱼》2010,(4):22-23
所谓钓获量,就是钓鱼人每次垂钓时钓取的鱼的数量(包括重量和尾数),又称获鱼量。  相似文献   

20.
于银富  王焕顺 《垂钓》2001,(1):47-47
在传统钓法中,钓者往往都是先打窝再垂钓,有的钓者还使用粘蘸饵,形成了立体鱼窝。鱼情好的话,整个鱼窝的中下层水域都有鱼在游动索饵。如果我们仍按“沉丝待鱼”的千年陈规老技,钓获量定然不丰。轻提、巧拖则是“主动出击”、“送货上门”、“服务到位”的钓鱼法,这种钓法使钓饵在提拖的过程中,死饵变“活饵”,活饵更活。即利用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