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文娟 《学语文》2013,(1):66-67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语文》(必修)第五册选有《滕王阁序》一文,文中个别字词的注释似欠妥当,故笔者不揣鄙陋,就此提出商榷,仅供教材修订时参考。 一、墟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墟",教材解释为"域,所在之地"。粗看似乎不差,细究似有不妥。 "墟"原为"大土丘"义,本作"虚"。如《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升彼虚也,以望楚矣。"  相似文献   

2.
先秦诸子散文《逍遥游》作为庄子的代表作,历来受到重视,是高中语文教材必选篇目。但是各种版本的教材所作的注释及翻译多处引起争议。苏教版有一处注释,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却不见有人解答,兹不揣浅陋,提出商榷意见,供各位同仁参考,亦望方家不吝指教。苏教版第五册第95页有"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一句。注释对"犹然"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3.
章年卿 《现代语文》2006,(12):16-1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都选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干”中的“清酒”,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注释为:“(斗十千),一斗值十干钱(万钱),形容酒美价贵”。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教材上的注释是:“(金樽清酒斗十千)这是夸说宴会上有极名贵的酒。详见《将进酒》注”,在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将进酒》中的注释是:“(斗酒十干恣(zi)欢谑(xue))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斗酒十干,一斗酒价值十干钱,意即名贵。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两书的解释如出一辙,重点放在“斗十千”,认为是形容酒之名贵。这种解释还是说的通的,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印证:一是从本句结构及与下旬“玉盘珍馐值万钱”对应关系;二是本句的化用渊源:先有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次有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之辞。但这种解释忽略了一个关键字——“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第八版)中《报任安书(节选)》一文的仔细研读,发现其中有些注释值得商榷。本文将取教材中四处较明显的注释不当的字例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5.
笔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语教材(2003年6月第1版)《触龙说赵太后》一的注释翻译上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其中的疑难语词剖析如下,以就教于方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同样是高中语文课本,又是同一篇《拿来主义》,人教社(新、旧版)教材与苏版教材对其中的五处注释的处理,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正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们的思想意识在不断进步和提高。现分别对此作些分析对比(下文中,人教社旧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简称“旧注”,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简称“新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教材注释简称“苏注”)。  相似文献   

7.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日撷英"第三课选取了杜牧的名篇《山行》。课文对"斜"字是这样注释的"这里可以读为xiá"?颖嗾呃唇?考虑是非常周全的。因为从诗歌押韵的角度来讲,应该读"xiá",而从语言的发展变化来说,现在在普通话中统一读"xié"敲?这种注释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五册《愚公移山》一课,教材在对“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一句中“河阳”一词的注释时说:“河阳,黄河北岸。”并进一步解释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对于这个注释,虽已经有人指出其错误,但,一是未能对原文及教材的注释作出具体分析;二是理由单薄,论证不力。为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9.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教版高中《语》教材(以下谈及均为该版教材,简称教材,),用术语“通”“同”注释的通假字共121个。长期以来,教材通假字注释术语运用十分混乱;新版教材仍相当混乱,亟待完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育普及性广,教材注释的准确与否关系重大,古典诗词的注释应当及时吸收中古、近代汉语的研究成果。但现在通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汉以后古典诗词的注释,没有及时吸收这方面的中古、近代汉语的研究成果,不妥之处多见。现以高中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第三册汉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的一些注释为例。分类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由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心语文教材编写纽编写的,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2《庸宋散文选读》(广东省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三单元第9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的注释似与史载不合。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查证诸史料所得与编写者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语教材(必修)选有《诗经·卫风》中的一首诗《氓》,其中有“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一句,教材注释为:“你用龟板、蓍草占卜,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注释中“咎”解释为“灾祸”没错,而“无咎”却简单地用否定的形式解释为“没有不吉利”却失之准确。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版)的第五章《三角函数》的第三节《三角函数的概念》。现实世界中有很多现象是随着时间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例如电流、声波甚至股市行情等。为了研究这类现象,我们需要三角函数作为工具。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韩愈《师说》一文,对“吾师道也”中的“师道”的注释是:“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作动词。”这个注释很值得商榷。“道”解作“道理”、“师”解作“学习”,文意上可通,但似乎过于简单化,有损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韩愈倡扬师道的本意。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课标高中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2006.11)第四单元课文《苏武传》,是新编入教材的。笔者在研读时发现一些注释欠妥,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四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有个别注释不够精准,笔者就此提出商榷,谨供教材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选了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教材注释"【省】曾经。"不知依据何在?笔者以为这个解释不准确。  相似文献   

18.
郭在贻先生《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2005年版)认为在理解古代作品中的词语时须树立历史的观点,他指出:“语言中的词汇和词义都处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因此,训诂学不能满足于对词汇和词义作静态的、共时的描写,还要对词汇和词义进行动态的、历时的考辨和分析……由于缺乏历史观点,许多注解家往往用词的今义去代替词的古义,以致误解了原。”语教材的编在注解言词语时大体上秉承了历史的观点,但仍有少数注释存在以今律古的问题。下面就《愚公移山》中一处注释提出笔的看法.以待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兰瑞平 《教育艺术》2010,(8):60-61,59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典范篇目,其教学设计可谓不可胜数。当人教社的"普通高中教程改革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又一次把它选入"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中外小说)并位居鉴赏第一后,其文学地位、阅读鉴赏价值以及深入审美的教学地位也就更进一步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20.
"读懂教材"是每位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读教材呢?我们的体会是在新旧教材的对比中读,力求读出教材呈现内容和方式的变化,联系新课标分析变化的依据,从而体会新教材"问题串"的目标意图,再结合学情将"问题串"转化成课堂预设的"活动串",使之成为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思考串".下面就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版教材(以下简称"第四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分析为例,说说我们对新教材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