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它不仅在人们的交往中发挥了作用,也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媒体技术应用在思政教育中,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提高学校思政教育的水平,本文从正确认识新媒体作用的角度出发,对新媒体在思政教育里里面的重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之下,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进而对其个性发展与健康成长形成极大的影响.思政教育作为培养人们的基本思政意识、提升思政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在促进大学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理论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高校培养优质人才的必要课程,因此,探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是高校顺应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建立符合现代社会教育趋势的思政教育模式的必行路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杨娉编著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详析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实际发展状况,从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方面深思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与效率,为实现最佳思政教育效果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王娇 《科教文汇》2023,(17):41-44
新媒体的兴起和广泛使用,推动了媒介环境的改革和变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学生接触的信息十分复杂,极易在思想、情感、态度上产生问题。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为导向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路径,也就成为必然选择。该文基于上述背景,综合运用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简单概述和解析新媒体、思政教育的概念和特征,结合当前社会局势、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情况,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总结,以明确教育重点和难点。最后,从上层引领、整体保障和下层实施三个角度,探索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旨在提升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促使新媒体平台强势崛起,高校思政教育的格局也由此发生巨变,其教学内容的优化变更频度不断提升,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逐渐消除.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研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机制能够凸显社会发展新趋势对思政教育的制约与促进作用,为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质改善与教学成效的切实加强提供现实指引.由左柏州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与超高的时效性,对思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并探讨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方蕾  薛冬梅 《知识窗》2023,(3):18-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新媒体的产生和应用使信息的传播更具时效性。随着互联网络生态的高速发展,舆情传播生态逐渐多元化,学生在获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增强信息识别能力。因此,高校应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分析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引导,提高思政教学水平,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新媒体教育平台的完善与新媒体思政教育机制的优化两个方面对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新媒体体系的构建与创新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5,(14)
思政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从当前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在某些地方,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措施。希望可以对高校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9.
骆静 《科教文汇》2016,(4):33-34,37
当代社会,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呈现出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新媒体的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必须积极利用新媒体,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快速进步,使得创新在各行业均发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也一样,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储备资料。加强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把创新的方法融入到当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制度逐步完善,这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互联网视域下势必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整个高校教育体系的完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本文针对目前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在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并使新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学生中开展更加有效,这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而思政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中较为重点的一部分,有必要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并在其中融入一些新型教育方法来将思政教育中的重点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而网络新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思政教育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更多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新媒体的特征以及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8)
新媒体给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不断对思政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积极意义,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现状,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希望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背景下,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愈发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党中央也十分关注高校党建工作具体实践状况,所以,在此时期下,高校不得不对其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以保证院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管理得到协同发展,帮助院校提高自身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笔者在2017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7LSZ026)资助下,结合田俊杰、刘涛编著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创新——基于网络身份隐匿视角的研究》,基于新时期发展,分析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现状,探究利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管理共同发展效率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充分发挥教书育人功能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正视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要求,通过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和政治敏锐性,牢牢把握话语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霞 《发明与创新》2017,(10):31-37
随着社会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高校可资运用的新媒体传播渠道日益增多.新媒体的信息资源具有简洁、 精炼、 深刻、 通俗、 可读等特征,思政理论教育课程资源应从"宏大叙事"转向信息化传播,并能够整合学校网络与新媒体资源加以协同传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泛在化、 信息推送实时化与受教育者信息查询全天化,形成思政教育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促进思政教育全方位开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15)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关注时事政治,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人文思想是当代社会需要的思想。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这是人文思想缺失导致的。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人文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人文思想的渗透,分别从高校思政教育人文思想的缺失和高校思政教育人文思想的渗透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具有便捷性、实时性以及互动性等特征,在大学生学习及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怎样通过新媒体实施思政教育成为目前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联系相关资料与实际,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为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等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所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当代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本文就在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工作应有哪些创新作探讨,从转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构建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举办健康向上的主题活动、加强使用新媒体的监管和伦理的规范这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