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弼以道家的自然人性观为基础,认为"性"本朴实,混沌而无善恶;同时在情的问题上主张情分善恶.情的"善恶双遣"是性的朴实被破坏的结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性即是情,情即是性.王弼用一种体用合一的方法论将性和情统一起来,其中有道家的"动"、"静"、"无"等概念,也有儒家的"阴"、"阳"、"善"、"恶"等概念,比较成功地在人性论上达到了儒道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思维方式是现实的人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件之一,也是决定人行为的途径、完成目标的程度及其价值评判的重要一维。正由于思维方式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思维方式本身的特性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与研究。文章拟从思维方式所具有的差异特性的一般探讨及其与思维个性关系的说明,揭示思维方式在人的生存意义上所具有的轨导作用,牵引出更深层次的对个人实践活动的要求,重点分析思维个性培养在思维方式的延发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与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体现了辨证、求实、创新、开放等思维方式,这一特殊的思维方式把整个理论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4.
“忠恕”原是曾子对孔子“一以贯之”之道的个人理解和阐发,王弼结合魏晋的时代风尚和重“情’’思潮,对孔子、曾参的“忠恕”范畴进行了重新界定,并通过对“一以贯之”的“贯”进行辨名析理,为先秦儒家伦理注入了玄学新义。王弼以“情”释“忠”,用宇宙人生之共同本性——“情”联结“忠”、“恕”,对宋朝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级领导干部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关键问题。它要求政治思维与经济思维、作风思维与制度思维、权力思维与能力思维相结合,切实完成从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领导思维向知识信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领导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预设性思维方式和生成性思维方式是科学完整教学思维的两翼,是有效教学的双基。预设性思维方式的整体特征是二元论与预成性,生成性思维方式的整体特征是差异性、不确定性、创生性等。二者虽然相互对抗排斥,但各有自身的适用域,新课改呼唤二者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各自在适用域中把握好使用度和发挥自身优点,在科学完整教学思维统筹下实现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7.
王弼"执一御万"哲学观与《文心雕龙》"乘一总万"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弼“执一御万”哲学观对《文心雕龙》“乘一总万”方法论颇有影响 ,但鲜有人探及。因此本文首先考索王弼哲学观的渊源演变 :《周易》彰显的“以一御多”观是其原始根艹亥 ,王弼开掘、延展了这一观念 ,并参会孔老思想 ,提出自己的“以无为本”、“举本统末”本体论 ;进而分析它在《文心》本体论、文体论、创作论、全书结构等所建筑的金字塔式体系 ,以及创作论建立的博———一———博的模式 ,揭示出刘勰对王弼思想有承继更有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学东渐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的近代,正值中国社会和思想化的重要转型时期。西学东渐、传统解构、思维方式变革携手并进,奏响了思想化领域权变、巨变、全变的三步曲。与新旧化的解构、结构相应,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也就走上了无痕换骨的现代进程。由于传入之西学流派纷呈且思想驳杂,以及急功近利和实用理性的思维习惯所造成的西学取舍上的莫衷一是与生吞活剥,从而导致了传统化解构的不彻底性和传统思维变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江泽民对“三农”问题都有有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三农”思想,深入研究、把握他们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思维方式,如尊重现实的思维方式、开放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破解现阶段的“三农”难题,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农村的小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小新 《教育探索》2001,(10):92-93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相对定型化的思维样式,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校长应对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变常规性思维为创造性思维,变封闭性思维为开放性思维,变单一性思维为系统性思维,变滞后性思维为超前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匕”的本义多有争议,笔者认为“匙”的本字、“化”的本字、匕首、以匕为妣这四种代表性的观点都有值得质疑之处。许慎《说文解字》曰:“匕亦所以用比取饭。一名柶。”本文试图将匕与古代饮食文化联系,探寻其使用功能,从正反两面辩证分析许慎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在对王学的研究作多维度思考的时候,方法的多元尤为重要,方法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论域。在知识与价值的关系中,“价值中立”应与“非价值中立”交互并存。除了从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联结上来展开对王学的研究外,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角度,结构主义的方法以及比较文化的视野的建构都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梁漱溟的“和乐人生观”,还是李泽厚以“乐感文化”对中国文化定性,都离不开“乐”。这是宏观角度的把握。若从中观视野来剖析就会发觉,自孔子到王阳明、王艮父子的“乐”论,有着一个从具体到抽象、自理论到通俗、由外在的普及到内在的体悟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乐”的内涵,发生了由具体情感进到人生境界,再提升到本体论的行进。王阳明“乐是心之本体”说是行进中的核心。作为阳明后学的王艮与王襞,王艮对之作了通俗化的理解并贯串到平民化教育中,王襞用内在的体悟去把握“乐”的本体,并引入了魏晋玄学“得意忘言”论,说明体悟的必要性。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上,王阳明与王艮父子,对乐论的探索是相当深刻的,达到了他们那个时代难能可贵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 ,近年来相继在全国各大院校中文系开课。与此相应 ,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适时而出。全书以框架结构简明清晰、概念表达简洁明确、语言文字流畅优美格外引人注目 ,是一本不可多得、值得推荐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表象——抽象——具体"这一理论思维方法进行了概念解析和理论说明。其次指出这一方法是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的极为重要的理论思维方法。最后强调和分析了这一方法的一般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智顗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天台佛学中独具特色的“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三谛圆融”等命题都是由他建构的。这些命题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即“三·一”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朝闻是中国当代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教育家。王朝闻先生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王朝闻的美学研究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辩证融合的思维方式进行辨证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将从辩证融合的思维方式这个角度对王朝闻的美学思想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老子注》和《老子指略》中,王弼多次提及“本”、“末”,也提出“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思想,“息末”和“举末”当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两者并不矛盾。本文从梳理“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出处出发,明确两者的同异,接着试比较王弼与老子哲学思想的不同,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论述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9.
根据遗忘过程的变化规律及人们在不同学习材料、不同学习方法等情况下学习所表现出来的遗忘特性,分析论述了如何运用遗忘特性指导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程设置与安排、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及整体教学工作。提出了遗忘特性及遗忘过程的变化规律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始被发现的<望洋叹>传奇是晚清戏剧才媛刘清韵最为晚出的剧作.此剧以真人时事入残,通过对作者家乡海沭一代近十位文人在清末乱世命运遭际的叙写,蕴含着作者感时忧国的思想情怀及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索与丰富感悟,对妇女文学的传统创作题材是一种大胆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