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京版)第六册第49页。课前思考这是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规律: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学习探索规律重在探索,抽象出规律后重在应用。学生需要在操作中、举例中逐步感悟和体会。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猜想,有验证,有筛选排除,有比较分类,还有列表尝试等活动,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思考的经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应用规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京版)第六册第49页. 课前思考 这是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规律: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学习探索规律重在探索,抽象出规律后重在应用.学生需要在操作中、举例中逐步感悟和体会.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猜想,有验证,有筛选排除,有比较分类,还有列表尝试等活动,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思考的经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应用规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思考题一:用一根长40厘米的细铁丝,围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围成一个正方形。算一算围成的图形中哪一种面积大。 (见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练习二十五第15题) 思考题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地共四块,它们的周长都是100米。如果它们的一条边的边长分别是30米、28米、26米、25米,这四  相似文献   

4.
<正>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后,在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了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将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题目很简单,但由于三年级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观念,不能很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学生难以找到变中的不变量,有些学生甚至不理解题意。于是,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时,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形状变了,两个图形的周长不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思考题,不同于一般的练习,有一定的难度,富于思考性和启发性,教学时只让学生会解答并不够,还应该让学生概括出规律并推广到实际应用中去。下面以第七册中思考题“用一根长40厘米的细铁丝,围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围成一个正方形。算一算围成的图形中哪一种面积大。”为例,谈谈我的教法:一、分析题意,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我首先请同学们分析题意,把握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使大家回忆长方形的长、宽与长方形周长的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相似文献   

7.
<正>课前思考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在练习十八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三年级下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在练习十五又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前者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后者的编写意图是在对比中进一步加强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在同样的正方形中剪掉同样的小长方形,不管怎么剪,剩下部分的面积都是一样的,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吕红梅 《甘肃教育》2010,(14):59-59
教学六年级第六单元“面积”时,有这样一道判断题:“用两根16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就学生目前的水平,解答这类题目难度较大,但这类题目以后会经常碰到。鉴于此,我增加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这一课。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周长”与“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对此,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七册教材,在让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特意安排了一节“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内容的学习,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扫清障  相似文献   

11.
覃小平 《广西教育》2007,(9A):27-2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五册P63—65例题及练习,教学基础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探索、交流并确认或完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为今后学习几何形体的知识打下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课例研究内容的确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上海“一期课改”第五册教材的内容,学生在此初次接触周长概念,至第十一册还有一次圆周长内容的学习。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把重点放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建立上,关注让学生会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技能,相对忽视了学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第六册第95页有这样一道题:“用一根长40厘米的细铁丝围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围成一个正方形,算一算围成的图形中哪一种面积最大?”为了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启发学生的思维,我分三步来组织教学。第一步观察比较。我带领学生用细铁丝进行围图实践,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45页的例题及“做一做”的第1、2题,练习三十四的第1-3题。教学目的: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的教学,使学生正确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学具准备:直尺1把,手帕1块,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硬纸片20张,火柴棒16根。  相似文献   

15.
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人教版九年制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五册)包含着周长概念的建立和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两方面的内容。周长的意义、图形的特征是学生理解周长算法算理的基础。一、引导操作抽象概念操作能使学生得到直接的感知,形成鲜明的表象,所以例题的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先指导学生照样子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再指导学生用尺  相似文献   

16.
动物学校里,长颈鹿老师请同学们解答一道题:用三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为120厘米的长方形,求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小虎最先举手,他认为这题太简单了: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厘米,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就是120÷3=40(厘  相似文献   

17.
“长方形和正方形”安排在小学几何知识的开头。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本单元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直观入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想、画、量、算中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 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包括三小节:直线和线段,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相似文献   

18.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与计算是小学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可有时题目没告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边长,却要我们求它们的面积。这能行吗?暑假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万老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  相似文献   

19.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三小节的教学内容。它是继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之后的又一知识扩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好这部分知识尤为重要:第一,能排除周长“负迁移”对学生思维的干扰,把学生“三混淆”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加以完善和发展;第三,注重比较面积和周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我根据本书课的教学任务,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巩固、深化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学会比较面积和周长的…  相似文献   

20.
正课前思考"周长与面积"是上海版《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整理与提高"中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建立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长、正方形面积和前一阶段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之上,是面积与周长的简单的综合。从教材的要求看(下图),学生只需要根据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或宽)能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