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色彩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在不同的季节时段,通过“他”与“爷爷、老师、班长”的对话,展示了生活中“生命的多彩”?在凄美的阳春三月,“他”悲壮的走了,却留下了生命的绿色?文章在质朴中透视了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生命的色彩,也许是需要一生来作答的。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生命的存在形式,生命是生活的灵魂。人在生活中,不只是人“活”在生活中,而且还是“诗意”地活在生活中,这样的生活才是生命所向往和追求的幸福的生活、自由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当代中国教育学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论之一,其理论生命意志、冲动绵延在存活、调控、生长、繁殖机制之中,共同支撑着"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主动健康成长。教育理论生命的存活机制不断地吸收有益于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同时也在"换"掉各种不利于其生长的因素,调控机制通过内、外协同运作,调控教育理论生命的"序态";由"生长素"维持的生长机制,促使教育理论生命在创生的同时不断强健;繁殖遗传机制虽隐而未现,却是为"生命·实践"教育学生命成长而努力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王芳若 《现代语文》2006,(8):112-113
老师布置以《——之乐》为题写篇文章,然后等着同学们送许多“乐”来。然而同学们都很吝啬,除了语文科代表很不情愿地给了一点“乐”之外,其余同学的文章大都索然寡“乐”,老师大失所望,大多数同学的文章中充斥着下面这一类的话:  相似文献   

5.
意义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认识上的,一是价值上的。当我们在认识的意义上使用“意义”一词时,我们是在寻求某种解释,是要阐明某种事情或某个事件;另一方面,我们使用“意义”一词时,往往也体现出我们所怀抱与追求的价值理想。生命的意义当然离不开解释和说明,但生命的意义主要不是解释和说明所能建构的,生命的意义需要创造,是我们永不停歇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种新的生命成长的教育,是教育学进入近现代以来一直不可或缺的紧迫任务。"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凸显了教育学的本质意义,它是关涉生命诗性成长的诗学,它把教育导向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美化、生命形式的变革,诗意的"生命·实践"教育学以点化生命的教育作为教育学建构的原点。但是,"生命·实践"学派依然面对着一些挑战,比如世界的物化、社会的消费化和人的机器化;教育的规训化、生命的平庸化,以及生命教育的普世化等。  相似文献   

7.
蒋新颖 《云南教育》2009,(21):42-42
在人生长河中,学校生活是一个十分短暂而又对一生有着深刻影响的时期,所以在这个特别的时期开展“三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最近,我们学校就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三生教育”活动——学校组织高一年级16个班的32名团干部到普雄建水八中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8.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形成是叶澜老师及其团队生命自觉的具体表现,彰显了学术自信与率真的诗意。"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学科"内立场"提醒我们教育学的研究谨防无立场、无自我立场的外因误导下,由教育学自身裂变而造成的"内裂危机"和由其他学科单向介入而引发的"外解危机"的双重挤压下丧失教育学科独特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当今教育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视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提出生命教育应当关注和舒展学生的个体生命,要真正实现生命教育这一理想,必须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下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推进生命教育理论的发展.通过对人之生命的历时和共时形态的考察,我们认为走向“类生命”是生命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任其宏 《中国德育》2012,(14):63-64
微博中有一个著名的段子:“三个苹果”救世界。“三个苹果”分别是:欲望、知识、激情,它们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中。这里的“三个苹果”,寓意很清楚,这里的“世界”,内涵很丰富,既是宏观的,普救世界、造福人类,也包括微观的内涵,救赎自己、挽救工作、造福他人。做好中学班主任工...  相似文献   

11.
回归突破,是叶澜教授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探索中国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之路的鲜明有力的表达,由此可见其中折射出之人格的境界、教育的本真、思想的厚重和精神的丰碑。品读《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词句炼达,思想深邃,展现学者的高贵品质、独到的分析框架、切中的逻辑推演和精彩的话语体系。对学派的延展之见和论说的期待,借以表达对"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2.
叶澜教授的研究是一种力求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扎根式研究,通过教育实验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理论,这种基于本土的教育理论成果中处处晃动着"人"的身影,到处感受到教育对人的关注、在意、提升。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是在将玄奘取经的历史事实不断神化、玄化的过程中,历经几代积累成型的小说。小说最终以幻的形态稳定下来,在神奇幻想的取经故事中,作者希望通过人物和他们的经历宣扬一种"三教合一"的心学理念,但由于《西游记》是长期积累型的作品,所以,许多故事情节在流传过程中积淀了人们的更广泛的意志想法,使其内涵变得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取经故事中部分意象的寓意的分析,探讨取经故事中体现的生命过程的内涵,即人在一生之中对个体生命过程的关注和珍惜,以及渴望生命延续的理想和对高尚精神不朽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长篇小说一方面呈现了百年中国的乌托邦历程,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并以偶遇、蜕变与爱情为中心建构起女性的生命话语.偶遇既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也将女性的命运推至历史无意识领域,揭示出她们受压抑的情感与心灵真实;三部曲中的女性从革命生活向个人心灵生活的回归,显示出女性精神的深层蜕变;女性爱情的不圆满某种程度上象征了人类乌托邦理想的破灭.由此,格非完成了对现代历史境遇中女性生存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15.
在多数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习惯观念中,似乎有这样一些概念: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是“小”学科;学习这些学科只要记记、背背、读读就可以了;优秀的学生只有学数、理、化才算是有出路的;学不好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生才去学政治、历史、地理。尤其是历史学科,只要背背就行了。我认为这是值得商讨的。就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它们和所谓的大学科一样,都是150分,  相似文献   

16.
赖丽芸 《山东教育》2004,(28):17-17
“报告老师,曾宁又打人了!”“报告老师,曾宁乱动我的铅笔。”……一走进教室,班上的学生又围在我旁边叽叽喳喳地打着报告。这似乎成了一种惯例。  相似文献   

17.
侯朝峰 《文教资料》2008,(17):30-32
麦尔维尔在<白鲸>中不仅介绍了丰富的捕鲸知识,更以捕鲸背后的文化意蕴、捕鲸者的归宿,寄寓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想.他不但谴责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异化,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以对捕鲸者的众生像的描绘、对捕鲸背后文化意蕴的探讨,挖掘了人类私欲膨胀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想的根源,以潜在的话语构筑了没有私欲、消除利已主义思想、复归自然人性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今年开学,我担任六(4)班的班主任。开学后的头几个星期,学生还能较好地遵守纪律,学习、生活秩序都比较正常。但从第七周开始,学生课上违反纪律的现象比较多。作为寄宿班,不该往学校带的东西也在学生手中频频出现,甚至还发生了丢失贵重物品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