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他们是7岁的无知孩童时,我牵起了他们稚嫩的小手;当他们成长为13岁的少男少女时,他们挣脱我的手迈向了新的征程。我与那72个孩子在一起的6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72个孩子就像72朵鲜花,他们灿烂的笑脸,时常萦绕在我的心间。现如今,孩子们都已上了初中二年级,我却依然有那么多的牵挂,那么多的不舍,那么多的疼  相似文献   

2.
微言博义     
@精彩历史:【一道残忍的数学题】妈妈27岁生下我,19年前,妈妈每天都能看到我,现在我19岁了,已经半年没有回家看妈妈。而妈妈46岁了。如果妈妈可以活100岁,那么妈妈还可以活54岁,如果我依然半年回家看她1次,我这一生,妈妈这一生,就只有108次机会见面了,这道数学题的答案,我希望我是算错的。  相似文献   

3.
叮当看世界     
大自然的美丽在叮当的眼里是那么的简单,屋檐上一串滴落的雨滴,墙脚下一朵悄悄绽放的野菊花,秋日枫 树下一片依然灿烂的红叶,在他眼里部是那么新鲜,那么奇异。当我第一次带着叮当走出家门,同他一起呼吸着 初夏苹果般的芬芳,同他一起盛接着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同他一起在享受着温暖阳光下的照耀,从叮当眼里我看 到了他对这个全新的世界的那种无穷的渴望,我决心让他充分去体会这种奇妙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奇迹     
1850年,51岁的巴尔扎克的心脏病又发作了,他自我感觉这次发病是严重的,不得不问医生:“我还能活多久?能否再活半年?”医生摇了摇头。“那么六星期呢?”巴尔扎克焦急地问。医生依然沉默。  相似文献   

5.
假如有一天,我发现自己成了隐形人,也就是说我成了别人看不见的“人”,那么我的人生会是怎样的奇妙呢?我漫步在马路和上,行人依然是那么地熙来攘住,街市依然是那么地热闹繁华。正当我  相似文献   

6.
包装     
青年人有着充盈的生命和底气,他亮丽诱人,这是上帝赐予的神采,任何涂抹都是多余的败笔,青春是个打个盹就的东西。中年人的包装主要是修复岁月的磨损,如果中年人的生命依然充满活力,保持自信与勇于开拓,那么他的魅力和优雅便能延续。老年人不要去染  相似文献   

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划分的年龄区间:18-45岁为青年人,我还不到40岁,当然还在青年的行列里,可我所在的学校,是真正的青年人扎堆儿,平均年龄32岁,我这“奔四”的年龄,已渐入老教师行列,我就以自己的经历,讲一讲语文教师成长的阶段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看了陶补涅同志的一篇“再来谈谈‘百家争鸣’的问题”,引起我心里想说的许多话。我身为农村小学教师,深知其中甘苦。的确,在这队伍中,存在着象陶补涅同志所讲的“他们的思想不是那么生气勃勃的,倒颇有枯燥之感”的现象。他们之中有不少的青年人,为什么不那么生气勃勃,敢作敢为呢?这是有其根源的。当一个青年人刚踏上教师的岗位时,他们显得那  相似文献   

9.
暑假期间,我们小组读了一书,萌发了一个念头:现在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怎样呢?社会风貌又是如何呢?于是我们开始留心观察起了身边的人和事。2002年9月1日今天是一个艳阳天。我今天起得很早,因为妈妈要带我去书城买书。来到书城,我迫不及待地跑上四楼儿童部,很快就沉浸在书海里了。等我选好最后一本书,要到二楼交款时,我愣住了:咦?今天书城好似与以往不同,是什么呢?我环顾四周,书依然那么丰富,人依然那么多,环境依然那么整洁……“哦!”我忽然醒悟了,你瞧,老人们正坐在长椅上,戴着老花镜,眯着眼琢磨着书中的什么;年轻人…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常见癌瘤之一,居消化系统癌症首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而青年人胃癌也并非少见,现将我科于1978年-1998年8月经胃镜检查的634例胃癌中30岁以下的患者4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首先,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青春的价值”,那么青春的价值到底等于多少呢?我想我们的答案是一致的“青春无价”。是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宝贵的是青春。古往今来,历史总是把目光投注在青年人身上,把未来寄托在青年人身  相似文献   

12.
夜晚,依然是那样宁静;夜晚的天空,依然有一道荧光划过。我似乎在夜的美幻中自由飞翔,畅游在夜的海洋中。感觉,是那么恬静;心情,是那么怡然。我抛弃过去伤感的一切,重新感受自然的浪漫与悠闲。生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样的生活中感觉到尘世是如  相似文献   

13.
儿子将去西安读大学,地理上的分隔膨胀着当妈的关心欲,千言万语拥塞在喉。在我眼中,十八岁的儿子依然象刚刚娩出时那么娇嫩。儿子这次远行才算得上真正剥离母体。18年来不离左右,在家庭的一级监护下长大,从此以后会是  相似文献   

14.
1935年冬天,我从上海到南京拜访徐悲鸿先生。徐先生当时热情地介绍我去看吴作人先生,这是我第一次和吴先生认识的经过。详细点说:我那时受上海大众出版社总编梁得所之命,打算出一套当代画家小丛书,到南京是去组稿的,我那时23岁,是大众出版社的编辑。吴作人比我大五六岁,他20岁就加入田汉先生领导的南国社的文艺活动。1935年他还不到30岁,已经留欧归来,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了。那时的青年人,参加社会工作是比较早的。  相似文献   

15.
1999年9月4日,怀揣着满心的喜悦、期待与梦想,我从南方的一个小城来到北京,来到曾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过的北大校园。每每回想起几年前的高考,记忆依然是那么地清晰,那么地新鲜。  相似文献   

16.
岁月从旋转着的脚尖下流过。谁相信她是70岁的人呢?身材还那么匀称,步履还是那么轻盈,声音依然那么清脆。她,就是国家一级舞蹈编导、芭蕾舞剧《白毛女》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编导之一的程代辉。她曾是个难童,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从小学部而到戏剧组,前后学习了7年。往后并没有进过舞蹈学院,却成了舞蹈专家。谈起她的成长道路,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创造教育创造了我。”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对我来说,父亲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79页说:“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的故事。”该书第284页则表述为:“王蒙写了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说原载《人民文学》1956年9月,题名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那么,究竟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还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呢?  相似文献   

19.
小同是我的学生,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子. 小同不小,16岁的她有着1.75米的个头.身为班主任的我比她矮了一头,以至于同她说话都得仰视.她戏谑自己是"只长个头,不长心眼".小同皮肤很白皙,眼睛很大很亮,着一身运动装,永远都那么清清爽爽.  相似文献   

20.
县城的天空依然那样美丽,县城的人依然那么热情,县城的一切我都还是那么熟悉……回家真的很好,妈妈还是把我当小孩子一样呵护得不像话,所以我决定给自己一次挑战的机会,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