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介绍"城市记忆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本文分析了档案记忆观视野下,档案编研为"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提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进而论述了城市记忆工程"为档案编研提供的新的发展空间,并就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参与"城市记忆工程"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城市记忆工程":档案部门传承与建构社会记忆的亮点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档案部门开展城市记忆工程的活动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对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时代意义、对档案部门参与社会记忆传承与建构的意义及其实践与理论思考等进行了探讨。如果说社会记忆为档案学研究注入了学术新元素,那么城市记忆工程可以说为档案界开展社会记忆的传承与建构研究提供了实践载体和研究切入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城市记忆、城市记忆工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记忆与城建档案的关系,并结合绍兴市城建档案馆的工作实践,对城市记忆视角下如何开展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城市记忆工程”:档案与文物部门应合作推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记忆工程实践的推进,城市记忆工程的相关研究议题也日益丰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情况、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档案工作的关系等方面,而对于城市记忆工程的定义、城市记忆工程与文物部门的关系、城市记忆工程中档案部门与文物部门如何开展合作等内容则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刘瑛 《兰台世界》2012,(35):110-111
本文试从城市记忆理论学说入手,详细阐述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并提出了城市记忆工程中档案文化资源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市记忆受到社会关注,而城市档案的积累保护和开发利用,就是城市记忆的保持、再现和传播过程。为此,一些城市档案部门相继开展了城市记忆活动。2002年,青岛市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随后,武汉、柳州、大连、上海等也相继开展。他们将记录重大活动、城市变迁与抢救性收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相结合,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交流和总结这些经验,中国档案杂志社和上海市档案局共同组织了“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14座城市档案部门派代表参加,带来了12篇精彩发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城市档案不仅是政府机构进行归档的需求,也是城市记忆的收藏。当前,我国城市进入城市功能不断优化与提升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环境的选择,城市档案资源建设关系着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当前档案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要满足人们对档案的需要,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增强档案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孟晓华 《北京档案》2011,(11):24-25
保存城市记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城市记忆在城市飞速建设过程中所处尴尬处境的基础上,从转变理念出发,通过清晰、丰满、厚重、显现、传播城市记忆等实施途径,阐述了档案人如何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档案资源优势,保存城市记忆,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9.
档案记忆研究不只是一种理论观点、一种理论解说,它对阐释理解档案现象、探讨解决档案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档案记忆工程、媒体对档案记忆展演、国家记忆传承、档案部门构筑社会记忆、档案学理论创新等5个方面对档案记忆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以表明“走进记忆之门”的档案学,还要进入记忆的堂奥。  相似文献   

10.
自"世界记忆工程"实施以后,重视城市文化和保持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连续性已日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档案在城市记忆的建构及城市文脉的绵续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审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从个人信息管理的角度探讨个人记忆的本质和特征,分析个人记忆与个人信息管理的关系、个人记忆失误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个人记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个人记忆的若干对策,为改进现有的和设计新型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优化个人信息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是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和当代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记忆的生产(生成)与再生产行为及其过程进行多方位、整体性探讨,旨在探索发现档案记忆再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与本质规律。作为档案记忆研究的自然延伸和再度阐释,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具有整合档案记忆研究既有成果、开拓档案记忆研究新空间、助推社会记忆研究新发展、打开学科知识交汇的新门径等学术价值;需要我们探索解决其中涉及的科学性问题、本体论问题、合法性问题、体系化问题、关系性问题、方法论问题,以构建一体化的档案记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社会记忆的基本要素结构,重点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三种切入式传统(主体-中介-客体)进行了剖解和阐释,揭示出档案记忆研究是以中介切入的方式来思考和探视社会记忆.这是档案记忆研究在社会记忆理论研究框架中的立足点,是将档案记忆放入社会记忆系统加以考察,既与社会记忆理论研究接轨,又能独立展开的学术坐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眼于微档案的特点和普遍性,分析微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过程中延续历史、刻画细节、彰显活力、拓展深度的能力,并从挖掘信息、把握时机、利用传媒等方面思考微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途径,旨在表明“微档案”在建构立体多元的社会记忆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The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Hebrew translation of Alone in Berlin (Fallada, 2010) stirred a conversation regarding the German resistance to Nazism, until then a rarely discussed phenomenon in Israel. The analysis of media items dealing with the book revealed that different memory frameworks shaped the discussion about it. Thu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contemporary discussion about the role of “old” and “new” media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ety’s memory.  相似文献   

16.
在对唐山城市记忆资源调查基础上,对其分布、类型、内容及特点进行分析,为城市记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问题是档案记忆观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基石和走向深入的前提。本文以档案的记忆属性为出发点,全面阐述了档案与社会记忆存在着承载关系、转化关系、建构关系、佐证关系和控制关系等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通过对计算机内存及操作系统的优化设置来提高整个系统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张艳 《大观周刊》2012,(26):99-101
记忆错觉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有关记忆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记忆错觉就是人们对于过去的事件的报告和回顾严重偏离事实的一种现象,它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将就记忆错觉的概念、记忆错觉研究的背景,有关的主要理论研究做出阐述,其中,将重点阐述记忆错研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记忆源检测理论,并就记忆错觉相关研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启示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