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会报道的微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既是代表、委员和公众建言献策的议政厅,也是媒体充分显示新闻报道综合实力的重要平台.今年全国两会中,"微博问政"成为时尚.很多代表、委员通过微博晒提案议案,与网友沟通交流.同时,包括新华社在内众多国内主流媒体,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微博征集两会话题、报道两会内容,使微博成为今年两会征集民意最热媒体和会场内外互动最大亮点,产生良好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2.
政务直通     
《中国广播》2015,(4):6-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端访谈节目《政务直通》,是中央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保留节目",节目以直播访谈为主,邀请两会代表、委员中的地市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间,畅谈执政方略、民生热点。今年节目更加突出贴近性、强调引导力,围绕重大主题展现国情民意。两会期间。共邀请22位代表、委员结合自身实践,就环保、教育、三农、就业、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畅谈深化改革的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圆满闭幕。会议期间,"网络问政"、"网络民意"、"网络议政"、"网络舆情"成为参会代表、委员频频提及的"热词"。  相似文献   

4.
张涛  李新建摄影 《中国广播》2014,(4):I0003-I000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端访谈节目《政务直通》,是中央电台两会期间的“保留节目”,节目以直播访谈为主,邀请两会代表中的地市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等走进直播间,畅谈执政方略、民生热点。今年节目更加突出贴近性、强调引导力,围绕重大主题展现国情民意。两会期间,共邀请22位代表、委员结合自身实践,就环保、教育、三农、就业、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畅谈深化改革的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5.
每年两会,中央媒体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报道。为了突出民生色彩,2010年3月3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新闻60分》中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板块,策划者首创性地使用了"网络播报员"这一全新名词,让"网络播报员胡蝶"直接走进主流新闻节目,传达来自网友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微博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大放异彩,以至于很多代表和委员的见面问候是:今天,你"围脖"了吗?如果说,去年两会微博还仅是"小试牛刀",那么,在刚结束的2011年全国两会上,微博已经展露"风生水起"的耀眼光芒。"微观两会",不仅是全国亿万网友的流行,也在无形中推动着新媒体介入重大主题报道的进程与深度,推动着重大主题报道方式的变革。笔者仅以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对重大主题报道中新媒体的介入及其影响予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博客参政     
代表委员利用博客收集民意,是今年“两会”出现的新事物口。这一现象受到网民热捧,既是代表、委员“代表意识”的回归,也反映出公众对民意采集渠道制度化的期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09年是大江网第三次进京报道全国“两会”,也正是这短短的三年,从开放网络调查了解民意,到网络直播代表团审议,再到代表、委员纷纷开博客传达民情、征集民意,由此网络也拉近了普通百姓与“两会”的距离,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增添了新的注解。回顾大江网的三年进京报道之路,其实地方新闻网站到北京报道全国“两会”不是“圈地”,也不是与中央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竞争,而是为了发挥地方新闻门户网站的优势,更好地履行好地方网站的守土责任,  相似文献   

9.
每年两会,中央媒体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报道.为了突出民生色彩,2010年3月3日,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新闻60分>中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板块,策划者首创性地使用了"网络播报员"这一全新名词,让"网络播报员胡蝶"直接走进主流新闻节目,传达来自网友的声音,这种网络与电视互相融合的新尝试拉进了普通民众与两会代表、中央领导的距离,凸显了两会报道的民生特质,受到网友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据媒体报道,微博在今年两会期间很火,成了一些代表委员间的流行词。代表和委员们纷纷在微博上晒观点、发信息,同网友互动,聆听民众呼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高层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上网和网民互动.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今年"两会"上说:"互联网已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网友通过网络反映民意,提出意见,或是批评和监督.这些意见是原汁原味的,没有经过整理和筛选.通过网络,政府见到的是真正来自民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两会"期间,国内多家报业启动"全媒体"报道阵容,充分融合各种报道形式和传播介质,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报道形式,通过报纸、网络、手机、微博等各种传播载体,全方位传递两会声音、解读两会精神、反馈民情民意,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博’在‘两会”’是今年“两会”期间的流行语,人民网还以此为题做了2008“两会”特别报道。的确,时下的博客使用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网络日志”的概念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通过博客搜集民意;记者通过博客反映“两会”实况,记录“两会”花絮;更多的网民是想通过代表、委员和记者博客建言献策或者诉说民间疾苦,传递弱势群体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两会即将到来,本届人大代表的提案内容逐渐成为社会焦点。2月11日,一条"向网友征集人大两会议案"的新浪微博引发网友的"围观"和热议,截止记者发稿,共吸引了6万多名网友的积极参与。创新微博征集议案网友亲切称其"微代表"据悉,微博征集议案由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他在微博中表示:"两会即将召开,我作为人大代表将在人大会议提出改善民生的议案或建议。在此我愿意开放微博平台,听取各位博友的声音。"以微博征集两会议案,李东生成为人大代表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该微博一经发出就得到了网友们极大的  相似文献   

15.
艾丹  李琼 《新闻前哨》2012,(9):96-97
"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互联网民意表达,积极推行网络问政",是湖北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引人关注的内容。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借助网络知民情民意是一种趋势,利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搭建"民心桥梁",构筑"民心堤坝",是责任政府的必然选择。随着微博客等"自媒体"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公共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积极开展“两会”网上互动,有线无线全面应用,论坛博客全线出击,成为察民意、聚民声、集民智的网上平台。伴随着浓浓春意,互联网上民意涌动,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为党和政府工作建言献策,传递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表达战胜危机、克服困难的信心。网络互动让普通网民走近了“两会”,也让“两会”更加贴近网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网络报道的一大亮点,互联网再次彰显出其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2009年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网、中国政府网联合专访,共和国总理第一次与众多网友进行在线直接交流,2个小时内便有30万份来帖和数万条手机留言。这次访谈不仅激发了广大网友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显示出是公众对政府的厚望和信心,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微博的两会作为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在美国大选中让奥巴马受益匪浅的微型博客,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也开始翩然起舞.2010年两会期间,微博正在成为汇集人民群众民意、民智的新平台.各个微博网站中,代表、委员们用微博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网民通过微博热情参与两会提案.两会会场内,媒体记者在采访报道间隙用微博开辟新闻报道第二战场,会场外,传统媒体迅速设立了微博报道板块……其中,引人关注的如人民网·人民微博的"微言大事,博论两会"和新华网的"新华视点两会微博",它们继去年广被关注的"E两会",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媒体采纳民意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这正体现出网络民意在目前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评论在重大主题宣传中的领航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网络媒体相应地发展强劲,而一向作为媒体声音的评论也随之显现出新的特质和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网友习惯于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对各种新闻信息的看法和见解。这些看法和见解常常以帖子、留言、网络日志等方式散见于网络,其中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