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吸纳西方伦理道德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提出的"救国之仁"、各民族"一律平等"、"为人类谋幸福"和"替众人服务"的"博爱"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伦理思想具有中西合璧特征,其实质是力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想改造中国固有的伦理纲目,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用西方资产阶级博爱说去改造传统仁爱观,从而形成了他的博爱仁学。孙中山博爱仁学的思想基础是他的利人观,也是他天下为公思想的具体表现。其博爱仁学赋予了博爱更深厚更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内容的民生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土地问题和资本问题作出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平均地权"的民生思想与中国共产党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有着共同的初衷和愿望,而"节制资本"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国富民强。这对当今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博爱与自由、平等一道,构成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三位一体的政治口号。孙中山是这一口号在中国的热心提倡者和实践者。他真诚而执着地追求这一革命理想,不愧为“法国18世纪末叶的伟大宣传家和伟大活动家的同志”。孙中山一生曾以苍劲的笔力书写过许多条幅,其中同一内容书写较多的就有“博爱”二字。他将此二字书以赠人,不仅是为了联络感情或表彰对革命的赞助,而且还有与人共勉的意思。孙中山曾指出,博爱就是“仁”,而仁有三种:救世之仁、救人之仁、救国之仁。这救世、救  相似文献   

5.
吴元君 《培训与研究》2006,23(5):54-55,67
本文阐述了孙中山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体现在实现社会公平,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法制观念,实现共同富裕,建立社会道德规范诸多方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构建了内容丰富的民生主义思想体系,他的民生主义的精华部分,为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所发展.孙中山民生主义内容丰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兴办实业、发展教育、开放门户以及民生社会主义等民生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博爱”是伟人孙中山大力推崇并推广的,其脱胎于西方思潮,亦是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的产物。客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早期客商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其博爱体现在对侨居地、祖国、家乡、事业与友商的热爱。博爱又不等同于佛系,早期客商“张氏三杰”广播爱种的同时,通过抗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就很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董必武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他认为,法制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一项,国家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国家。他从理论等多方面精辟地论述了国家、法制等问题。在党的八大上,他提出了"依法办事"的思想,他的"依法办事"思想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依法办事是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第二,依法办事的核心是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依法办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了董必武的"依法办事"思想,并用以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是在革命活动的历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他的社会救济思想主要体现为注重官赈和义赈的结合、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救济的结合和超越国界的博爱观等等。这些思想的产生既与其家庭的出身环境和早年经历有关,也与他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有关。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是其民主革命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丰富了中国社会救济支的内容,又为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构建一直以来都是历代开明政治家和圣贤们所追求的目标,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就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实际上是形成了完整"仁政"型社会和谐理论。其仁政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统治者安邦定国的正统思想。我们批判继承这种仁政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代“和合”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异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它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支持.我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凸显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矛盾双方的互利双赢、避免文化冲突,以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和谋划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博爱思想,融合了西方现代的博爱理念,提出了“大同世界”社会观。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和谐社会思想渊源于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潮,他对中国古代的大同理想和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潮备加赞赏,并经常将其作为论证和谐社会的依据。孙中山所要构建的是一个政治上实行全民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平等;经济上均衡协调发展,实行物产归公,人民均富,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思想上树立以博爱为核心、为众人服务的新道德的和谐社会。他试图推行民族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族间的平等与自由;推行民权主义,实行权能分开、直接民权,使人民和政府的力量达到平衡;推行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发展实业和节制资本,使人民富裕、国家繁荣、社会和谐。孙中山的和谐思想对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是极为深邃的,既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又能中西合璧.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基于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原则,并强调民权主义与人道主义是紧密联系的.这一深邃的民权主义思想无疑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在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这一经济纲领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但是,这一思想中“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王馨 《文教资料》2008,(13):66-68
从孙中山先生的民生观看后中国的民生问题.民生连着国运,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关注民生的阶段.关注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贵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梳理挖掘中国传统的贵和伦理道德思想精髓,有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虽然没有使用过"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但在他丰富的思想理论中却蕴含有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深刻理念;毛泽东虽然没有号召构建"和谐社会",但他在实践中却曾解决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面对的具体问题.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我们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留下诸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伟大目标,和谐社会的提出具有其时代内涵。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两级分化等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建立保障社会和谐的体系和预防社会危机的系统,以及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思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未来和谐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