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林凤 《现代语文》2010,(6):114-115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有味”,那就是“语文味”。在语文课上,教师动人的语言至关重要,它有如一缕花香,让人沉静,让人动容,让人留恋。  相似文献   

2.
李伟忠 《新课程研究》2007,(3):31-31,34
在专家讲座、教师评课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语文味不够。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语文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通过课堂学习将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悟,通过交流、通过朗读、通过品味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就是语文课,这样的课就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公开教学后,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樑先生在肯定了教学过程后,给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意见: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你应该展现给大家的是儒雅的语文课堂,要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而这种课堂氛围的创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导师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多少年来,自己乃至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受制于中考的压力,过度注意了课堂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忘记了语文课本身的语言熏陶和语言感染的功能。语文课也成了诸多课程中最生涩、枯燥、无味的课程之一,在学生中难有好的印象,一直受到教育界内外的口诛笔伐。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老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当有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应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什么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呢?那就是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亦谓之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感悟出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研究回顾》一文中所说的有“语文味的课”。程老师在文中还强调说:“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了“语文的觉醒”,重视语文课上“语文味”,体现在课堂中“语言赏析”便是一个突出的标志。但也由于一些教师对“语言赏析”缺乏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以致在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味不浓 语文教学应该有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呢?就是说语文课应当具备它所独有的个性、本色和滋味。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语文感觉和体验、语言情境和魅力。有一位专家曾说过:“(语文味即)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境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使之陶醉的审美快感。”我们听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常常会被他们创设的语文学习情境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能所折服。  相似文献   

7.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本文以《小露珠》一文教学为例,探讨教学中如何彰显语文味。在教授过程中,主要从口语训练点、语言训练点、情感升华点、思维拓展点四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也彰显出教师教学的美丽与精彩。  相似文献   

8.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就是要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离开了经典课文,离开了典范语言,离开了具体的字词句,谈何感受?谈何理解?谈何运用?因此,字词句是教一篇课文的“总抓手”,离开了它,语文教学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空中楼阁”。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教课文,就是要扣紧词语。只有扣紧了词语,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只有扣紧词语,语言因素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所谓“扣紧”,从宏观上讲,就是要潜心钻研课文语言,精心锤炼教学语言,热情批阅作文语言;从微观上讲,就是针对具体的词语,层层追问3个问题,即语言里“有什么”,语言“怎么样”,这样表达“为什么”。这3个问题,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问自己,在课堂上要问学生,并要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  相似文献   

9.
要想把每一堂语文课都上精彩,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把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言带进课堂。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能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真情激起学生的心灵.能用风趣的语言引人人胜.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心得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谈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语文味”可谓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源地,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之意是语文课要注重突出学科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言水平决定语文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语言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正本清源,教师应该紧紧扣住语言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牢固确立语言教学在语文课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语言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就应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语文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悟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情感,走进文章意境.如何让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位,让语文课彰显其本真的味道——真实的“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那就是本文阐述的语文“四味”,即“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什么?我认为,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等,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1.读出“语文味”中学语文教学中,受教学目标更多指向阅读理解的影响,诵读开始减少,但是,诵读不应该被遗忘。  相似文献   

14.
蒋万利 《学语文》2008,(1):50-50
语文课堂上的“语文味”应从哪些方面去体现呢?首先,运用朗读读出“语文味”。读是对文本语言的触摸,在朗读中应该凸显“语文味”。可在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里却听不见书声朗朗,即使有也是走过场。充当一种不得不经历的环节,我们还见到把语文课的朗读剥夺的现象。凡此种种是把语文课的“语文味”给大大抛弃了。  相似文献   

15.
从事语文教学十数年,参加校内校外、本地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也不在少数。有一个感觉十分深刻,这就是,眼下的中学语文课,语文味——特别是学生所感受到的语文味——似乎有越来越淡之势。何谓“语文味”?拙见以为,语文味应该不脱离“语言”和“言语”之核心,不脱离文字、文学、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闪耀着审美性、人文性、哲理性的学科。新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整合。有人疾呼“语文应找回自己的家园”,有人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或“语言文化”。其实,教学语文。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呈现出充分的语文味,感悟出语文的真善美。语文,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感受语言魅力的空间。语文课离开了语言的品味,失去感悟的环节,便是丢失了语文的“阵地”。因此,语文课应立足文本,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相似文献   

17.
“语文”,简单地说就是语言文字。人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用“文字”传递信息,语文与社会和生活形影不离,更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将言语转化为语言的过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让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生活之中到处是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因此,教学中应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8.
黄君 《考试周刊》2010,(27):49-49
语文是以语言的学习掌握为主要任务的,因此语文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让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否则,就会使语文课缺失语文味。发展儿童的语言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傅晓 《湖南教育》2008,(1):15-15
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越来越多,但语言仍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媒介,而且任何教学设备都不可能像语言一样可以进行实时的双向交流与互动,这只有语言才能做到。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具有“美”的语言。语文教师的语言“美”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