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鲁迅先生对看客十分憎恶,他在文章中多次对看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揭示他们麻木、冷漠的灵魂,“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从而实现重塑国民人格的理想。可是七八十年过去了,时至新世纪,看客们少了么?其表现又如何呢?前些天本人从媒体上看到关于看客的几则新闻,内心一阵酸楚,不能不为之震撼,为之愤怒。鲁迅先生批判了一生、拯救了一生的看客,不但不见其少,其心态之恶劣程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职业的敏感,让我觉得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上好的材料。如何把教材与现实联系起来?如何把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对看客十分憎恶,他在文章中多次对看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揭示他们麻木、冷漠的灵魂,“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从而实现重塑国民人格的理想。可是七八十年过去了,时至新世纪,看客们少了么?其表现又如何呢?前些天本人从媒体上看到关于看客的几则新闻,内心一阵酸楚,不能不为之震撼,为之愤怒。鲁迅先生批判了一生、拯救了一生的看客,不但不见其少,其心态之恶劣程度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看客"这一形象经常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出现,它包含了丰富的意蕴。《孔乙己》中每个看客代表了不同的阶层和每个阶层的思想状态。鲁迅先生借"看客"形象来揭开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东西,透过"看客"看社会。鲁迅在《孔乙己》中塑造了一群经典的看客形象,代表着不同的阶层的特点,透过看客我们看到了社会中人们心灵被荼毒的程度,透过看客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万象、人间冷暖。  相似文献   

4.
读了小说《药》之后,任何一位读者都不会忘记鲁迅先生对"看客"人物的描写和揭露。"看客"这一角色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能引起读者永久性的共鸣,关键在于鲁迅先生对其进行了精深的艺术加工和创造。《药》中对"看客"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刑场"一节。一、看客的个像"哼,老头子。"(看客之一)"倒高兴……。"  相似文献   

5.
现在,一瓶“鲁迅纪念酒”一直放在我的书桌上。酒瓶是一尊方形古铜色的鲁迅塑像。“鲁迅先生”每天“督促”着我,这瓶酒是鲁迅的儿子送给我的。……前年暑假,我在北京旅游,爸爸带我去拜访了鲁迅的儿子——周海婴。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22,(1):14-18
“看客”是鲁迅小说文本中的主要意象,意象特征、启蒙意蕴、角色特征是其在叙事中的三个重要方?。看客蕴含鲁迅先生对启蒙与革命的深沉思考,暗结鲁迅先生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尼采狂人式的批判精神。他以速写的方式勾勒看客之形,塑造看客形象,通过剖析看客的精神和心理,揭示看客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呈现看客文化深广的影响,突出“写意”目的,凸显角色典型化特征,以更直接的笔触实现“为人生”而艺术的启蒙主张。  相似文献   

7.
感谢阅读,正是深入细致的阅读才使我得出了属于自己的结论:爱国学生的遇害,使鲁迅先生悲痛流泪;反动势力的下劣凶残,使先生恨到极点而内心泣血;广大庸人的麻木冷漠,更令先生痛心而泣。这三种情感在先生心中不断地翻腾酝酿,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不朽的血泪之文——《记念刘和珍君》。  相似文献   

8.
读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呢?一首先,应该学习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人品,从他们身上学会如何做人。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强烈的责任心。鲁迅先生爱国心切,救民志忱,不忍让愚弱的国民永远充当“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弃医从文,自觉地担起了唤  相似文献   

9.
作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先躯者的鲁迅,当他以一个忧国忧民的思想家的眼光去探视中国的国民性,以先觉者敏锐的自光去观照这种国民性的实践主体——中国民众的时候,曾通过文学创作的途径成功地塑造了一种对民族民众有借鉴、醒世作用的文学形象——“看客”形象,进而把笔触伸向国民灵魂的深处。但是,正是由于这种成功,使本来颇具积极意义的探视,染上了一种近乎悲剧的色彩——先躯者在他笔下的这群麻木、冷漠的看客眼中,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文章在梳理近百年以来学界对《孔乙己》主题归纳的基础上,将其主题的探讨纳入鲁迅作品反"看客"母题系统来加以解读,通过揭示《孔乙己》的主旨在于揭露抨击"看客吃人"的现象,得出"看客"扮演着悲情刽子手的角色,进而深入探讨其作品中的"看客"形象,并具体分析其"看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是鲁迅先生毕生最重要的贡献,其中,"精神胜利法"随着"阿Q"形象而家喻户晓.然而,所谓"国民性"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精神胜利法"所能概括的,鲁迅先生还在各个方向就此作了深刻的探究和剖析,对"看客"人格的批判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看客"人格的核心是"看戏的虚无党",通过"看"这一活动,看众不断地拒绝和解构"崇高",于是,悲剧和正剧在"看"中被转化成了滑稽剧."看客"的心理是残酷的鉴赏、无聊的起哄、敌视的嘲笑与幸灾乐祸."看客"其实是"吃人的同时被人吃".为了使"看客"们"无戏可看",鲁迅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相似文献   

12.
宗尧 《家教指南》2003,(11):10-10
读了本期“家教误区”栏目中报道的几则相关材料,令笔者既惊诧、又感叹!小小少年,何以竟残忍到亲手毒杀双亲、殴伤无辜,对同伴的求生挣扎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我悲哀这悲剧制造者的人性泯灭,但我更悲哀于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苍白无力!!六个人———十二颗非昏非盲的眼睛,居然视生命如草芥般的冷漠,早已被鲁迅先生痛斥的表现民族劣根性的“看客”们,竟然又出现在今天社会主义的土地上!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如果让孩子心灵的沃土始终是一片荒漠,从不播撒仁爱的种子,那么这里只能生长出冷漠的荆棘,而永远不会绽放善良和友爱的玫瑰!因此,…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运用估量副词,描写朦胧的感受的印象,显示联想、幻觉等心理活动,凸现复杂的心理状态,描摹冷漠的看客心理,刻画人物别有韵味,使作品含蕴丰富,虚处传神。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雨果两位大师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他们笔下都塑造了“看客”这一形象。鲁迅笔下的看客既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又是封建思想的卫道者,而雨果笔下的看客更多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在分析中学课本所选取的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从具体的人物事例中来看人性的毁灭并追根求源,进而感受鲁迅先生渗透在作品中的哀怒之情.  相似文献   

16.
从初中时代开始,我就喜欢上鲁迅先生的文章,此后无论是读高中、读大学,还是踏进社会这些年,一直没间断过对鲁迅先生的阅读和思考。先生的作品,已经成了我的精神坐标,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永恒不变的是心中那一份鲁迅情结,回望这么多年的读书生活,我想说的是:读来读去,还是鲁迅。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如果没有阅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其读书经历就难免会流于肤浅。无论何时,先生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有人说,现在的时代,鲁迅早已  相似文献   

17.
你的痛苦是我的快乐——鲁迅小说中“看客”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客"是贯穿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典型形象,它以群体的方式存在。它的精神特质是冷漠麻木、愚妄残忍,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鲁迅正是借助于"看客"形象显示了他最全面最彻底的反封建思想意识和呼唤"真人"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8.
看客是现代文学中独特的一群人物。他们喜欢"看",热衷于热闹,他们麻木、愚昧、无聊,他们甚至比杀人凶手更加让人憎恨。纵观中外,看客这类小人物总是蠕动在各类文学作品中。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及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就塑造了十分经典的看客形象。这两篇小说都选入了部编本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这两篇文章中的看客进行解析,不仅能深入挖掘文本的深意,还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理解人性。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介     
温传安 《现代语文》2006,(8):123-123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未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是在改变化的精神……”这是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一段有前“弃医从”原因的解释,也是先生一生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收入《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有看客粉墨登场的几乎占了半数以上,这些人面目混沌、思想模糊,有时仅作为背景或人物生存环境出现,却能给主人公施加巨大的影响。先生用如椽巨笔写尽了看客群体的人生百态,深刻揭示了我们整个民族的病根和国民的劣根性,以期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下面,笔者就对先生小说中的看客现象做下浅显的分析。一.看客群体的典型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